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黑衣人(1 / 2)

四月二十日。

戛納國際電影節提前半個月開始進行首映活動。

今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參展的電影全部都是非常有深度的電影。

從揭露草根困境,到醉生夢死的上層建築,幾乎每一部電影頭都呈現血淋淋的現狀,看完之後簡直讓人驚掉下巴。

攝氏911也首映了。

首映結束後,轟動了整個戛納國際電影節。

這是一部半紀錄片電影。

導演是老美本土的反戰斗士邁克爾.摩根,是一位才華橫溢卻言論激進,讓老美當局非常頭疼的電影人。

九十年代初

他拍攝了十部諸如美國衰退、華爾街噩耗、原子彈之類的紀錄片電影,每一部電影都將老美的皮肉給狠狠刮開,露出里面的陰森白骨,讓人忍不住不寒而栗。

攝影機在他手中就猶如一把更自由,且更具殺傷力的槍,每一個鏡頭都猶如一發子彈,狠狠射在老美當局人的腦門上,炸開了血紅色的腦漿。

毫不意外這些電影全部在老美受限上映,而且美國當局對這這些電影管得非常嚴,在國際范圍內,更是一部都沒有流露出來。

邁克爾.摩根是一個偏執的人。

縱然電影在老美受限上映,縱然被老美當局警告,卻依舊堅持著自己作為電影人的信念,花了三年時間,拍攝了攝氏911。

這部紀錄片電影血淋淋的鏡頭講述了那場伊美戰爭的殘酷畫面,而且比邁克爾.摩根以往的電影更為瘋狂。

它的鏡頭不止是在戰場上,更是潛入到了老美軍方,采訪了大量在伊平民和老美大兵,甚至滲透著大量的老美政客。

當戛納國際電影節官方拿到攝氏911這部電影並看了一小段以後,很多評委當場就嚇傻了,反應過來以後,甚至一些評委借故離開觀影區,生怕這部電影會牽連到他們接下來的電影生涯。

這部電影的主演名叫喬治.科爾曼,是老美現任總統。

他在電影里的每一個鏡頭都極具寫實,有些是新聞里的畫面、有些則是新聞外不為人知的偷拍畫面,甚至這其中有黑人在軍方被歧視的畫面。

當然

沒有刻意貶低的味道,甚至從電影的表面來看,還是贊揚喬治.科爾曼的。

他在鏡頭里時常以一種風度偏偏、露著熱情洋溢的笑容、讓觀影者頗具好感的形象出現。

然而

隨著劇情推進以後,每一句對話,每一次會面都像是一種諷刺,特別是鏡頭零碎中,拼湊出的那些信息,更是暗指喬治.科爾曼背後的家族,跟恐怖分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特別當911大樓被轟炸的時候,喬治.科爾曼那錯愕與震驚的表情,更是生動地揭露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秘聞。

「這個人瘋了1

「上帝啊,他還能活著來到戛納嗎?」

「這部電影竟然拍成這樣,他的飛機沒事吧?」

「天啊,他居然真的到戛納了,他還能回去嗎?」

「上帝啊!請保護這個人吧1

「」

四月二十日下午兩點。

攝氏911這部電影首映結束之後,在一陣陣驚呼之中,邁克爾.摩根來到了放映廳現常

他不但來到了現場,而且是跟主席斯蒂夫.費雷斯一起過來的。

他對著所有的影迷鞠躬,並且舉著手說了一大堆話。

他的控場能力很好,演講能力更是不錯每一句話都鏗鏘有力,令在場所有觀眾熱血沸騰,覺得他就像是一個在黑暗時代走出來的英雄。

「斯蒂夫.費雷斯先生,周洋先生來了嗎?」

「還沒有來,似乎工作比較繁忙,要稍微遲一些過來。」

「哦,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見見這位東方導演,我覺得他身上有一種和我一樣的氣質,我們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事實上,我也挺期待見到他的,克里斯蒂安先生昨天跟我聊了一晚上關於周洋先生的電影,事實上,我在他身上也看到了一個身為電影人的高尚品格以及那種犧牲精神,這太難得了。」

「嗯,咦?前面的是克里斯蒂安先生嗎?」

「好像是」

「」

給自己的拉票演講結束以後,邁克爾.摩根和主席斯蒂夫.費雷斯離開了放映廳。

在閑聊的時候,兩人看到了克里斯蒂安來到掙扎的首映廳里,於是便走上前去打招呼。

克里斯蒂安身邊跟著一個頭發亂糟糟的攝影師。

邁克爾.摩根認識這個攝影機,他名叫卡梅倫,是一個來自法國的攝影師。

在看到邁克爾.摩根的時候,那位卡梅倫眼睛一亮。

「邁克爾.摩根先生,我希望等周洋先生來的時候,能拍一張你和周洋先生的特殊合影,可以嗎?」

「什么特殊合影?」邁克爾.摩根有些疑惑。

「我一直想拍攝一張反戰題材的攝影,特別是在老美即將撤軍的歷史性時刻,我希望帶著這張照片去參加本月的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你們的電影,你們的人物事跡,將會被載入這個歷史性的史冊」

辦公室里。

周洋看完了那些年一起追過的青春的劇本。

看完以後,他默默地看著外面的窗戶,心情微微有些感觸。

他仿佛回到了曾經的那個青蔥年代,看到了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影子。

人生總有很多遺憾。

很多時候,我們緬懷往事,都是會在遺憾中哀然嘆息。

想著當初如果能好好珍惜,或好好努力就好了。

周洋自然也有遺憾。

原先世界,家境不富裕的他對學習並沒有什么興趣,在寢室舍友的影響下,沉迷游戲和小說,後來考了一所專科學院,畢業後成為了社會的底層牲畜,又因情商不高的關系,在領導的刁難和同事們的排擠下壓抑且悲哀地活著。

也曾爆發過,憤而辭職,覺得天大地大哪里都能去,覺得總有一個地方能重視自己。

辭職了幾次,換了幾份不同的工作,最初的棱角被生活磨得一干二凈,在跌跌撞撞中,終於認清了自我,逐漸低下頭的同時,也喪失了最後一絲最嚴,成為渺小的螺絲釘。

專科學歷,又沒啥能力和技術,情商又不高,家境普通又沒什么特長,你憑什么能混得風生水起?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青春的總體劇情很平淡,沒有苦大深仇、沒有憤怒的嘶吼,沒有所謂暴風雨下的青春,更沒有愛得你死我活、海枯石爛的扯淡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