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 / 2)

實際上,這碟蝦油魚絲沒有留刺倒在其次,最讓人驚嘆的地方還在於外觀。

剛才負責拍照的人只顧著揣測味道,沒有注意細節。但達爾西卻一眼就看出,白碟中晶瑩透潤、與細豆芽差不多粗細的魚絲肌理十分自然,看不出刀印,也沒有剔剜魚刺的痕跡,倒像是耐心地一條一條撕下來似的。

但是,碟中的菜餚雖然只有五六口的份量,肉絲加起來至少也有三四百根。考慮到中國隊之前還耗費了大量時間來串魚鱗,純靠手工的話時間絕對不夠。可除了這個辦法,還有什么法子能將魚絲處理得如此自然?

見多識廣的達爾西一時也猜不出是怎么辦到的,分神揣測之余,不免出現了口誤,提出的問題根本不在點子上。

之前那位因為語氣問題引來誤會的外國評委本就有心挽回之前的失誤,見主持人跑偏了問題,連忙補充道:「蕭先生,我非常好奇你是怎么處理魚絲的?如果用尋常的手法,先冷凍魚片再切絲,那么它應該是扁平形狀,絕不會是現在這樣讓人驚嘆的效果。」

他的漢語和御村空一樣生硬,而且有些辭不達意。但看不清菜餚的觀眾們還是從他的表情里連猜帶蒙,弄懂了他的意思,不禁屏息靜氣,等待蕭可解釋他究竟用了什么手法。

接過周孚遞來的木制蒸蓋,蕭可展示了一下,微笑著說道:「還是利用蒸鍋。鮰魚本身沒有細刺,只要把大骨固定在木蓋上,蒸到一定火候魚肉便自動脫落。屆時再剔去長刺,將肉塊順著肌理走向處理一下就好。」

為了御膳宮將來的生意著想,如今已經很有版權意識的蕭可有意省略了一個重要處理步驟:在將整魚固定之前,要先用鹼水和橄欖汁分別塗抹一遍鍋蓋。否則,脫落的魚肉將是散碎不成形狀。

不過,即使他隱瞞了這一步,其余步驟也足夠教人驚嘆。聽罷他的解釋,幾位評委以及台下的觀眾頓時露出嘆服之色。

這手法聞所未聞。雖然說穿了看似簡單,但能想到這一點,不知要費多少腦細胞,反復實驗多少次,個中辛苦不言自明。看來,蕭可年輕輕輕就有這么好的廚藝,除了天賦,更多的還是勤奮。像他的演藝事業一樣,一步一個腳印累積打拼而來。

意識到這一點,觀眾們不約而同開始鼓掌,比起之前那三支隊伍展示菜品時要熱烈得多。這不免讓他們有些沮喪,但依舊很有風度地跟著鼓掌。

前前後後都響起了掌聲,唯獨御村凜一動不動。即使被哥哥悄悄推了一把,也仍是恍若未聞。

但這個時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國隊上,根本沒人注意到他的失意。

達爾西贊嘆了幾句,和其他評委一道拿起勺子,開始試吃。

鮰魚同樣是中國特產,在場的評委以前基本都品嘗過,對那鮮美口感記憶猶新。當下都迫不及待想試試,看蕭可把它做出了什么樣的味道。同時也都暗暗決定:有鰣脂牛肉珠玉在前,這盤魚絲可以適當放寬品評要求,不必那么苛刻。

但當魚絲入口之後,他們頓時開始後悔:早該想到,以蕭可的手藝完全不需要刻意放水。想東想西的那些時間根本是白費,早早品嘗才是正經。

較之尋常的鮰魚,蕭可做的這份口感格外醇美,厚腴如膏,細嫩如綢,被舌尖一卷,立即融成滿腔甘鮮。仔細一品,除了食材本身的香潤之外,另又包含了幾分海味特有的咸鮮。若有似無,但並不顯得腥氣,反而讓原本的腴滑甘芳愈發明顯,堪稱點睛之筆。兩者結合,不禁讓人感嘆,海鮮海鮮,就是要這個味道才夠鮮。

品咂許久,一位中國評委好奇地問道:「蕭先生,這鮰魚我也做過,但清蒸之後沒這么鮮。請問你是不是專門用了高湯?還是說,像其他組隊一樣,今天你用到的食材也是特別指定、專門從產地空運來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原本面無表情的御村凜聽到這話,立即憤憤不平地在桌下握緊了拳頭,認為評委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實際卻是在諷刺自己。因為,此次參賽的十支隊伍里,只有他們對食材有特殊要求,其他選手都只說了名稱就作罷。

御村空想要解釋這並沒有違反大賽規定,但又怕顯得小題大作,猶豫再三,還是選擇放棄。但他看向蕭可的眼神也像弟弟一樣,於警覺之外,還帶上了幾分不自知的怨色。

「我沒有用高湯。」蕭可沒有察覺御村兄弟的微妙變化,徑自對評委說道:「鮰魚本身足夠肥美,如果再用葷湯,不免失之肥膩,所以我只在湯里加了幾種菌菇來提鮮。」

原來如此。評委們聽得不住點頭,觀眾們也暗暗記下了這個秘方,准備以後做清蒸鮰魚時如法炮制。就算達不到蕭老板的水准,多少也能讓家常菜變得更加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