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1 / 2)

沈如玉哭笑不得的站在原地四處望了望,回憶著方才衛南帶她四處看風景時記住的路線和房屋布局,最終朝著一個方向伸出了手指。

「去那邊!那是寨子里最偏僻的地方。」

而在經過演武堂的時候,沈如玉拽著孔清陽進去拿了一把長劍掛在腰間,再順手拿走了一把弓箭,然後帶走了兩壺箭枝。

孔清陽因為是偷偷潛上來的,之前白颯送的長槍也沒有帶在身上,便拿走了一桿長槍。

兩人裝備了一□上的武器後,才繼續朝著定下的藏身之所躲去——

那是一個用來堆放雜物的院落,但孔清陽卻仍然嫌棄這里不夠隱蔽,她四處查看了一番之後,帶著沈如玉繞過了院牆,藏在了院落旁那處茂密的樹林之中。

她們藏好之後,沈如玉有些緊張的透過灌木,朝外看去——

這個地方原本就少有人來,而在寨子里的人幾乎都集結在前山的情況之下,就顯得更加別樣的荒涼了。它門口前的小路上寂靜無聲,悄無人煙,時近下午,陽光偏暖,灑在空地上,一片寧靜,仿佛和整個世界完全脫節了。

看起來,這個像是被遺忘了的地方,完全沒有任何值得孔清陽和沈如玉如此小心謹慎的躲藏在密林中的理由,小路的盡頭也許下一刻就會出現幾個嬉戲而來的孩童,安寧而富有朝氣的人們前來放置雜物,又或者來翻找之前丟在這里的東西。

——似乎和即將發生的戰爭,死亡,兵戈扯不上半點關系。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沈如玉和孔清陽有些緊張的心理原因,這里也因為過於的寧靜,而讓人有些心悸。

誰都知道即將會發生什么,但又誰都不知道,真的會發生什么。

沈如玉靠在孔清陽身邊,看著她嘴唇緊抿,一臉凝重的警惕著望著外面情況,即使自己也緊張不安,心跳加快,卻仍然有些沒有實感——這是一次戰爭。

殘酷,冰冷,而危險。

和她曾經那么遙遠,現在又如此的接近。

「沒事的。」似乎看出沈如玉的臉色有些蒼白,孔清陽扭頭柔和了神色,低聲的安慰她道,「——我會保護你的!」

為了加強可信度,她還握緊了手中的長槍以彰示自己的力量,沈如玉抬眼看她,只見孔清陽的眼眸之中,明明也閃爍著緊張,但看得出她仍然在強自鎮定的試圖緩和她的不安,「——我是玉面小白龍嘛!天下第一大俠!遇到過多少麻煩,哪一次出過事?」

孔清陽說到這里,似乎終於有了一點信心的笑著說道,「這一次也沒事的啦!就是幾個土匪而已——放心吧!如玉!你是當今天子喜歡的人,皇帝陛下是天命之人,看在他的面子上,上天肯定不會讓你出事的!」

「……這是什么邏輯啊!」聽見這樣笨拙和邏輯不通的話語,即使沈如玉仍然有些忐忑,卻依然忍不住笑了出來。她知道有些世家子女自小嬌生慣養,活潑些的,遇到的最大危險大概便是狩獵時騎馬騎的太快,可能會被掀下來,而文雅些的,能夠遇到的最大危險,或許不過是彈琴的時候琴弦可能會突然斷裂劃傷手指。

因此孔清陽對於她的心理素質的不信任,沈如玉完全可以理解,她微微一笑,抬手拍了拍孔清陽的肩膀,然後深深的吸了口氣,從身後的箭筒中抽出了一枝長箭。「放心吧,我沒有那么脆弱的。」

這是沈如玉第一次直面冷兵器時代的戰爭。

或許說是戰爭,對於這樣一場人數聽起來規模並不大的剿匪行動來說,有些誇大,但齊峰寨在不久之後,實實在在的變成了能夠稱之為「戰場」的地方。

她們藏進了最為偏僻的院落旁的樹林之中,孔清陽將她護在了內側,她們屏息等待著,然後過了不久,開始從遠方傳來各種嘈雜喧嘩的吶喊和嘶吼聲——沈如玉的心頓時劇烈的跳動了起來。

因為這種戰斗,一旦真正的被卷入了其中,你是什么人已經不再重要了,誰會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死之間,還分辨眼前的人是不是世家出身,才華橫溢,是不是代天出巡,官職在身?誰管你是不是皇帝喜歡的人,誰管你是不是門閥豪族的嫡女?

在戰場間,所有人的眼中都只有兩種人——同袍,和擋在眼前必須殺死的敵人。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他們選擇藏身的位置太過於隱蔽了,一直過了許久,喊打喊殺的聲音依然持續著,卻始終沒有人出現在他們眼中。

——不管是潰逃的山匪,還是追擊而來的官軍。

孔清陽的表情頓時更加凝重起來了,這很大的程度上說明了官軍沒有絕對的優勢,勢如破竹的如一把利劍,插入敵人的心臟,然後將其一舉拿下——沒准正在山下陷入了苦戰,或者更糟——被打的節節敗退。

似乎沒想到官軍的戰斗力這么不濟,孔清陽咬了咬牙,轉頭看向了沈如玉,「如玉,你在這里呆著,我去前面看看情況。」

沈如玉顯然也能想明白這點,她望著孔清陽慎重的叮囑了一句,「小心啊。」

一身勁裝的少女便邁著輕悄卻矯健的步伐,以延伸出去的樹林中,那茂密的灌木作為掩飾,偷偷的靠近了傳來了廝殺聲的地方。

沈如玉只看得見孔清陽的背影停在了不遠處的樹林邊沿——那是一處高坡,能夠看見山下大部分的場景,孔清陽蹲在那里沒看多久,就一臉嚴肅的奔了回來,看她已經完全放棄了隱蔽的模樣,沈如玉就知道情形大概不好了。

「官軍敗退了,看來不能等官軍占領這片寨子再出去了,我們現在就得趁亂逃出去才行。」

沈如玉緊緊的皺起了眉頭,從樹叢中站了起來,「——官軍來了多少人?」

孔清陽抿了抿嘴,「五百人的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