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城(2 / 2)

如珠似玉 月下蝶影 3012 字 2023-03-03

「將軍,這可怎么辦?」使臣甲焦慮的看著他們這個使臣團里地位最高的巴圖骸將軍,「若是大豐皇帝一直不願意見我們怎么辦?」

「他娘的,沒有想到這大豐的新皇帝年紀不大,脾性倒是比上一任皇帝還要大,」巴圖骸氣得錘了一下桌面,「不是說這位皇帝不是皇太後親生兒子,政權由皇太後把持,他沒有實權嗎?」

「聽說是因為這位皇帝娶了皇太後看好的女子為皇後,所以皇太後便放權給他了。」使臣甲說到這,突然眼睛一亮,「不如我們去見一見太後與皇後的娘家人。」

「這主意不錯,」巴圖骸當即道,「你們去准備大禮,我們明日就去求見這兩位尊貴女人的娘家人。」

楊氏聽說多寶國的什么將軍求見時,覺得有些意外,這多寶國找到他們家來做什么?

對多寶國使臣調戲民女的事情,楊氏也有所耳聞,所以聽到他們國家的將軍求見,她當即便道:「不見,就說國公爺不在家。」

坐在她旁邊的顧長齡笑眯眯的點頭:「對對對,就我說不在。」

管家回到待客廳後,便朝巴圖骸作揖道:「大人,十分的不巧,我們家國公爺今日不在,無法招待各位了。」

「什么,他不在?」巴圖骸皺眉,「不是說你們家大人已經沒有在朝為官了嗎?」

聽到這么無禮的話,管家臉上的笑意不變,解釋道:「我們家老爺雖然已經不在朝廷任職,但也有幾位至交好友,今日一早他便去拜訪友人了。」

「既然如此,那我們也不打擾了。」巴圖骸輕哼一聲,什么拜訪友人,恐怕是不願意見他才是真的。

出了顧家大門,巴圖骸一行就去了周家。

到了周家,他們總算沒有碰壁,不僅見到了周家人,並且還把他們准備好的厚禮送了出去。

得到周家「一定盡力而為」的承諾,巴圖骸總算是滿意而歸。

「不是說周家是皇太後娘家,顧家是皇後娘家嗎,為什么顧家擺的架子比周家還要高?」提到顧家,巴圖骸肚子里就有股火氣。在多寶國人眼里,太後地位比皇後地位高,那么她娘家人也肯定比皇後娘家人地位高。

使臣甲道:「或許,這就是大豐人所說的小人得志。」

巴圖骸聞言後仔細想了想,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第二天一早,周太太便進宮求見太後。

作為太後的娘家人,周太太在康泉宮還是有幾分顏面,她一進門,便有宮女熱情的上前引路。

進了內殿後,她見殿內除了太後外,還坐著一名十分年輕的女子,這名女子梳著婦人發髻,鬢邊還戴著一直鳳翅金步搖,看起來既貴氣又嬌俏。

周太太很少見到顧如玖,但是只一眼便猜到了顧如玖的身份,當即便笑著上前給太後與顧如玖見禮。

「大嫂不必多禮,快快請坐。」太後笑著讓宮女給周太太上茶,便問周太太家中如何,孩子可還好之類。

顧如玖察覺到太後對周太太並不是特別的熱情,提及娘家其他人,也多了幾分客套,少了幾分親昵。

不過這是太後的家事,顧如玖即便有所察覺,也只當做不知道。

「太後娘娘,我聽說這次有使臣在京城里犯了事?」周太太話鋒一轉,突然提到了前幾天鬧得正厲害的事情。

「好像是有這么回事,」太後漫不經心道,「哀家近兩年不大關心朝堂上的事情,所以對內情也不太了解。」

「這事我倒是聽說了些,」周太太放下茶杯,「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那使臣見一位姑娘長得漂亮,就口頭上誇贊了幾句,哪知道這姑娘脾性大,又有幾個書生在旁邊熱火澆油,這事便鬧了起來。」

顧如玖聞言皺了皺眉,看了眼笑得一臉殷切的周太太,沒有說話。

「你倒是對這事挺清楚,」太後不咸不淡道,「難不成當時你親眼看見了?」

「倒也不是親眼看見了,只是昨日多寶國的人特意來拜訪我們家老爺,把這事前因後果說了一遍,」周太太想起多寶國送的那些黃金白銀以及名貴珠寶,便繼續道,「想來他們已經知錯了,陛下連國宴都不讓他們參加,是不是過了些?好歹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京城,這份心意也是十分的難得。」

「大嫂這話是什么意思?」太後沉下臉道,「你這話是覺得我兒處置得不對嗎?」

周太太見太後臉色不對,心里一個咯噔,忙解釋道:「太後,我絕無此意,只是覺得多寶國有心悔改,我們應該給他們一個悔過的機會……」

「糊塗!」太後氣得把茶杯扔到桌上,茶蓋撞在杯子上,發出喀拉一聲。

「你們究竟收了多寶國使臣多少好處,才特意跑到哀家面前來說他們的好話?!」太後站起身,「你若是來問多寶國求情的,就不必再說,哀家只當做沒聽見。」說完,也不顧周太太僵住的臉色,轉身便走。

「太後……」周太太也沒有料到太後會動這么大的肝火,當即便尷尬的站起身,想追過去又不敢,只好眼睜睜的看著太後身影消失在門後。她干笑著回頭,見皇後娘娘還在,一時間更加尷尬了。

「周太太,母後身子不適,只怕不能招待你了,」顧如玖用手帕擦了擦嘴角並不存在的茶漬,「本宮送你出去吧。」

「不敢,不敢。」周太太腦子雖然不夠聰明,但還沒到愚不可及的地步,她知道今天自己此舉讓太後娘娘不高興了,哪里還敢多留。

「您是母後的娘家人,還有什么不敢的。」顧如玖笑了笑,走到周太太身邊,「周太太,請吧。」

周太後卻覺得這話聽著有些不對勁,什么叫「您是母後的娘家人,還有什么不敢」,她心里有些不高興,面上卻不敢露出來,只好陪著笑臉跟在顧如玖身後。

出了康泉宮,顧如玖停下了腳步,她看著微微躬身的周太太,開口道:「周氏一門,出過宰相,出過皇後,出過浴血疆場的大將軍,這些人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周太太不解的看著顧如玖,不明白她怎么突然說這種話。如今京城里誰不知道他們周家早已經今日不同往時,若不是有周太後,他們連世家的體面也維持不住了。

「祖上積攢的無限榮光,可浪費了,」顧如玖嘆口氣,「本宮不知道多寶國究竟跟你們說了什么,給了你們什么好處。但是你們要記得,自己是大豐人,一言一行要對得起自己的祖宗,對得起天下百姓。」

說完,她也不想再跟周太太糾纏:「本宮還有事,失陪。」

若今天幫著多寶國說話的不是周家人,而是其他人,她的話可能會比現在難聽十倍,甚至會直接下懿旨斥責。

但這是太後的娘家人,她還要顧忌太後的顏面。

「恭送皇後娘娘。」周太太強忍著心頭的氣,給顧如玖行了一個禮。

被太後呵斥,她已經覺得面上無關,現在又被一個十多歲的丫頭責備,她只覺得自己臉上火辣辣的疼。既恨顧如玖不給她顏面,又恨多寶國的人。

若不是他們求上門,她哪里會跑這一趟,把後宮里兩個最尊貴的女人都得罪了?

回到家後,周太太就跟自己的夫君,也就是周太後的哥哥周賢韋吵了一架,怨他把這種事推給她,害得她丟這個大一個臉。

夫妻兩人爭吵過後的第二日,周太後的懿旨便到了。

這一次顧如玖給他們留了顏面,周太後卻沒有這個打算,不僅在懿旨中斥責了周賢韋,還讓他這個國公爺降為侯。

太後此舉惹得周家人很是不滿,可是他們全家上下都靠著太後過日子,即便有再多不滿,也只能恭恭敬敬的接了懿旨,並且還要去宮中像太後與皇帝請罪,以表示自己正在深刻的懺悔,下次絕對不會再犯。

不過周家人對周太後此舉雖然不滿,但是大豐的百姓以及文人卻對此事贊不絕口。

就連史官都把顧家拒不接待多寶國使臣,以及太後斥責娘家人這兩件事記載到了《大豐歷》中。

一時間,晉鞅、皇後娘家以及太後的名望,再度在民間達到新高。

尤其是晉鞅對多寶國這種堅決態度,讓不少百姓覺得,有這樣一位堅決護衛自己百姓的皇帝,是極其幸運的事情。

大豐的讀書人更是寫了一篇又一篇贊美皇上的詩詞,其肉麻的程度,不亞於任何一封情詩,讓無聊的顧如玖看了這些詩詞後,肉麻得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

所以文人抒情起來,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