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五、帝國主義都是靠不住的!(上)(1 / 2)

城管無敵 老老王 2526 字 2023-03-14

總的來說,在二十世紀前期,中國是水深火熱的半殖民地,日本卻是揚眉吐氣的正常國家;到了二十世紀後期,中國總算是能夠獨立自主、恢復正常了,而日本人卻自己把自己送進了半殖民地這個火坑。

就最直觀的層面而言,半殖民地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一個名義上獨立的主權國家境內,但卻有外國駐軍,政府機關也都被滲透得好似篩子,說是有著外交軍事財政等獨立權利,其實都是一句空話。

毫不客氣地說,真正就國家的尊嚴和獨立而言,二戰之後的日本恐怕連慈禧太後時代的大清帝國都還不如,大概也就能跟蔣光頭的國民黨買辦政府差不多——比如說外交,李鴻章無論仗打得如何,在國際外交上畢竟腰桿還是能夠挺起的,就算說話不頂用,至少也會理論一番;而戰後的日本呢,外交上對其它國家倒還湊合,對美國則莫說什么挺起腰桿,干脆完全就是一副對美國老爺五體投地下跪都覺得自己跪得遲了還要打自己耳光的奴才摸樣。說到財政,就算是慈禧太後也不過是打了敗仗才要賠款,沒有逢年過節就給洋人送錢道賀的習慣。而二戰之後的日本人呢,美國主子在十萬八千里之外的地方打個仗,壓根兒就不干它任何事,可它就硬是用熱臉貼冷屁股,自己掏腰包給主子貼錢,等到戰後分贓的時候,卻沒有日本人的份兒。甚至就連到哥本哈根開個國際氣候會議,美國人該出的那一份錢還得日本人掏腰包……

沒辦法,就算是家里再困難,心里再憋屈,美國主子也是一定要討好的——雖然美國人不一定能讓他們中意的人選當上首相(爛泥糊不上牆的事情很多),但絕對有辦法讓他們看不順眼的日本首相乖乖下台!

至於說到軍事,那就更不用說了,所謂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的日本自衛隊,到底應該算是美國人的軍隊還是日本人的軍隊。日本政府恐怕自己也在心頭打鼓,只能自我安慰說咱們跟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家,美國有的東西就相當於自己家有了,即使被美國欺負了,也不過是爸爸在教訓孩子而已,無須大驚小怪……

這樣一來,盡管日本在戰後取得了相當的經濟成就。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政治和軍事地位,而這樣的反差使得日本縱然再怎么肥壯,也只能成為美國的提款機,被一遍又一遍地剪羊毛,而毫無反抗之力。

同樣的道理,在半殖民地時代的中國。各個政權的生存、壯大和衰落,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各自背後帝國主義主子的支持力度。而即使某個政權得到了帝國主義的支持,也免不了被剪羊毛和放血的悲慘命運——因為帝國主義之所以扶持它們,目標就是通過這些半殖民地政權來壓榨人民的血汗。

比如在這兩年的白銀風潮之中,蔣介石就被一直支持他的美帝國主義狠狠插了一刀——羅斯福為了增加對華出口和轉嫁經濟危機,一邊把美元和金本位脫鉤,以便於印鈔票「量化寬松」。一邊推出《購銀法案》,從全世界唯一采用銀本位貨幣政策,囤積著大量白銀的中國大肆套購白銀,導致銀元和銀兩在中國市面上大量流失,形成嚴重的通貨緊縮。用美國國務院的話講就是:「我們榨干了中國的錢」。

當時是銀元時代,中國又不怎么產銀,所以白銀外流意味著流通的錢越來越少,古人叫「錢荒」。現在叫「通貨緊縮」。錢是貨物流動的媒介,沒錢,貨物就無法流動,市場交換就無法進行,古人叫「百貨死」,那情況比通膨可怕得多。銀價上升後,再加上洋貨涌入。國內物價暴跌,農產品跌幅尤其慘烈,農村百業凋敝,農民叫苦不迭。葉聖陶的小說《多收了三五斗》。以描寫民國時期農民的「豐收遭災」聞名於世,背景正是這場白銀風潮。其危害完全不亞於後世日本的泡沫經濟崩潰。

面對如此危局,跟未來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一樣,國民黨買辦政權的第一反應就是向美國乞求饒命——1934年8月30日,南京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致電羅斯福,懇求美國考慮中國的困境,「中國將表示感謝」。美國政府拒不理睬。

到了1934年12月初,中國財政已經頻臨崩潰,連美國財政部長都看不下去了,想「幫助這些可憐的家伙」,建議羅斯福暫緩購銀。羅斯福依舊不予采納。這時的南京政府,可以說是極度凄慘,窘迫至極。歐美新聞界人士評論說:「中國人既沒有能力對付日軍,又面臨財政危機,他們顯然智窮技盡,走投無路。世人猜測他們只能屈服於日本,因為他們找不到任何幫助。」

在原本那個時空里,中國將會因此流出白銀六萬萬兩到八萬萬兩,千年積累之貴金屬財富被一朝盪盡。

然而,在這個世界,中國的其它地方倒也罷了,在上海灘這個遠東最大的金銀交易中心,各家外資銀行辛苦囤積的巨額白銀還沒來得及運出中國,就被工農紅軍來了個一鍋端,高高興興地炸開金庫搶個精光,又順手把銀行經理吊死在路燈上,等於是從華爾街大亨們的身上狠狠割下了一塊肉……也難怪美國政府的態度會變得如此暴怒,連「美日聯合侵華」這樣完全脫離歷史軌跡的事情都能干得出來。

同樣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既然蔣介石這家伙的表現如此無能,就連讓中國乖乖趴下給美國和英國老爺剪羊毛都做不到,那么他自然也就被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帝國主義都是靠不住的啊!

而隨著蔣介石的垮台,自從中原大戰以來,中國的短暫統一局面,也就此宣告了終結。

※※※※※※※※※※※※※※※※※※※

「……國民黨完了!南京國民政府已經喪失了它的最後一絲合法性……」

聽著收音機里傳來的汪精衛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還有陳濟棠、白崇禧、閻錫山、劉湘等地方實力派相繼宣布「脫離傀儡中央政府」的消息,坐在杭州郊外紅軍指揮部里的王秋忍不住嘆息說。

——原本,在中原大戰結束之後,中國在政治上由於張學良的東北易幟,已經勉強獲得了形式上的統一。各路軍閥領袖起碼在形式上都加入了國民黨。都是「中央執行委員」;軍事上經過幾次軍閥混戰,蔣介石已經基本上在軍事上控制住了局面;各地軍閥都開始從傳統的封建軍閥向一種割據性的封鎖經濟圈蛻變,甚至開始獨立地引進外資來和南京中央政府對抗。像廣東的陳濟棠,廣西的白崇禧,李宗仁,河北的宋哲元,綏遠的傅作義。山東的韓復榘,山西的閻錫山,四川的劉湘、雲南的龍雲等地方實力派,雖然對中央還是陽奉陰違,但要再像前些年那樣,動不動就和中央來一場「大戰」。已經是基本不可能了。

然而,眼下隨著蔣介石的倒台,淪為日本傀儡的南京國民政府,其統治的合法性和對各路地方軍閥的威懾力,也再次隨之變得煙消雲散——正因為軍閥們有著各自的割據性封鎖經濟圈,所以在上海失陷導致的金融崩潰之中,受到的沖擊遠沒有南京政府直轄地區那么大。依然有著出兵作戰的行動能力。雙方的勢力早已瞬間逆轉,只是還缺乏一個合適的借口……而汪精衛則等於是把一個最完美的借口給雙手奉上了!

於是,廣西、廣東、四川、山西相繼打著抗日旗號宣布獨立,其它各省也已經在事實上割據分離……就算是那些親日派軍閥,要賣身也只會直接找日本人投靠,又何必讓南京再過一道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