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地下長城(2 / 2)

抗日保安團 虎籠山人 3113 字 2023-03-17

眾人都連聲道:「好險,好險!」高二炮又問道:「那你們怎么不跟集總聯系呢?總座他們都快急死了!」

耿排長愧疚地說:「幾部電台都被鬼子炸壞了,通訊員又沖不出去,所以……」

高二炮嘆了一口氣,說:「唉,那你們現在的情況怎么樣,段司令員呢?」

耿排長指著地道:「這里暫時沒什么問題,就算鬼子發現了入口,一時也沖不進來。不過我們帶進來的糧食不多,時間一長就不行了。段司令員正帶著戰士們在地道內四處打探,看有沒有合適的突圍路線。」又解釋說:「因為我們是從這個入口進來的,段司令員擔心鬼子會順著地道追進來,就讓我們排留守。我已經派人去通知大部隊了。」

倪春妮好奇地問了一句:「還打探什么?這個地道不是你們挖的嗎?」

耿排長見是女兵,忍不住多看了一眼,笑道:「呵呵,這么大的工程我們哪里弄得出來?再說時間也來不及啊!」

高二炮笑道:「我正想問你們呢,到底是誰這么大的手筆啊!」

耿排長搖頭說:「我們也不清楚,問村民們也不知道。據司令部的李秘書說,可能是古代什么時候修的。」

高二炮有些不信,開玩笑說:「啥時候修的東西能管到現在?不會反清復明的時候修得吧!」

耿排長笑道:「這誰知道,也許是義和團干的呢!」說著又帶著大家在里面參觀了一下。

眾人跟著走了一段才發現剛剛通過的隧道跟整個地下工事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只相當於一段入口而已。進去之後,有非常寬敞、高達三米左右。可供兩輛單轅馬車並過的大型隧道(相對而言)。也有較小,僅容單人通過,且非常復雜的「**洞」。

此外還有翻眼、夾壁牆、掩體、閘門等軍事專用設施,每隔一段還有水井、氣孔、放燈台、土炕等生活設施,簡直就是一座地下城市。進入核心區域之後,里面還有非常寬大的藏兵室,足可以進駐數百人之多。

從瓦屋辛庄村及附近幾個村子逃難的百姓大多便藏身此處。警衛營將他們編成若干個中隊,分散駐扎在各藏兵洞內。鄉親們見又有軍隊進來。紛紛好奇地張望。

有熟絡的村民還問道:「耿排長,又有部隊撤進來了?」

耿排長解釋說:「這是鄭總司令派來營救我們的部隊!」

鄉親們一聽大為歡喜,紛紛上前問道:「老總,俺們什么時候可以出去?老蹲在這里也不是個事啊!再這樣呆下去,大伙兒可就要餓肚子了!」

高二炮一臉歉意地說:「現在恐怕還不行,我們就是剛從上面下來的,小鬼子把四周都圍得死死的。還四下打探……」

呯呯!正說著遠處突然傳來幾聲槍響,在地道中聽著格外沉悶。村民們吃了一驚,驚慌地叫道:「不好了,肯定是小鬼子殺進來了!」不少人紛紛爬起來想跑,一時間大人叫,小孩哭。亂成一團。

耿排長忙安慰道:「鄉親們別害怕,洞口有我們守著,小鬼子沖不進來!」勸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將大家安撫下來。老百姓見外面光響槍,也沒人往里面沖。終於不再慌亂。民國時期幾乎天天打仗,老百姓對戰爭的適應能力還是挺強的。心理素質也比和平時期的人強多了。

高二炮有些不放心,說:「耿排長,你在這兒照看百姓,我帶一隊人到入口看看。」

耿排長忙道:「也好,那就有勞高隊長和弟兄們了!」

高二炮擺手說:「哎,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特戰隊剛剛到洞口附近恰好碰上一隊偽軍鑽了進來,於是利於地形輕松干掉幾個,並把剩余的家伙全部俘虜了。活捉了二三十個,都沒有用槍。接著進來的日軍警惕性比較高,不過他們那一套打法在地道內根本施展不開,很快也被消滅干盡。

劉中興擔心特戰隊兵力太少,率領藍鷹小隊過來幫忙,結果白跑一趟,打趣道:「不虧是特務旅啊,這仗打的!」

高二炮笑道:「你們也不賴!」

正互相吹捧著,耿排長匆匆趕來,說:「高隊長、劉隊長,俺們軍分區郭副司令來了!」郭副司令就是郭墨村,原河北游擊軍第六路總指揮,現在的實際職務是三分區政委,對外稱副司令。

郭副司令到後不久,段雙虎也帶著幾名戰士匆匆趕了回來,看到高二炮之後很是高興。寒暄一陣之後,忙問道:「你們帶電台了嗎?我有重要軍情向總座匯報!」

電報很快傳到了蠡縣總部。程政委和周參謀長看到電文大喜過望,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向任丘的鄭衛國作了匯報。此時野戰電話也鋪好了,所以可以直接通話。

「什么!找到三分區指揮機關了?段雙虎他們都還活著?好,好,好!」鄭衛國激動地放下電話,對在場的軍官們說:「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三分區指揮機關成功突圍,目前已經跟特務旅在敵後勝利會師!」話音剛落,會議室內頓時一片歡騰。

程政委忙道:「司令員,您別只顧著高興,段司令員還有重要軍情呢!我已經發電報過來了,你馬上看一下!」

鄭衛國知道程政委不會無的放矢,這么說必有原因,於是宣布暫時休會。電訊員很快將密電呈上。

段雙虎在電報中首先解釋了一下這幾天的情況和未能及時與總部聯系的原因,然後又講述了他的驚人發現,也就是瓦屋辛庄村下面龐大的地道工事。

有人可能要說,一個地道工事有什么匯報的?這個工事可不一般。僅段雙虎他們目前查探到的就有數十公里,其中一端更是通向永清縣城。段雙虎認為只要完全掌握這些工事。永清縣的抗日局面就將大為改觀,甚至成為三分區最穩固的區域。饒是有心理准備,鄭衛國看到電文以後也是驚喜莫名。

事實上,那個地下工程的規模遠比段雙虎他們查探的要大。也不僅僅局限於永清,臨近的文安、霸縣、固安、徐水(宋安肅軍駐地)、雄縣、安次、廊坊、新鎮、容城都有,規模極為驚人。

說到這里,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地道就是著名的「永清地下長城」。後世僅在永清一地就查探出東西長約65公里,南北寬約25公里。總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的古戰道區。經過史學家考證,這個異常龐大的地下修建於北宋,主持這項工程的將領很有可能就是著名的「楊六郎」楊延昭。比如永清縣的地道,南距楊延昭所鎮守的「三關」之一的於口關(現霸縣東部信安鎮)僅18公里。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從地道里出土了窯、碗、盤、壺等生活用具,更有箭頭、彈丸等古兵器,通過這些文物。我們不難想見當年士兵及百姓守衛在地道里的情形。一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竟建成如此堅固、精巧、實用的地道,怎不令人驚嘆!

這么浩瀚的國防工程為何不見史書記載呢?專家估計有兩種可能:一是該工程純屬國家機密(類似還有越國、楚國的地下工程,都比委員長的吳福線強一百倍,呵呵);二是官修的史書有意回避,與史臣們為宋廷屈辱投降的對外政策回護有關。

盡管「正史所未載」。專家們還是掌握了關於古戰道的一些確鑿證據:據明嘉靖26年(公元1547年)編的《霸州志》記載:「引馬洞,為楊延昭所治,始自州城中,通雄縣,每遇虜至。必以出師。」此外,清光緒31年(公元1905年)所編《雄縣新志》。也有關於引馬洞的記載。

從以上記載可知雄縣和霸縣之間是有地道相通的,而且可以通過大部隊。如果這段地道被我軍掌握,其戰略價值不言而喻。有人可能會感到奇怪,楊六郎當年修這個干嘛,難道他在北宋的時候就知道小鬼子要入侵中國?呵呵,這當然不可能。

歷史上,後晉的「兒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結果讓中原地區在之後長達數百年的時間內飽受異族鐵騎的蹂躪。宋朝建立以後,一開始也勵精圖治,可惜禁軍精銳都被宋太宗在三次北伐中揮霍一空,剩下的殘兵敗將也被契丹人打出陰影,終是未能光復舊土。

此後遼軍更形猖狂,不斷越過邊界,搶劫財物,焚毀廬舍,擄掠人口,百姓轉死溝壑。面對強敵,北宋由攻勢轉為守勢,以「堅守勿逐」為原則,固守邊關。今天的河北省永清、霸縣交界處,是宋遼邊界,正是戰事最頻繁之地。這里與邊關重鎮雄縣、霸縣、固安,都是平原,無險可恃,對付呼嘯即至的遼軍鐵騎的有效辦法,莫過於構築地下通道,可以屯兵、藏糧,當然也可作為百姓的避難所,用今人的話說,也就是打「地道戰」,監視遼軍,拱衛邊關。

只是楊將軍大概想不到他主持修建的這些工事居然在近千年之後還能重煥新春,還能為民族的解放做出新的貢獻。這到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幸運,還是悲哀呢?當然,不管怎么說這個發現總是有利於我軍。

得知這些情況之後,鄭衛國立即改變了之前的戰略,決定再派幾支主力部隊重返大清河以北,利用這些地下工事在三分區堅持抗戰,削弱日軍的實力,同時也牽制住敵軍,迫使其無力實施對瀦龍河以西的軍事行動。

就在冀中軍區緊鑼密鼓准備反攻的時候,塞北也傳來了好消息,經過一番周密地策劃之後,傅作義將軍終於決定對日軍盤踞已久的包頭城動手了。一場經典的奔襲戰即將拉序幕!

ps:首先向大家道歉,昨天漏更了。這個是山人咎由自取,本來昨天起得挺早的,但是一直磨蹭著沒動筆,結果正准備寫的時起突然停電了。按起點的規定,還想要全勤的話,今天必須要更新一萬五千字,要瘋了我!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