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再加一把火(1 / 2)

李臘梅很驚詫,心里不相信,卻又知道,江小姑手里是有幾個錢的。

這幾年江小姑冬天編炕席子賣的錢,江奶奶都沒收,說是讓江小姑自己個攢起來,將來買嫁妝用。

在蘭溪村這一帶,從八十年代初期允許自由貿易後,村里人就開始紛紛編起了炕席子,拿到集市上賣了賺零花錢。

是誰傳起編席子手藝的已經無從考究。但的確給村人帶來了一定收入,改善了村人生活。這也是蘭溪村孩子上學率比別的村子多的原因之一。

蘭溪村人編出的席子分白色和花色兩種。白色用白高粱桿編,編完後還要經過硫磺熏蒸漂白。花色用硫磺熏蒸過的白高粱桿皮和未熏蒸的紅高粱桿皮交叉編結而成。

一張白席子大約可以賣兩到三元錢,一張花席子能賣到四到五元錢。

村人們大都是選在農閑的冬天,先要將高粱桿除葉去外皮,一破四下剖成長條,然後泡絆子(把高粱桿破成的條泡進池塘溝渠里)。

刮絆子則是把浸水後的高粱桿內瓤子,用長形的刀具去掉。

冬日里,從水塘里撈出來的絆子上,掛著刺骨寒冰,刮絆子就要整日跟冰水打交道,可不是什么好活計。

開始編席子的時候,雖然不用那么接觸冰水了,可席子是鋪在涼地上編的,大冬天的,天寒地凍,屋子里沒爐子,人蹲在上面,或坐在上面,時間長了腰腿都不好受,何況一不小心,還會給邊沿鋒利的高粱桿薄皮割破手。

李臘梅每年冬天也要編炕席子賺零花,自然對其中的苦楚深有體會。

聽到女兒說,這一大堆東西都是她小姑子花錢買的後,心里梗了一下。

瞅著兩個搪瓷臉盆不由暗暗感嘆,這可都是小姑子的血汗錢換來的啊。

心里不落忍,想了想,想起來自己結婚時穿的一件深紅色條絨褂子,一直收藏在木箱子底,原本想等過兩年,大閨女身量長高了,好給孩子拿出來穿。現在卻覺得,還是送給小姑子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