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北伐(二)(2 / 2)

末代三國 秦漢古風 1413 字 2023-03-07

其一、天時。所謂兵家三要素,天時、地利與人和,漢軍僅占了天時之利,便是如今的關中騷亂和幽、冀兩州後方不寧。鮮卑、氐、羌和匈奴等各胡部與逆晉勢成水火,其中以禿發鮮卑部最為強大,帶甲十余萬,涼州全境幾乎盡為禿發鮮卑部所控制。漢軍趁此機會突然揮軍北上,與禿發鮮卑部前後夾擊關中,勝算極大。

其二、進軍速度。胡濟一路兵乃是偏師,雖有兩萬人馬,但均是由各郡之郡兵組成,戰力不足,且明教是吸引晉軍主力,並將之牽制在祁山一帶即可。此一路兵大張旗鼓進入晉境之後,或戰或不戰,可由胡濟、彭祈審時度勢決斷。

但關索這一路兵則不同,在關彝之謀劃中,關索的五千無當飛軍乃是此次北伐成功與否的關鍵。換句話說,倘若沒有這五千無當飛軍,關彝斷然不會從子午谷進兵偷襲潼關。其原因很簡單,無當飛軍兵卒皆取自青、羌和南中夷民等少數民族,自來果敢剛毅,剽悍善戰,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子午谷雖險,但在無當飛軍腳下卻並非不可翻越。

從時風歷時近一年探查回來的消息顯示,從漢中穿越子午谷至長安,全程六百余里。時風及五十血衛輕裝而進,需耗時七天。但血衛之戰力又非無當飛軍可比,且時風等五十人乃是小股行軍,比之上萬人的大軍一起開拔輕易許多。因此關彝以為,關索及麾下一萬人馬如欲穿越子午谷,必須要有十天時間。

也即是說,關索這一路奇兵必須要在十天之內攻取子午關並走出子午谷,隨後需在五天之內趕到潼關下,並在陳烈和時風的接應之下攻取潼關。否則,關索這一路兵便將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甚至會累及糜照和王離所率的一萬兵馬。

另一方面,自當年曹魏三路伐蜀以來,大漢已有十年不曾征伐逆晉,兩國邊境一直相安無事。關彝從斥候傳遞回來的消息得知,晉軍自承乾二年裁減關中駐軍以來,又因和禿發鮮卑部連年征戰,因而漢、晉邊防各處隘口駐軍先後征調作戰。如陳倉要道,其城中守軍竟然只有一千五百人,天水和南安等郡亦不過一二千郡兵,其防備極其空虛。此時漢軍揮師北上,定能在短期內一舉攻占通往關中的各處要害。至不濟,也能迫使晉軍分派長安兵馬,增援各郡,如此一來則可為關索一路奇兵偷襲潼關創造條件。

其三、氣候。民間有雲:三月三的風,四月四的雨。時下乃是春分之際,秦嶺山地之間,春雨雖然少不了,但卻不多,且即下即停,為時不會太長。至為重要者,此時不會有大風大雨等極端氣候之虞。否則山洪暴發,棧道斷絕,則關彝之謀必成畫餅矣。

其四、糧草供給。關索這一路兵既為奇兵,則必須為輕裝而進,故而所攜糧草也僅有十五日之用。但自大漢承乾二年以來,關中各地累遇天災人禍,非旱既澇,或是暴雪天氣,雍、涼二州百姓苦不堪言。也即是說,關索攻占潼關之後,即便依靠奪取潼關糧草和糜照、王離的支援,最多只能支撐一個月時間,隨後必將會面臨無糧可征的窘境。畢竟,從子午谷轉運糧草至潼關,千里迢迢,難於登天。想當年,諸葛武侯和姜維率兵北伐,便是每每為糧草所累,以致北伐大業多次功虧一簣。

因而,此時關索唯一的指望便是關彝能夠在無當飛軍糧盡之前打破長安。

從時風探查的情況來看,關中之地雖然天災不斷,但晉軍為了平息涼州諸胡叛亂,歷年來已在橫門邸閣積下百萬石糧草,便是潼關內也存有數十萬石糧草。因而關中百姓雖無食,但晉軍卻未曾受到糧草所累。關彝心里明白,要想守住潼關,則必須打破潼關和長安,收潼關和長安橫門邸閣之糧草為漢軍所用,否則即便是關彝在下辨和成縣囤積了大量糧草,但在漢軍沒有攻取長安之前,關中糧道未通,亦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之局。

其五、東吳和禿發鮮卑部策應。吳主孫皓好戰,且已經應允出兵十萬攻打合肥,策應漢軍進取關中。如此一來,必能牽制逆晉淮南、荊楚一帶數十萬兵力,迫使晉軍無法從東南戰線抽出援兵增援關中。至於涼州的禿發鮮卑部,與逆晉乃是死敵,且自起兵起來,越戰越強,現如今更是攻取了涼州大部。再加上並州匈奴部時常侵擾雁門、雲中等地,累得晉軍疲於奔命。倘若關中戰事一起,則晉軍可用者,唯洛陽中軍而已。

在關彝看來,自古以來但凡用兵作戰,無非是奇正結合,因勢利導。可以正為主,奇輔之;亦可以奇為主,正輔之。此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是也。但倘若以上五個條件兼而有之,大漢此番出兵則,攻占關中的把握至少有九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