弄潮 八下(2 / 2)

指南錄 酒徒 4427 字 2023-02-28

「皇上!」陸秀夫以頭觸地,泣不成聲!

「朕將衛王交給你,希望你們能盡快整合我大宋力量……」,皇帝喘息著,咳嗽著,貼身太監趕緊上前,架起他委頓的身體。

「哥,你怎么了!」衛王驚詫地看著自己的哥哥瞬間失去力氣,大聲喊著,情急之下,忘記了皇家禮節。

「難為你了……」飽經憂患的皇帝知道自己大限已到,經歷了兩年多流離的他,心理成熟程度遠遠高於普通兒童,伸手摸索著弟弟的臉,喘息著說道:「當今之時,大宋再不可弄那些義氣之爭,你記住,天下賢臣,莫過於文丞相……」

「哥……」衛王扯著嗓子哭道,抱著哥哥的胳膊,感覺到體溫一絲絲遠離。

「皇上…」,樓船上響起大聲的哭喊,文臣們哭叫著,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皇帝死了,就在即將入城的剎那,皇帝駕崩了。

這不是天要亡大宋么,幾個忠心的文官絕望地哭著,以頭搶地。

「這個不知好歹的家伙終於走了,看看誰還敢胡鬧!」幾個因「勤王」有功而火速爬上來的地方豪強私下交換著目光,思考著下一步,是繼續追隨大宋,為家族博取利益。還是見好就收,去北元那里請賞。那邊對待降員,基本上是保持原來職位,並有機會獲得回鄉守土的榮耀。

天晴了,彩虹從海與陸地之間升了起來,一條漂亮的大魚突然躍出水面,潔白的腹部,在陽光下閃出金色。

「黃龍出水,黃龍出水啊」,臨近的戰艦上,有不明白御舟情況的水手大聲喊道。

御舟上,忙碌的大臣們偷眼望去,看到一條又一條大魚躍出水面,在陽光下,仿佛一個儀仗隊出行。緊接著,一條巨大,修長的身影躍出,看不見頭,看不見尾巴,只看見腹部美麗的鱗片,陽光下,宛若鎦金。

「黃龍出水,天佑大宋,天佑大宋啊!」帶著眼淚的禮部官員大喊道,貌似癲狂。

「黃龍出水,黃龍出水,我大宋不亡啊,我大宋不亡啊!」樞密副使陸秀夫第一個反應過來,從船艙中跑出,跑上甲板,邊跑,邊大聲喊。

也許是彩虹,也許是條巨魚,陸秀夫不敢細看。皇帝在這個時候病故,他需要動用一切手段來穩固人心。

而天降祥瑞,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陛下!」楊太後抱著小皇帝的屍體,哀哀的哭道。她知道陸秀夫這樣做是為了什么,她的一個兒子已經為了大宋江山的延續而犧牲掉,馬上,另一個兒子又要坐在那左右為難的位置上。

「陛下節哀!」有機靈者沖著衛王跪倒。

「陛下,我!」衛王指著自己的鼻子,看看母親懷里的哥哥,轉身躲開眾人的跪拜,抱著哥哥的身體拼命搖晃,哭得聲嘶力竭。

「黃龍出水,天降聖君」,數日後,由廣州府衙門臨時改建的行宮中,衛王坐在了自己哥哥的座位上。皇帝趙昰暫時葬在香山(中山),廟號端宗。

「萬歲,萬歲,萬萬歲!」新帝趙昺坐在龍椅子上,茫然地看著眾文武按序跪倒,恭賀自己的登基大典。

坐在這里,可以居高臨下地看清楚諸位大臣的臉,甚至能看清楚張世傑和陸秀夫二人鬢角的白發。丞相陳宜中去安南未歸,朝中諸事基本由張世傑來決定。幾經權衡後,行朝對人事上又做了大幅度調整。

張世傑光復廣州有功,封越國公,進太傅。文天祥長期在外牽制敵軍,勞苦功高,進信國公,封少保銜,兼天下兵馬大都督。夏士林參政知事,王德同知樞密院事,張德殿前都檢點。陸秀夫為右丞相,與文天祥同職,負責行朝內籌軍旅,外調工匠。

另一個天下兵馬大都督的銜,繼續由張世傑兼任。

觀文殿大學士曾淵子任山陵使,負責保護端宗的遺骨,待光復舊日山河後,還葬祖陵。

「萬歲,太後,臣有本奏!」賀喜完畢,殿前都檢點張德出班,舉芴施禮。

「張愛卿請講!」新皇帝趙昺按照陸秀夫事先教導的禮儀,客氣地抬抬手,示意張德不必多禮。

「啟稟萬歲,廣州乃四戰之地,不宜為都。況且兩年之內,六度易手。城牆已經被賊人達春所毀,城內房屋破敗。是以,臣請陛下擇日起駕,移蹕他所……」

話未說完,滿朝上下立刻響起一片嗡嗡之聲。文武百官議論著,臉上都出現了恐懼的表情。海上漂流太久了,至今,他們躺在床上,還感覺到大地在浮動。如果再次出海,很多人都未必保證自己活著上岸。

「嗯哼!」右丞相陸秀夫輕輕發出了一聲咳嗽,示意百官注意禮節。所有的嘈雜聲都被壓了下去,在嚴肅的陸夫子面前,的確不宜表現得太輕浮。

「依卿之見,朕該移駕何處?」趙昺低聲問道。他知道張德和張世傑的關系,這個移駕建議,肯定是張世傑一系的官員商量好的。雖然年青,但他這個新皇帝卻目睹了哥哥的悲劇,更知道如何「納諫」。

「崖山!臣自海上,曾觀此地,有氣吞六合之奇,實乃帝王龍興之所!」張德大聲回答。

大臣們互相用目光交流著,不再議論。崖山這個地方大伙都去過,艦隊在海上漂流時,曾經靠岸補給。那里有廢棄了的大宋屯兵山寨,還有一個可以停泊大船的天然良港。崖山島與湯瓶(古兜)山的湯瓶咀相對峙,就如兩邊門一樣,之外是**,一望無際。此地乃潮汐出入處,稱為崖門。崖門之外有大虎、二虎、三虎「三虎洲」,其東大小螺珠、二崖山石、白浪堆諸島;旁邊為台山港,台山的上川島東南有烏豬洲,以東為烏豬洋。因此,據崖山可控制崖山海而至烏豬洋一帶,進可攻,退可守。比起在惠州,英德肇慶三地包圍的廣州來,的確更適合軍隊修整。(酒徒注,此時崖山和現在的崖山地形不同,是海中大島,銀洲湖還未形成,今天的今古洲、雙水東部和北部,睦洲、三江、古井、沙堆的大部分地區還是海面。)

「張將軍欲朕在崖山,重整三軍么?就像文丞相在百丈嶺中一樣!」聰明的趙昺笑著問道,他一眼看出了張德等人的想法。

在登基之前,陸秀夫根據端宗遺命,再次提出前往福州匯合文天祥的建議,但再次遭到眾臣的否決。文天祥的大都督府中,很多官職與行朝重復。如果雙方匯合,朝中的大臣們就要做一番取舍。並且,去了之後,到底是張世傑主持軍旅,還是文天祥主持,這個問題無法解決,按數量,張部人多,按戰功和聲望,文天祥遠遠超出了張世傑。縱使張世傑不爭這些,遠在安南的陳丞相也不會同意,他在朝中的代言人已經一再強調了,福建三面受敵,很難長期堅守。

那些手中握有私兵的地方豪強更不同意,他們自認為,能力與威望都不低於文天祥,沒必要去福州聽文天祥的號令。

這就是大宋,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會團結對外的大宋。端宗試圖整合各派力量,結果在疲憊中絕望而死,趙昺可不想步哥哥的後塵。

「萬歲,將士們長期航海,的確需要修整!」張世傑出班,施禮,大聲稟告。蒙古人不可戰勝的神話已經被文天祥打破,既然破虜軍可以做到,朝廷的兵馬一定也能做到。眼下,自己和文天祥差的,就是一直被蒙古人追殺,從來沒時間練兵而已。

他要尋一個場所,練兵。還需要一個機會,將對朝廷心懷不軌的人一網打盡。為端宗皇帝報仇,並且洗刷外界加在他身上的疑惑。

幾個在奮戰在廣南的大宋忠臣已經奉命前來匯合,依仗他們的力量,自己可以理順朝廷內部關系,重塑大宋朝廷。

「陸丞相,你意如何?」趙昺看看陸秀夫,希望他能提出一些建議來。

「這……」陸秀夫看看張世傑,不知道自己該說什么。他的性子生來柔弱,既然張世傑等人執意不肯去福州,他也沒你能以先帝遺命這個名分來勉強大伙。眾武將的心思他懂,以張世傑固執的性格,知道文天祥將部隊百煉成鋼,肯定也想找個地方,好好操演自己麾下的兵馬。而從這個角度上講,崖山的確是個上上之選。

「陛下,崖山乃南海之咽喉,有天險可扼守,的確是一個好地方!」楊元禮出班,對張世傑的話表示贊同,他是楊太後的親戚,雖然沒什么才能,但代表了大部分外戚的建議。

「如此,就依眾卿之請!陸丞相,你代朕擬旨,朝廷駐蹕崖山。文丞相兵馬,作為別兵,於福建牽制元軍。其余天下豪傑,速來廣州勤王。一干物資糧草,著水師,前往我大宋海外四州(海南一帶)取辦!」小皇帝趙昺大聲說道,在張德建議外,做出了其他安排。

「萬歲聖明!臣尊旨!」陸秀夫眼中露出喜悅的光芒,大聲答應。當日海上的黃龍的確是個吉兆,新皇帝雖然八歲,他的頭腦可比普通兒童清楚。准許張世傑系官員的建議,移駕崖山,同時堵死了眾人再提出讓文天祥的破虜軍放棄福建,前來匯合的可能。非但滿足了張世傑的虛榮心,還巧妙地給朝廷留下了另一條退路。

「命凌震將軍速速還朝,授鎮殿將軍。選拔勁卒,護衛皇室!」皇帝趙昺又補充了一句,這是他以八歲的腦袋,想了三天才想出來的辦法。凌震忠心可嘉,由他帶領士卒入宮護駕,比讓其他人保護安全得多。

「萬歲聖明,臣,尊旨!」張世傑愣了愣,大聲回答。眼角的余光看到地方豪強系的幾個文官臉上帶出尷尬。

停留在廣州不到半個月的行朝又匆匆轉移。

戰船駛過外海,沿湯瓶嘴入崖門,在官蒲登陸。選吉日,上岸。

幾千座房屋迅速在島上建立起來,皇帝的宮殿,官員的官邸。凌震歸來後,帶來了很多廣南一帶大戶捐獻的金銀和物資。行朝把這些物資大多數用到了宮殿建設上。

即使是臨時行宮,它的規模也不能太小,否則無法襯托皇家的威嚴。

崖門兩側的山坡上,重新調整過的士兵在將領的指導下,賣力的訓練。張世傑自有一套練兵方法,當年他在北方,曾經用這種方法訓練出無數勁卒。

「我輩無需因人成事,憑手中十余萬人馬,依舊可力挽天河!」站在崖門,兵馬大都督張世傑望著海面大聲說道,身後,蘇劉義,蘇景、方遇龍、葉秀榮、章文秀等將領意氣風發。

經歷半年漂流,大伙終於重新振作,打了勝仗之後的軍隊士氣正高,士兵們練兵時的吶喊,聲振雲霄。

「無論什么時候,君臣之禮不可廢。君使臣,如心使臂。我大宋君臣齊心,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何懼區區韃子!」新任右丞相陸秀夫,對著一干官員,義正詞嚴地訓斥道。他要維護皇家尊嚴和朝廷秩序,不能讓輕慢朝廷的事情再發生。

史書記載,當年孔夫子治魯國,就是依靠禮,幾個月內,上下揖讓成風,大街上,男左女右,各行其道讓國家面貌煥然一新,諸侯不敢輕視。

(酒徒注:男左女右,各行其道。此句見於史書,但記載這件事的史家沒說清楚,如果一男一女迎面走,怎么辦?一方的左,剛好是另一方的右,當街接吻?)。

崖山角,十幾萬強行征調來的百姓用繩索拖曳著巨木,走向正在興建的宮殿。一個百姓被樹枝拌了一下,跌倒。立刻有監工的士兵走了過去,用樹枝狠狠地抽打著罵道:「懶貨,難道你心中一點不念大宋三百年恩德么!」

「爺,別打,別打,我念,我念!」挨了抽的百姓哀告著,爬起來,將草繩掛上血淋淋的肩膀。委屈的眼睛盯著腳下,淚水順著腮邊滾落。

「別哭了,都是命!」有人嘆息著安慰道。大宋管家養活了百姓三百年,所以大伙活該給他當免費勞力。可如果沒有大宋管家,這三百年就沒有人能活么。

到底,誰扛在誰肩膀上,誰養活了誰?

請大家點一下

ntasy/100084136/index.asp。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virtual=」/fragment/6/3236.html」.qrcode{width:590px;ma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xsolidc;padding:15px20px;overflow:hidden;}.qrcodeit:left;}.qrcodeul{:120px;font:14px/1.5」:15px;}.qrcodeli{list-style:square;margin-bottom:5px;}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回復」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