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1 / 2)

沈如玉並不知道京師中的男帝那內心極為煎熬的自我懲罰——那並不算是內心斗爭——因為他已經做出了決定。

當他將沈如玉被困北郡的性質定義為「黜陟使沈如玉被囚」後,沈如玉的重要性可以是沈家嫡女,文壇新貴,但卻絕不會加入「男帝的心上人」這一條了。

她的被囚被視為對朝廷權威的挑釁,但男帝不會承認她擁有可能動搖他對於這次平叛決策的堅決性的影響力。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他喜歡沈如玉,他的內心絕不會如表面上所表露出的那般毫無波瀾,但作為皇帝,他所表露出的冷硬態度無可轉圜——叛亂必須鎮壓,叛亂者必須全部誅滅。

他不會在乎沈如玉在李媛手上。也不可能為她暫緩半分平叛的步伐。

但大節不容置疑,在小節上,他依然不可避免的流露出了幾分軟弱——若叛軍以沈如玉作為要挾,無須理會,但若是沈如玉有生還的可能,盡量保證將她帶回來。

還有……

若是她為了活下去而向叛軍投降,無需追究。

崔文珺對於這個命令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怒,她並非是王子直那種鑽牛角尖覺得「李瞾不把沈如玉放在第一位,愛江山不愛美人差評」的幼稚少年,她可以理解在國家大事和兒女私情面前他選擇了作為皇帝的責任,但她憤怒於李瞾居然認為沈如玉會投降。

大部分人都確信在歷史上,沈如玉從沒做過任何對不起李瞾的事情——除了沈如琢叛亂的原因能跟她扯上一點關系——甚至對他還極為忠心。

崔文珺沒穿越的那個時候,很多文都喜歡寫「忠心耿耿的能臣頂著君主的邪念努力周旋施展抱負」的情節,虐文喜歡寫男帝的蠻橫霸道和沈如玉的萬般無奈,甜文就喜歡寫無條件聽從沈如玉意見的傻白甜男帝和無奈寵愛著男帝幫他管理天下的溫柔腹黑如玉。

前者鄙夷後者小白無腦,後者厭煩前者的晦澀黑暗。

崔文珺……倒是都蠻喜歡的。

看前者看壓抑了,就去找後者看,看後者看膩了,就去看前者緩緩甜過頭的惡心感,相互搭配,簡直感覺能一直愛下去。

——當然啦,很明顯,王子直就是絕對的後者。

只是崔文珺才剛剛斬釘截鐵的斷言沈如玉絕不可能投降,內衛就送上了一份情報。

隨著朝廷的反擊漸漸展開,官軍在戰場上對於叛軍迎頭痛擊,內衛的細作也開始混入了各個被叛軍占領的城鎮搜集情報——寧王李芸的軍隊是所有叛亂者中,目前為止損耗最大的一位,因此對於沈如玉極為不滿。

她擅自將沈如玉從李媛的軟禁處帶走,逼她投降——她的部下抓捕了無數無辜的平民,號稱如果沈如玉不投降,她就殺戮平民,殺到她投降為止。

是為了大義而無視眼前的鮮血,還是為了保護他們低下驕傲的頭顱?

崔文珺簡直想狂吼——什么鬼!歷史書上沒寫有這段啊!!這也太卑鄙了!!

而正因為歷史書上沒有這段,崔文珺才不可避免的感到了一陣恐慌——難道說,如玉最後選擇了投降?

然後,然後……男帝知道以後,為了保護她的聲譽,而從史書上抹去了這段記載?

……

沈如玉的臉上第一次失去了笑容,或許是因為面無表情的模樣和她平常的樣子反差頗大,一時間她顯得格外嚴厲和冷酷。

「寧王殿下到底想要什么?」

「我只是仰慕如玉娘子的才華已久,」李芸卻好像完全不在意她的憤怒,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讓她有多反感一般,笑得頗為無賴,「若是如玉娘子願意輔佐我,何愁天下不定?只是如玉娘子不忍辜負阿瞾,我卻也是能夠理解,只好想個辦法,寧可自己背負起逼迫的惡名,也不希望如玉娘子為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