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無當飛軍(2 / 2)

末代三國 秦漢古風 1512 字 2023-03-07

縱觀歷史,農耕民族普遍缺乏果毅精神,而世代居住於南中之地的游牧、漁獵民族則往往好勇斗狠,風俗剽悍。當年諸葛武侯南征結束之後,南中各地恢復和平,此前與漢軍性命相搏的少數民族士卒隨之也面臨著失業,把這樣一股剽悍善戰的力量留在南方,無疑給大漢政權帶來了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為此,諸葛武侯實施了一個一舉兩得的舉措——征召少數民族士卒加入大漢軍隊,而經費問題則由當地地方豪強解決。如此一來,大漢朝廷既在當地建立帶有以夷制夷性質的地方軍隊,又使當地豪強得到了社會地位,臣服於大漢統治,出金暮兵,使少數民族得到實惠,緩和了民族矛盾。

除此之外,這一舉措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當地少數民族士卒由此變成了大漢的正規軍隊,成為少數民族中具備向心力的核心部分,其組成的軍隊因為熟悉當地的民風民俗,因而幾乎不存在激發民族矛盾和問題的情況。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至為關鍵的因素。南中精卒勇猛善戰,歷來有名。史料雲:南兵皆身披皮甲,能翻山越嶺。善使弓弩毒箭,擅長野戰,尤精於防守作戰。亮平南中,移南中青羌勁卒萬余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

其後,在大漢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中,尤其是在對曹魏的戰斗中,無當飛軍居功至偉,立下了無數赫赫戰功。

一出祁山,無當飛軍及其主將王平配屬馬謖防守街亭要害,在馬謖指揮失誤及漢軍全面潰退的不利局面下,無當飛軍在王平的率領下以三千人馬硬是擋住了十倍於己的魏軍攻擊,成功掩護其他人馬撤離。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武侯第四次北伐,令王平率無當飛軍為偏師駐屯於南圍,諸葛武侯自設計圍困司馬懿於祁山。司馬懿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派猛將張頜率領主力大軍攻打王平據守在南圍的孤軍,企圖逼迫諸葛武侯撤兵回援無當飛軍。

其時,王平所部無當飛軍只有三千人,不到魏軍的二十分之一,但就是這三千無當飛軍硬是憑借堅固的工事和視死如歸的鐵血精神生生擋住了魏軍的猛攻,為諸葛武侯的主力大軍攻破司馬懿大營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此戰中,無當飛軍死戰張郃及其率領的雍涼精銳,斬敵首千余級,繳獲大量兵器鎧甲,而自身傷亡僅有百余人,可謂大獲全勝。

建興十二年八月(公元234年),諸葛武侯病逝於五丈原,時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南鄭侯魏延因不服從長史楊儀調遣而於退軍途中燒毀棧道,並提兵攻打楊儀。王平率領無當飛軍參與平亂,於南谷口與魏延所部遭遇,在地形不利的局面下,先是以攻心之計擾亂魏延所部軍心,隨後無當飛軍充分發揮山地作戰的優勢,以一敵十,所向披靡,僅僅用了半日時間便擊潰了魏延前部,為楊儀和姜維率領的大漢主力平定魏延之亂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保證大漢大軍得以順利撤軍回漢中。

延熙三年(公元240年),漢嘉郡少數民族發生叛亂,並迅速蔓延至周邊各縣,大漢朝廷以向寵為主將,率領裝備精良的成都羽林衛精銳前去征討,結果這位性行淑均的名將卻死在了叛軍手中,羽林衛更是一敗再敗,最後還是從漢中調回了王平的無當飛軍才控制住了局面。

對於大漢朝廷而言,無當飛軍是與當年馬超的西涼重裝騎兵、陳到的白眊兵和諸葛武侯調教出來的虎步軍並列為大漢四大精銳部隊之一,更是其政權穩定的堅強保障。毫無疑問,無當飛軍的赫赫戰功足以彪炳史冊,在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再輝煌的戰績也阻擋不了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大漢延熙十七年六月(公元254年),大將軍姜維率兵出隴西狄道進行第七次北伐,被魏軍重重圍困,危急之際,三千無當飛軍在最後一任主將張嶷的率領下殺入魏軍包圍圈救援姜維,在斬殺一倍以上的魏軍後終因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一代名將張嶷也殞命沙場,無當飛軍最終以這樣一種光榮而悲壯的結局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其後,姜維於景耀元年(公元258年)上奏朝廷,令關索在南中各郡招納青、羌勇士,重新組建了無當飛軍。但因各種原因,新組建的飛軍再也沒有機會再現當年的輝煌,至大漢炎興元年冬(公元263年),大漢滅亡後,無當飛軍也隨之銷聲匿跡,逐漸被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