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武漢淪陷(2 / 2)

抗日保安團 虎籠山人 2680 字 2023-03-17

鄭衛國奇道:「哦?難道是兵工廠的產能有了重大突破?」

於老根兒捻了捻手,笑道:「嘿嘿,什么都瞞不過總司令。俺們兵工廠在復裝子彈時,琢磨出了一條新路子。小呂,具體的你給總座匯報匯報。」

呂戰忙解釋說:「總座,程副司令,是這樣的。兵工廠一名工人在復裝子彈時意外地發現美式子彈的底火與歐式子彈有很大區別,美式子彈復裝相當方便,而且對彈殼的損傷小。兵工廠就采用了這種新式復裝彈,產能果然大大提高。」

原來,隨著金屬定裝彈葯的廣泛流行,底火也出現了兩種類型:博克賽(boxer)底火和伯爾丹(berdan)底火。伯爾丹底火就是中國常見的類型,其底火砧座是跟子彈葯筒連在一起的,整體鍛壓,生產成本低,但復裝時就麻煩了。如果不小心弄壞砧座,子彈殼就報廢了。

博克賽底火主要流於美國,因為美國人喜歡diy復裝。這種底火的砧座是獨立的,生產時雖然多了一道工序,但是復裝時就非常方便,直接換一個底火就行了。其實博克賽底火很早就出現了,而且生產也很簡單,但是敵後兵工廠太落後,歷史上一直到46年接觸美式子彈時才掌握這種「新技術」。要不是馮錕從天津搞了一些美式步槍,說不定兵工廠啥時候才會開這一竅。

鄭衛國一拍腦袋,這個技術事實上他也知道啊,竟然一直沒想起來。於是忙問道:「那改成博克賽底火之後每天能復裝多少子彈?」

呂戰回答說:「原料充足的情況下,每天可以復裝十萬發!」又解釋說:「如果想要擴大產量,只要增加一個復裝車間就行!」

鄭衛國當即說:「嗯,這個我批准了,等下你們到後勤部領經費,爭取做到每天復裝100萬發上!一個復裝車間不夠就多開個幾個車間。還有,那名發現博克賽底火的工人要重獎。嗯,就按兵工廠的特別貢獻獎予以獎勵。」

呂戰點點頭說:「是,總座!」又有些為難地說:「總座,您定的那個日產100萬發的標准太高了。我們兵工廠位置太偏遠,後勤供給非常困難,養不活太多的工人。而且新招募的工人太多也容易使兵工廠暴露。」

程政委想了一下,問道:「這種復裝法在工藝上有難度嗎?需不需要大機器?」

呂戰搖頭說:「這倒不難。有機器更方便,沒機器手工復裝也成。我們兵工廠的熟練工。一天能復裝幾千發子彈。」

程政委以前沒接觸過軍工,驚訝地說:「這么快?」

呂戰解釋說:「彈殼、底火、裝葯、彈頭都是做好的,工人只要組裝就行,每人負責一道工序,所以速度非常快!」

程政委轉過身來,對鄭衛國說:「司令員,我有一個建議,以後復裝子彈就不要放在冀西了。一是物資轉運麻煩,二來也容易暴露兵工廠的位置。不如直接放在咱們冀中,也便於部隊及時補充。」

之前由於擔心冀中的安全問題,兵工廠一直沒敢遷過來。僅有的幾個修械所也只能對武器進行一些簡單地維修。

鄭衛國點點頭說:「嗯,老程你說得對,早就該這樣了!除了復裝子彈以外,像手榴彈、簡易地雷都要轉移到冀中來。比較麻煩的。像炮彈生產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由冀西生產出零部件,再運到冀中來組裝。」

幾個人正討論得起勁,周參謀長突然匆匆趕來,一臉遺憾地說:「總座,諸位。武漢淪陷了!」

眾人聞言一愣,半晌沒說出話來。

轉眼間到了十一月下旬,武漢到底還是淪陷了。從6月11日夜波田支隊趁雨夜突襲安慶開始,到11月27日新編成的台灣旅團開進武漢結束,中國軍隊整整抗擊了五個半月。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在長江南北兩岸共計爆發戰斗數百次,是抗戰以來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並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次會戰。

讓鄭衛國感到欣慰的是。由於他的出現國軍比歷史上多撐了一個月,多消滅了至少兩萬日軍。盡管這在長達十四年,死傷數千萬的抗戰中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但畢竟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日本取得了會戰的勝利,但是他們的戰略目的——迫使國民政府投降的計劃卻失敗了。國民政府喪師失地、損失巨大,但並沒有屈服,而是選擇撤到重慶繼續抗戰。戰爭還得繼續,這讓損耗巨大的日本非常惱火。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日本幾乎抽空了全國的物資儲備。據日軍戰史記載,「七七」事變時日本「儲備的黃金,包括發行紙幣的准備金,全部只不過十三億五千萬日元」。為了維持侵華戰爭,「昭和十二年(1937年)從海外輸入的軍需物資總額達到九億六千萬日元」。到翌年的6月,為了進行武漢會戰,「連學校教練用的步槍都被收回」。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曾哀嘆道:「外強中干是我國今日的寫照,時間一長就維持不住了。」

發動戰爭之初日軍狂妄地宣稱要「一舉解決中國事變」,現在卻被拖進了戰爭的泥淖,勝利遙遙無期。極力主戰的日本首相近衛文磨不得不調整對華政策,提出了著名的「近衛三原則」,即「親善友好、共同防共、經濟合作」。把對國民黨政府打擊為主的策略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以「共同防共」,「建設東亞新秩序」等口號向國民黨誘降。

與此同時,日軍又將主要作戰對象調整為敵後根據地。由以主要兵力進行正面戰場的作戰,改為轉移兵力進行敵後戰場的「治安」作戰。這一政策的調整使得敵後根據地面臨著空前的壓力。

當然,這個壓力根據地軍民們暫時還感受不到,而是直接壓在鄭衛國等人的心頭。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心里沉甸甸,甚至有些喘不過氣來。

鄭衛國看了於老根兒和呂戰一樣,說:「情況你們都知道了,復裝子彈的事情一定要抓緊。不光是子彈、手榴彈、地雷、炮彈都要跟上。」

程政委也說道:「還有迫擊炮,造一批運一批,盡快送到根據地來!」

鄭衛國點點頭表示同意,又催促道:「繳獲的火炮要盡一切可能修復,爭取全都派上用場。日式火炮的炮架改造也要加快,爭取在下一次戰斗之前部換上新炮架。」

前文曾提到過,日式火炮的炮架非常落後,基本上還是一戰水平。哪怕是改進的炮架也是問題多多,後來日本為了節約成本干脆連改進炮架都不生產了,直接造老式的單體炮架。冀中火炮數量不多,當然要精益求精。相對而言,成本反而沒有那么重要了。只要能有所改進,往往就會不惜代價去搞。

周參謀長也叮囑了一句,說:「前面幾次戰斗表明,日軍的擲彈筒對我軍散兵和機槍的威脅非常大。我軍的擲彈手不熟練,槍榴彈數量少,型號又混亂,難以壓制日軍。你們必須盡快定型生產,以便早日滿足部隊的需要。」

程政委又說:「壓制擲彈筒光有槍榴彈也不行,還得上六零迫擊炮。這個產能一定要提上去,爭取讓各個連隊都裝備兩到三門。」

見幾位長官層層加碼,於老根兒和呂戰不由地相視苦笑。原本是來報喜的,現在到好,變成找麻煩的了。鄭衛國他們只顧軍隊需要,噼里啪啦說了一大堆,最後自己也意識到難以完成,都忍不住尷尬地笑了起來。

鄭衛國建議說:「這樣吧,還是請參謀部統一列一個計劃表。撿咱們最緊缺、最有用的裝備生產,我看日軍很快就要發起新的大掃盪了,爭取早點完成後勤補給。」

眾人點頭表示同意,然後各自散去。只有周參謀長故意落在最後,見四下無人,低聲道:「總座,德國密使到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ps:非常感謝孤寂的腳印打賞,山人無以為報,繼續碼字,明天爭取早點兒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