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2 / 2)

宣旨的喜公公走了之後,寧父立即讓魏媽媽拿錢打賞了家里上上下下的仆人每人二兩銀子。寧父自己則將聖旨,官服官印等物收拾妥當之後,寧玉瑤和寧玉霽也為爹爹做官而高興,而且是前無僅有的從四品,真可謂是皇恩浩盪,不過這么喜慶的氣氛,他們除了說幾句吉祥話之外,也就只會樂得在一旁吃點心傻笑。

」爹爹,昨日大哥已讓人傳信回家,我們收拾一下也回家吧,畢竟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才上任,可以把娘和二哥小弟接過來。「寧玉瑤看著寧父小聲提醒道。

寧父樂呵呵道:」幸好你們兩個跟在我身邊,看我這記性,都忘了給你們娘傳個信兒。「接著道:」今晚我們就去逛逛京城的夜市,給家里人准備一些東西回去。「

」耶,爹爹,你真好。「寧玉瑤來京城這么久還從未逛過,前段時間一直擔心著寧父的考試,之後又是大哥的拜師,現在想來這么久只去過旭哥哥的王府游玩。

得到消息的景旭遠連忙趕來,瑤兒就要回去了,兩人又要分離一個月,所以景旭遠抓住機會想多和寧玉瑤相處一會兒,所以早早的就騎了馬,等在寧家大門口等待一起出發。寧父和寧玉霽帶著寧玉瑤和魏媽媽坐上了馬車,就這樣一行人浩浩盪盪地直奔晚上最熱鬧的永興街。

寧玉瑤在車上興奮的不行,偷偷掀起車簾的一角向外看,只覺得外面火樹銀花,香車寶馬,別有一番風景,又看到景旭遠同樣俊秀的背影,偷偷地樂呵。

又不由自主的訥訥道:」京都夜色真好。「寧玉瑤知道這里肯定不能和現代的霓虹燈夜景相比,可在科技還不發展的今天這就已經是奇跡了。她敢肯定,現在大齊在全世界最發達,歐洲和兩河的情景不可能比這里更好。

逛夜市的人很多,車水馬龍,交通頓時擁堵不堪,車馬難行。等到景旭遠帶著幾人先去將馬和車安頓好之後,就開始悠閑的逛了起來,一路上買了很多的小玩意,不僅給惠娘,寧玉磊還有寧玉淵買了許多,寧玉瑤還給自己的小姐妹買了不少漂亮的首飾。

天色已經不早了,雖然寧玉瑤覺得還意猶未盡,也不得不跟著回家去了。

差事已定,魏媽媽和董浩等人開始准備自家老爺」回鄉祭祖「的事。按照慣例規制允了自家老爺有一個月的假期,時間算下來還挺緊張的,而且還有從未見過面的夫人和少爺,到時候可能又要費一頓的功夫。

當狀元郎要回鄉祭祖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古寧縣,不只是寧家族人,連古寧縣都轟動了。三元及第的狀元郎,這般的人才竟然出現在他們這個小縣城,福地啊,真是福地啊。

而寧之海將這個消息給寧家族長和幾個族老賀喜的時候,都是一副激動的手腳發抖,嘴皮子都不利索了,差點沒仰天哈哈大笑,寧家總算是出了個讀書有為的人!

族長正要派孫子到寧家院子確認的時候,惠娘卻帶著清芙上門了,傳遞了自家相公的想法之後,並協助族長等人安排開祠祭祖的准備工作。而且還帶著三千兩銀票,說是寧家專門拿來給梨花村修祠和辦學用的。

寧家族長趕緊讓人去請了還有其他沒有在場的族老過來。眾多族人聽說寧書昊家送修祠銀子來了,也都擁過來觀看、湊熱鬧。

寧家族長不愧是見過大場面的人,說話行禮都很有氣場:」寧家小侄已經說了,這些銀子托付由族長和各位族老安排使用。當今朝廷提倡節儉,我們寧家也不是什么大世家,祠堂不用修得太奢侈。余下的大部分銀錢就把族學重新辦起來,家族要振興,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家族子弟。除了修葺族學的屋舍,購買桌椅物什,再買一些肥田,肥田的出產就用於支付先生的費用和族學里日常的開支。

族長的父親前任老族長過世前,就想拿出五百兩銀子給搖搖欲墜、就要關門的族學,當時族長一家都是反對的,獨木難支,五百兩銀子能救一時,卻撐不了多久。現在寧書昊帶頭捐了三千兩,還提出了買田養族學這樣的好主意,族長自然想了了父親的遺願,自己再添了五百兩。

在場的幾位族老和家里條件較好一些的族人都多多少少地響應了,族長指派了一名剛考中秀才的窮苦族人家的孩子負責記賬,說好族里每個月給他半兩銀子的月錢。

而京城里的下人,寧父也只帶了董浩和兩兄妹三人身邊貼身侍候的人、善文還有兩個貼身丫鬟跟著回古寧縣。京城里宅院是景旭遠安置的,現在也該是歸還的時候了,不過景旭遠卻送來兩張地契,一張是如今所住的房子的房契,還有一張是臨近的一處三進院子的房契,如果兩處加起來直接打通修葺一番,想來也是很氣派的住所,完全夠寧家所有的住了。

本來寧父是不想接受的,畢竟無緣無故的,京城房價寸土寸金,不過寧父婉拒了幾次,景旭遠都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不僅如此,還讓人送來輛大車的東西,說是送給惠姨和幾個弟弟的。

此次的行程比上次進京快了很多,三日不到,一行人就到了古寧縣。

早在路口等待的人趕緊快馬奔回去通報,很快,張明華縣令帶著縣衙同僚,寧家族長帶著族老們都趕到寧家宅門前迎接。

與寧家有關系的眾人也陸陸續續聞訊趕來。一下馬,首先向各位知府、縣令等地方官行禮,寧父雖然現在還未上任,但是聖旨以下寧父現在已是穩穩妥妥的從四品官職,不僅像張明華這樣的七品縣令態度恭恭敬敬,就算是比寧父官職高些的知府也是一副恭恭敬敬的樣子,與官員同僚見完禮,寧父就帶著自己一雙兒女見過族長和各位族老。

族長一臉的褶子燦爛如盛開的老菊花:「昊哥兒,好樣的,真是我們寧家的好兒郎!你們這一支雖然人少,但一家幾口人都是我們族里的驕傲。」

預料到今兒迎接和圍觀的人多,下馬車前,魏媽媽特意拿出一頂半截的帷帽給寧玉瑤戴上。寧玉瑤才十歲,雲鎮又沒有京城那么嚴苛的規矩,戴垂著長長雲紗的帷帽會有點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魏媽媽索性將帷帽上的雲紗裁掉一大截,並將底部裁出波浪狀的邊。雲紗只遮住大半的臉,隱隱可以看到可愛的小下巴,既沒有拋頭露面,又更凸顯出這個年齡的嬌俏、俏皮。

這個年代,身份和門第是一般人眼里很難跨越的鴻溝。

在這些梨花村人眼里,考上舉人、得個官身就已經是了不得的事了,是他們自己不敢企望的。可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寧家也會出一個狀元,

看到寧父一眾人向他們走來,除了寧玉瑤帶著帷帽看不清臉,其他的寧家人都是笑臉盈盈的,如同之前的一樣,一點也沒變。倒是寧父先給惠娘說了幾句話之後,就帶著妻子兒女一起向眾人行了一禮:「各位鄉親們,書昊在此感謝你們在我年幼時對我的照顧。」

眾鄉親們趕緊七手八腳、各式各樣地回禮,或者不好意思地搖頭、擺手:「哪有?哪有?我們什么都沒做,倒是沾了你們的光。」當年他們雖然他們曾經幫助過陷入窮困的寧父,但是如今寧家大公無私的將棉花種植和稻田養魚的方法傳給大家,如今也是喜獲豐收,賺得個舒舒服服的。

寧家族長笑道:「好了,大家不要推來推去了,都是姓寧的,原來怎樣還是怎樣,孩子出息了,也還是我們寧家一族的孩子。」

寧之海憨憨地笑道:「誒,是這樣,是這樣。惠娘說你們今日會到,你們嬸子一大早蒸了花生紅豆糕,說是你們都喜歡吃這玩意兒,還……還圖個吉利兆頭。」

寧父喜悅道:「這可是謝謝二嬸,我們這一去大半年,很想念二嬸做的花生紅豆糕呢。」寧玉瑤也開心的輕呼:「好哦。又可以吃到二奶奶做的花生紅豆糕咯。」

花生紅豆糕寓意妙筆生花、鴻運當頭、步步高升,一般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做。對普通人家來說,糯米、花生、紅棗、紅豆、白糖都是精貴食材,就算一年做一次,也是舍不得多放材料的,還多數拿便宜很多的秈米粉摻入糯米粉中做糕,口感自然差了很多。

何氏做花生紅豆糕的手藝連品嘗過無數好吃糕點的栗氏都贊不絕口,要做出好吃的花生紅豆糕,不僅費材料,更極費工夫。還需要巧勁。因為兩家親近,每年過年時做的花生紅豆糕都是料足味正的,清香松口、細膩軟糯、糯而不粘,嚼一嚼,滿嘴都是花生、紅豆、和紅棗的香甜,讓人愛不釋口。

做吃食的人,最盼望的就是吃的人喜歡,見寧父幾人到現在還想著吃自己做的花生紅豆糕,一臉的歡欣和喜悅不似作偽,何氏的臉上滿滿都是欣慰和滿足。

等寧父帶著幾人完成一系列的繁復的祭祖之後,人漸漸的散去之後,就趕緊先回了家,這幾日奔波勞碌,真是有點累了,還是早些回家安置,畢竟這么久沒回家,又帶了不少東西回來,還要忙活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