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日本帝國的決斷(上)(1 / 2)

城管無敵 老老王 2626 字 2023-03-14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寒冬時節的黃昏,東京的上空彤雲密布,雪花飛舞。

鉛灰色的蒼穹下,披上了銀裝的日本帝國首都東京,看起來似乎既有西洋色彩,又不乏東方神韻。

距離傳統日式建築的皇宮僅僅一百多米外,就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宮內省大廈。而在圍繞著皇宮的古老石牆和護城河外面,整個市區同樣是東西合壁:帝國劇場和第一生命大廈等一長排新式建築,完全是西方式的高樓大廈,而僅僅相隔幾個街區,就是狹窄的卵石小街,一排排藝妓館、壽司鋪、和服店與拉面館鱗次櫛比,還有看起來仿佛搖搖欲墜的各種古老小商店,在它們的門上,大多掛著隨風撲動的暖簾和五顏六色的燈籠,即使在這樣陰郁的下雪天,也顯出一派淡淡的歡樂氣氛。

雖然漫天的風雪嚴重妨礙了出行和交通,但那些有錢去尋歡作樂的人們,依然在漸漸變得黑暗下來的大街小巷上閑逛著,尋找符合自己喜好的消遣。全東京最繁華的銀座,此時已經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對這個時代的日本青年說來,這里是西洋世界的浪漫象征,是一個由霓虹燈、珠寶店、時裝店、夜總會、咖啡館、美國和歐洲電影放映場,以及西式舞廳、音樂廳和西餐館共同組成的歡樂仙境。

而在古色古香的赤坂區,無數身穿傳統和服的日本男女,也在期待著一個歡樂的夜晚。那些在臉上厚厚地塗脂抹粉,在身上穿著絢麗和服的藝妓,好象是來自古代的不速之客,坐在叮當作響的人力車上,沿著柳樹成行的蜿蜒街道,猶如翩翩彩蝶一般來回穿梭。昏暗狹窄的街道、酒菜和脂粉的香氣、女人的嬌笑再加上日本傳統的紅燈籠,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精美浮世繪,洋溢著滿滿的江戶風情。日本三弦琴悠悠的樂聲四處飄盪。使這片街町總是沉浸在一種說不清是哀婉還是靜謐的日式氛圍中。

然而,就在這片摩登時尚、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風雅優美的快活樂土之外,卻是一片寒冷、貧窮、飢餓的可悲煉獄——自從明治維新以來,喊著「脫亞入歐」口號大踏步邁進的日本帝國,確實已經甩掉了很多封建落後的東西,成為了整個亞洲最先進、最強盛、最西方化的國家,但也染上了近代西方國家的一切弊病……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或者說大蕭條,同樣沒有放過日本帝國。

在大蕭條中,日本的中小銀行紛紛倒閉,鐵路貨運量減少20%,日本傳統的出口商品生絲大量滯銷,農村全面破產。10%的商船停泊碼頭無貨可載。中小企業大批倒閉……就在這一片哀鴻遍野的浩劫之中,只有金融家、投機客和貪官污吏們賺得腰包鼓起,整個社會的階級矛盾空前激化。

此時此刻,這個島國的農民正由於沉重的賦稅和農產品價格的暴跌,而普遍貧困之極,甚至處於餓死的邊沿,破產農戶被迫將女兒和姐妹賣給妓院的事情比比皆是——根據《日本農業年報》的一份調查報告。東北地區山形縣的某個村鎮之中,原有15歲到24歲的女性467名,被賣掉的有110名,占23%,且平均售價僅10日元。另外還有150名該年齡段女性出外做女佣或酒吧女招待——到處都在爆發搶米和抗稅暴動;數以百萬計的城市工人則失去工作,不得不風餐露宿於街頭。有人通宵守在東京職業介紹所門口,好在第二天占個排頭。有人為了找工作而步行數百里,只因掏不起旅費。更要命的是。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日本政府不是設法減輕人民的痛苦,而是繼續橫征暴斂,向人民轉嫁危機……導致全國人均收入由過去的700日元降至130日元,2/3的農民破產失去土地,許多地方出現飢荒,造成大批窮人死亡。

首都東京貧民區的各條街道。幾乎天天有人在攆交不起租子的房客。不知多少身無分文、又冷又餓的的失業者,還有破產之後的小商販、小自耕農,都灰心絕望地躑躅於寒冷的東京街頭,用噴火的憤恨眼神望著那些腦滿腸肥、揮霍無度的財閥大亨……而近衛師團和第一師團的軍營里。也不時傳來憤怒的咆哮。

在這種猶如火葯桶一般的社會環境中,各式各樣的極左翼和極右翼組織紛紛應運而生。經過一番全方位的較量之後,心驚膽戰的掌權者們覺得兩害相較取其輕,主張對外擴張以轉移矛盾的軍國主義者逐漸脫穎而出,從而就有了「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和滿洲國的誕生……

但遺憾的是,在官員隊伍的廉潔,以及對低收入者的救濟方面,日本帝國是當時資本主義列強之中做得最差的。從明治天皇的時代開始,日本的官場就是非常**的,剝削更是沉重到了敲骨吸髓的程度。當明治政權還沒實行憲政的時候,就有過賤賣北海道官產,還不顧官產被遣散之後大批職員死活的事情。此外,早期的日本很喜歡派人西方去留學,這些留學生固然學到了本事,但也把西方紳士的做派給帶回來了——不管國內經濟如何糟糕,不管老百姓有沒有米湯喝,自己的紅酒牛排是絕對不能缺的。

這樣一來,即使在中國戰場上取得巨大勝利,收獲的戰爭紅利也幾乎盡數被財閥和資本家吞噬,底層的日本人民在流血流汗之後,依然是飢寒交迫、生活困苦。

於是,隨著中日戰事的暫時平息,一度被戰爭和勝利掩蓋的日本國內矛盾再次發酵激化。尤其是在陸軍里面,絕多數士兵、士官和下層軍官基本上都出身農村,對於農村的慘狀有切膚之痛。因為家庭的困境,已經幾乎快要失控。很多年輕軍官開始秘密結社,公然宣講著敵視財閥和官僚的極端思想,掀起了打倒國內財閥和政客的「昭和維新」運動——他們十分「天真」地認為,只要把重臣,財界要人全都殺了,由天皇來「親政」。一切就好變好。實際上是以此為名目,組織一個獨攬大權的軍政府。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幕末動亂時期橫行於京都的「天誅」、「人斬」和「維新志士」,這回改換舞台出現在了東京。警視廳多次破獲各類准備暗殺內閣元老重臣的恐怖組織,但卻迫於不可思議的輿論壓力和恐怖組織的後台老板,根本不敢認真審理,只能以「陰謀的參與者均是出於愛國動機」為由將犯人草草釋放。

面對這樣一副變生腑腋、禍起蕭牆的糟糕局面。日本帝國的統治階層自然是憂慮萬分,早就想要進一步擴大對華侵略,以此來奪取更多戰爭紅利,並且趁機轉移內部矛盾……至於搞國內改革,由頂層統治階級讓出部分既得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的「自殘」做法。則從一開始就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

然而,雖然日本期盼戰爭已久,怎奈之前鯨吞東北三省,又在上海悍然挑起戰火的霸道做法,就已經遭到了美英等國的一致敵視,如果要進一步擴大侵略的話,誰也不知道會造成怎樣的國際影響。弄不好就會招致多國聯手圍攻——讀過後世歷史書的人,當然知道困於大蕭條的美英等國,在法西斯侵略面前只會采取綏靖政策,犧牲弱國利益養虎為患,但此時的日本政治家,卻並不知道美英等國究竟會做到哪一步。

——畢竟,在當年甲午戰爭之後,就有過「三國干涉還遼」的先例。而在「一二八」事變之際。英法美三國也是大規模增兵上海,擺出了不惜跟日本一戰的架勢,讓日本方面在決策之前不能不猶豫再三。

沒辦法,任何一只徒有其表的紙老虎,在被人動手捅穿真面目之前,看起來都還是挺唬人的。

所以,一邊是瀕臨爆炸的國內矛盾。一邊是美英列強的嚴詞警告,日本的統治者頓時在對華侵略問題上深感左右為難……至於「支那人」的反抗,因為輕松占領滿洲的經驗,則是被他們給華麗麗的忽略了。

但是。如今突然插到上海灘的紅旗,卻似乎是給日本帝國送來了一個掙脫鎖鏈、打破僵局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