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城(2 / 2)

如珠似玉 月下蝶影 3064 字 2023-03-03

「真可惜……」顧如玖放下筆,轉身洗了手,「本宮到園子里轉一轉。」

「是。」何明看了眼那張被扔到一邊的字,躬身跟了上去。站在旁邊的秋羅見狀,也跟了出去。

寶綠想要跟上時,顧如玖對她道:「你不必去了,留下來收拾書房吧。」

「是。」寶綠面色頓時變白,躬身退後。

初夏上午的陽光,已經十分的刺目,秋羅替顧如玖撐著傘,遮擋著陽光,小聲道:「娘娘,寶綠她……」她話未說完,注意到娘娘神情平淡,忙止住了話頭:「奴婢越矩了。」

顧如玖搖著手里的扇子,淡淡道:「寶綠很好,只是不適合待在宮里。」當初帶寶綠進宮,是因為寶綠性情穩重,現在看起來,寶綠似乎並不太適應宮中的生活。倒是比她年幼一些的秋羅,更得她的心意。

走了一段路,出了一身汗,顧如玖覺得自己心情好了很多,正准備回宮的時候,就遇到了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見過的魏太妃。

「見過皇後娘娘。」魏太妃畏畏縮縮的走到顧如玖面前,朝她行了一個禮。

「魏太妃。」顧如玖回了半禮,她見魏太妃欲言又止的神情,就知道今日不是巧遇,而是魏太妃有意找上了她。

果不其然,兩人走進涼亭中沒有說上幾句話,魏太妃就突然朝她行了一個大禮。

「皇後娘娘,求您救我。」

顧如玖突然想起,幾年前她在康泉宮見到魏太妃時,她也曾對太後說過這句話。只是那時候她是為了自己,而這次恐怕是為了別人。

「太妃娘娘,您這是何意?」顧如玖示意讓宮女把魏太妃扶了起來,她搖著手里的扇子道,「可是宮中有人怠慢您?」

「並非如此,」魏太妃苦笑著道,「本來這種事不該找您的,只是我實在不知道該求誰了。」

顧如玖低頭摸著茶杯不說話,因為魏太妃的要求,她根本答應不了。

魏太妃似乎也知道顧如玖答應她請求的可能不大,不過還是說出了自己的祈求,希望顧如玖能夠在皇帝面前,為她叔父美言幾句。

如今司馬家的人突然低調起來,倒是得了一個安慰,可憐她叔父被司馬家當做了出頭椽子,事情一鬧出來,這些人竟各奔東西,再也不管她叔叔如何了。

「太妃娘娘,本宮向來不管前朝之事,今天你恐怕要失望了。」顧如玖歉然道,「這個忙我幫不上。」

「娘娘,」魏太妃道,「只要叔父能留得一命,我願為您效犬馬之勞。」叔父待她一直很好,小時候若不是叔父接濟,他們一家早就活不下去了,所以現在無論怎么樣,她都要想辦法保住叔父一命。

顧如玖嘆息道:「太妃娘娘,您這又是何苦,我實在無能為力。」

「娘娘,」魏太妃急道,當即便說出了一個驚天大秘密,「孫太妃早年與瑞王有私情!」

「咣!」顧如玖打翻了手中的茶杯,她面色微變,看了眼四周伺候的宮人,幸好今天自己帶的人不多,而且全都是紫宸殿的心腹,不然今天這話傳出去,必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何明秋羅等人,早已經恨不得自己沒有長耳朵,沒有聽到過這句話,這等皇室丑聞,若是傳出去一絲半點,那就是給整個皇室抹黑。

「魏太妃,慎言。」顧如玖勉強讓自己的表情恢復平靜,「這等事情,可不是隨便能說的。」她記得瑞王腿有殘疾,當年先帝登基後,就去了封地。孫太妃是他去封地以後才進的宮,這兩人早年若是有情分,孫太妃又為什么會進宮。

「娘娘,我今日所言,句句屬實。」魏太妃道,「當年瑞王與孫太妃早已經互生情愫,哪知道孫家並不太願意讓孫太妃嫁給瑞王,加之先帝登基後子嗣不封,欽天監的人算出孫太妃八字旺子,先帝就把她納進了宮。」

搶了自己兄弟喜歡的女子進宮,理由只是因為對方能生孩子,孩子生不出來,便把人扔在一邊,先帝這行事作風,實在讓人覺得有些惡心。

「這些陳年舊事,你又怎么知道的?」顧如玖看著魏太妃,以魏太妃的年紀與出身,應該不可能知道那些陳年舊事。

「我進宮後,先帝對我十分的寵愛,一日他醉酒後,就跟我提起了這事,」魏太妃苦笑,想起先帝以炫耀的口吻跟她說起自己如何厲害,如何的讓自己弟弟痛苦,忍不住就嘲諷道,「那時候我年輕不懂事,仗著皇上不看重她們,常常欺辱她們。她們出身世家又如何,沒有皇上的寵幸,不仍舊被我這個寒門出身的寵妃折騰嗎?

聽到這話,顧如玖皺了皺眉。

見到她皺眉,魏太妃忙止住了這句話:「種什么因,結什么果,如果我落得這個下場,也怨不得別人。可是我叔父並不是個十惡不赦之人,求皇後娘娘在皇上面前替他求一求情,保住他一命。」

「太妃娘娘,」顧如玖站起身,一字一頓道,「今日之事,你把他們全部忘在腦後,知道嗎?」

「皇後娘娘,我明白,」魏太妃起身朝她福了福,「我還知道一些秘聞,這些秘聞對您跟皇上一定有用。只要你們願意放我叔父一命,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行了。」顧如玖抬起手,深吸了一口氣,「這些話我會轉達給陛下的,你先回寢宮吧。」

皇子之死,林妃冤案,後宮妃嬪相互傾軋,這一件件一樁樁,禍事的源頭就在先帝身上。身為帝王,竟然以搶兄弟心愛女子為榮,這本性得有多惡心,才能做得出這種事來?

兩日後,趙進通敵賣國一案查清,趙進乃是被魏亭誣告,晉鞅念在魏亭往日勞苦功高,只奪去了他的烏紗,收回了先帝賜給他的宅子,並沒有要他的性命。

其他原本依附司馬家的官員見到這個情況,先是松了一口氣,又覺得全身充滿了干凈。看來皇上並不打算全部清算司馬一系的官員,看來他們日後只要忠君愛民,還是有升遷機會的。

心口上的大山被移走,朝堂上的氣氛頓時便好了很多,至少言官們又敢跳出來上躥下跳了。

言官們向來喜歡好名聲,什么忠君愛國,什么不畏強權,只要能有好名聲的事情,他們都會插上一腳。當然,這其中也不乏真心為國為民之人。但是不管是哪一種,對於他們這種直諫的行為,都很考驗皇帝的耐心。

先帝在位時,因為不愛打理朝政,所以不少言官又是直諫又是以頭搶地的,只可惜這種行為對先帝完全沒用,他該怎么玩就怎么玩,於是他死後的謚號與廟號,聽起來都不太那么像明君的樣子。

言官們本以為新帝登基後,必然不像先帝那樣了。結果他們只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新帝登基後,確實不像先帝在位時那般昏庸,親政後更是勤政愛民,頗有建樹。

可是這位他不走尋常路啊,言官再跳腳,再以死相逼,這位都不會動怒,反而淡定的看著。等到下次上朝,言官還想再多說,當今就會找出一堆這位言官的黑歷史,把他弄得名聲掃地,斯文不再。

要說當今不愛聽忠臣良言,那也不是,有些時候他還是會積極采納的。所以這也導致言官們的心情猶如坐雲霄飛車,一時好一時壞。

今天言官要直諫的是關於皇後住在紫宸殿這件事,雖然這是皇上的私事,但是在言官看來,皇帝的家事亦是國事,他們說上幾句也是無妨。

「陛下,皇後進宮三月有余,至今仍住在紫宸殿中,微臣以為,此舉不合祖宗規矩,」言官甲痛心疾首道,「還請皇上不要沉迷於男女之事,讓皇後遷出紫宸殿。」

站在他旁邊的官員抬頭看了看皇上的臉色,默默無言的挪動著小碎步,離這位言官遠了一點點。

你說這種事情,沒事提出來干什么?沒見李相張相都沒有開過口嗎,你一個小小的言官,是有多想不開,才對陛下的私事指手畫腳?

就算你想青史留名,也不該挑著這件事來諫言啊?

難道史書上記載一筆,德隆某年某月,某言官因讓皇帝皇後分居而引得皇上大怒,被皇上奪去烏紗帽雲雲,很光榮?

讓後世看了,也只會覺得這言官多半有病,吃飽了撐著閑得慌,才去管這種事。

如果皇上沉迷女色,後宮妃嬪如雲,你去諫言,留在史書上也算是個美名。今天這種情況,完全跟沉迷美色是兩碼事啊。

再說了,你這會兒在朝堂上說得痛快,出去以後也不怕被顧家兄弟套麻袋?

「皇後乃一國之母,遷宮不是小事,怎么能輕易搬動?」晉鞅淡淡開口道,「此事朕自有主意,爾等不必再多言。」

「皇上……」言官甲不死心道,「大豐從來沒有皇後居於紫宸殿的先例,微臣擔心這會禍亂朝政啊!」

這話明白點講就是,我擔心皇後野心勃勃,對你的皇位有想法。

全朝文武百官齊齊靜默,看著這個言官的眼神,猶如在看一個傻子。

皇後住在紫宸殿是不合規矩,但話不能這么說啊。

這話說出來,這是瞧不起皇上還是瞧不起滿朝文武大臣,皇後住在紫宸殿就能動搖國本,那皇帝得多沒本事,才能把皇位都玩丟?

大家再去看皇上臉色,果不其然,已經陰沉如水,似乎這個言官再多說一句,他就要發怒了。

於是眾位官員,默默地默默地把頭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