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天的海(2 / 2)

電子重生 周碩 1544 字 2023-03-22

周碩爺爺奶奶走的早,幾個兄弟姐妹除了他爸和五叔都已經各奔東西。有的在鄉下守著兩畝薄田度日,有的因為工作去了外地,也有下崗跑出去打工為生的。過年的時候,還是更喜歡自己小家里團圓一下。大家族的聚會,往往要挪到初三以後了。

不過相比之下,周母這邊親戚就全一些。姥爺姥姥也都還在世,初一便能夠大家齊聚一堂,過個熱熱鬧鬧的節日了。

只不過周母早年是從鄉下出來的,如今雖然子女不少都在城里安了家,二老卻仍然還留在村里。幾個兒女都想把老人接過來,可惜人老了就念舊,始終還是覺得鄉下的生活更合適。

「哎呀,這有什么好害羞的。吃了沒有?一起吃個早飯,一會兒跟我下鄉去。」周母拉著李祉,不由分說的就把她按在了椅子上。

初一回娘家也算是綉城的普遍做法了,除夕放在夫家都已經讓男方占便宜了,哪有初一再攔著女方不讓回家的道理?老一輩那些要初三、初五才能回娘家的說法,在周碩家里那是一點民意基礎都沒有。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渤海省的女人不比男人賺的少。工業化社會,婦女早就能頂半邊天。什么吃飯女人不上桌之類的陳規陋習,早二十年前就不管用了。婦女解放運動與其去地鐵站舉牌「我可以騷,你不能擾」,還不如踏踏實實的把錢賺到手更能解決問題。

1996年的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絕對是世界前列,社會上對女性工作的態度基本沒有歧視。反而是十幾二十年後,中國的女權狀況卻開始了倒退。

小清新女權主義者之所以討人厭,絕對是不學無術還想不勞而獲的原因。

「媽,這會不會不方便?今天初一,李祉家里也要回娘家吧?」周碩愣了愣,初一帶李祉去姥家,這就相當於要把她介紹給親戚了。從他的角度來說當然沒問題,但李祉的年紀恐怕還要一兩年才適合結婚,會不會早了些。

「不怕,我跟她媽媽說去。」周母大手一揮,氣勢一往無前的說道:「幾十年交情了,借她女兒一天有什么了不起的?」

初一下午的時候,城里的積雪就被動員起來的市民們清掃的差不多了。雖然是大過年的,但基層單位的動員能力還是在的。再說人們也都理解,這雪要是不掃的話,大家連家門口都要出不去還怎么串門?

就連周碩也是一樣,這年代小區的居委會動員起住戶來那是一點也不含糊。周家的老宅是二六六廠的職工小區,住的都是一個單位的工人。居委會大媽們可不僅是熱心人士,更是這里絕大多數人幾十年的老同事、老上司,這點力度還是有的。

大切諾基的一個優點就是空間大,周家這兩年條件不是一般的好,年貨置辦起來是一點也不含糊。各色各樣的禮物堆滿了切諾基的後屁股,周母和周爸對視一眼,死乞白賴的把李祉推到了副駕駛的位置上。

就這樣亂忙了一上午,剛吃過午飯周家就踏上了回娘家的道路。

周母的老家離綉城市區有段不近的距離,下雪路遠天還冷,幸虧是路上的車不多。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總算是將將的趕到了。

蛤蜊鋪是個靠海的小漁村,冬天的海和夏天那絕對是兩種風格。嘩嘩的海浪拍打在白皚皚的岸邊上,一艘艘的木船上滿是倒垂的冰棱。干涸龜裂的岸邊上,到處是怪異嶙峋的礁石。

如果說夏天的海是熱情的美女,那冬天的海就是滄桑的男人。雖然荒涼,但卻平靜。

海邊的小漁村只有一條土路和外界相連,周碩的切諾基是越野車的底子,開這種路倒是無所謂。磕磕絆絆的開到土路的盡頭,他卻驚訝的現一群人已經把村口圍了個水泄不通。

一家四口人從車上跳下來,周母倒是很快就找到了認識的人。實際上這么個村庄也就幾十戶人,周母從小在這里長到大,不認識的人才是不多。

「王姐,是我啊。你們這么多人在干嘛呢,怎么大初一的都圍在村口?」周母拉著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婦女,疑惑的問道。

「嗨,我倒是誰,這不是老張家的二妹子嗎!」王姐眼睛一亮,拉著周母笑道:「今年這么早就到了,不是坐的線車吧?喲,原來是開車來的!」

不等王姐湊近了周家的切諾基看個仔細,這時突然就聽人群里一個人高聲喊道:「媳婦,你看!這根電話線桿子就是我為你立的!」(未完待續。。)

ps:冬天的渤海啊,不知道是不是兒時的記憶太過深刻,心底總覺得實在是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