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平安雲氏(1 / 2)

唐人的餐桌 孑與2 1624 字 2023-04-11

大戶人家都在教小孩子如何保命,小戶人家都在教小孩子如何賺錢。

盧照鄰已經被老盧給教出來了,再見到雲初的時候眼中不斷沒有了仇恨之意,反而多了一分崇敬之情。

十五歲的少年衣袂飄飄的站在早春的寒風里,除過被寒風吹得通紅的雙頰,一雙眼睛烏熘熘的發亮,透著精神氣。

他如今是長安國子監的監生,還准備參加今年的進士科考試。

往年,朝廷取士不過十二三個,今年不同,聽說名額會超過一百人。

大唐原本是不缺少官員的,只是因為去年在河北地爆發了駭人聽聞的謀反窩桉,受到牽連的官員超過了兩百三十七人。

受到牽連,就表示這些人都成了階下囚。

沒錯,全部都成了階下囚,沒有分什么主犯,從犯,他們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斬首!

完成這一大規模殺戮的人,就是百騎司里最讓人害怕的人物——張東海。

原本河北地缺少官員,從其余地方調派就是了,可惜,沒有幾個官員願意去如今被皇帝,皇後重點關注的東方河北地。

盧照鄰與祖父商議之後,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能在這個時候進入河北地當官,只要自己不出岔子,在河北地當官應該是一個快速升官的好機會。

盧氏本就是幽州范陽人,現如今,盧氏與大唐皇族聯系非常的緊密,別的大族人去河北地當官害怕遭到皇帝清洗,盧氏不怕。

因此上,此次參加今年科考的盧氏子弟超過了三十人,他們准備通過國朝取士這樣一個正規方式進入官場,也算是深得皇帝的心意。

對於獲得進士這件事,盧照鄰一點都不擔心,他覺得自己考中進士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現在,他欠缺的是如何當好一個官員,於是,他就通過許敬宗的推薦,來萬年縣當觀政使了。

觀政使這個名號不是正式的官員名號,而是來自於鴻臚寺的一個說法,以前,觀政使一般都是外國人,盧照鄰能進來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既然盧照鄰是走正規程序進來的,雲初自然不會為難人家,讓盧照鄰跟著劉主簿觀政。

長安的春天來的突然,田地里的地溫還沒有上來,不過翻耕時節已經到來了。

萬年縣已經有三年沒有種過棉花了,這三年下來這附近種植的大多是豆子等雜糧,因此上,地力已經恢復的差不多了,可以再一次種植棉花了。

雲初是一個非常記仇的人,三年前禍害他種不了棉花的那些農夫,今年同樣不能種植棉花。

那些老老實實寧願受損,也要跟著雲初的腳步種植棉花的人,今年自然可以繼續種棉花,而且,在種植棉花之前,官府已經把這一年的糧食發下來了。

種植棉花的利潤驚人,只要農夫們種植上三年棉花,就能跟那些不種棉花的人拉開老大一段距離,這個距離當然是貧富上的距離。

在大唐社會種植糧食,年成好的時候不過是能保證一下溫飽而已,而種植棉花的起點就是溫飽,只要棉花長出來了,且成功長成,一般情況下比種植糧食好上五倍。

盧照鄰自然發現了這一點,就問劉主簿,為何會把一群人要分成兩般對待。

劉主簿道:「這倒不是出於好惡,或者出於報復心理,而是為了提高官府的公信力。

免得下一次官府再要求百姓干啥的時候,他們不聽話。」

「這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劉主簿聽盧照鄰這樣說,就知道這個人跟縣尊這邊的治理理念不同。

因為盧照鄰家里的學問跟縣尊這邊的學問不同,縣尊這邊的學問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別看縣尊這邊的學問跟盧家的學問只差兩個標點,可是,官府對待百姓的方式,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盧照鄰家的學問是——百姓可以使喚的話就隨他,但是不能讓他們知道道理是啥。

雲初這邊的學問是——可以讓百姓獲得一些自由,如果百姓不懂得如何自由,就要教會他們行使自己的權力。

縣尊懲罰性的將百姓區分對待,其實就是一個「民可使知之」的過程,跟百姓講大道理沒有用,只有經受過深刻教訓之後,才能接受教訓,明白道理。

同樣的一句話,僅僅是分句不同,就產生了兩種南轅北轍的意思出來,而且看起來都沒有改變的余地。

因此上,原本劉主簿還打算好好地帶一帶盧照鄰,看看自家能不能跟盧氏有一些聯系。

現在看來,沒有這個必要了。

大家士族一般把自己的學問看的比命都重要,這中間不可能有轉圜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