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阻擊韓國(2 / 2)

電子重生 周碩 1543 字 2023-03-22

別看茗夜雨和江大橋名義上是同級別的領導干部,都是地級市的堂堂市長大人。但是周碩對兩人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對江大橋他就要始終保持著相當的尊重,處處要維護他在綉城的權威和身份地位。

但是茗夜雨作為綉西市的市長,周碩更多的卻是以平等的態度進行交往。這是因為首先綉西的經濟體量和綉城沒法比,兩者差距實在太大了。茗夜雨這個市長,手里能夠動用的資源卻遠遠不如江大橋。

但這並不是主要原因,再怎么說人家茗夜雨也是廳級領導干部,真不拿豆包不當干糧也是不行的。

更多的原因,其實就是一句話:人不求人一般高。

周碩的泛翰集團根基在綉城,不在綉西。茗夜雨要是敢抖市長的威風,他和李九鋒分分鍾敢掉頭就走。手里拿著平地造船法這種神器,渤海灣一字排開有一家算一家,哪個船廠不是要掃榻相迎?

這就是有自己根基的好處了,做金融業的就沒有這種便利。金融業的根基如同流水,財富在哪里它就流到哪。但是同樣,在別人眼里你就是一塊肥肉,誰都想上去咬一口。反正你是要走的,我又何必費心思討好你?正經是趁著資本流動的時候,大撈特撈才是真本事。

但投資實業就不一樣了,到了一地辦起工廠。少的幾十上百,多了幾千數萬人,這些本地人都要吃工廠的喝工廠的,指著人家為生。

所以說中國股市極度封閉,牛市熊市莫名其妙,政策市神出鬼沒未必沒有好的一面。最起碼的,就是把游資都趕到了制造業上來。

周碩來到綉西是要投資實業的,尤其是造船業這種資金、技術、人力密集型產業,當地市府哪有不供著的道理。

說遠了,書歸正傳。周碩對這樣平等的和茗夜雨討價還價那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他伸出兩根手指,接著說道:「第二個情況就是我和李總的投資,除了平地造船法的專利授權以外,希望能再拿出十億人民幣作為資本投入到渤海重工里面來。不過您也知道,渤海重工本身還負擔著咱們國家的核潛艇建造工作,所以這里面恐怕就要有些麻煩……」

周碩這話倒也不錯,渤海重工作為中國的骨干船企,即使是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也沒有私人股份參與,就更別提國外資本了。在這樣敏感的企業里搞股權改革,就算是李九鋒也沒有信心不被上面叫停。

這個問題確實難住了茗夜雨,若非是因為綉西和綉城的關系,他深知只要這一條存在,泛翰集團本來就應該首選大港船務集團才對。

大港船務也是國家骨干的造船企業,本身資金充裕,大港能夠提供的支持還要更多……

只要這么一想,茗夜雨就覺得如果自己站在周碩的角度,實在是沒有選擇綉西的必要——除了綉西和綉城沾親帶故的關系,以及兩者之間的距離。周碩選擇渤海重工最大的原因,應該就是它易於掌握。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啊!茗夜雨咬了咬牙,重重的點頭道:「這個也沒問題,等我回去和渤海重工的現任領導層研究一下。周總和李總方心,我們一定拿出一個切實的解決辦法來!」

周碩和李九鋒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的眼睛里看出了一絲興奮的神色。造船業作為重工業,當然有其投資大、見效慢的特點,但同樣也有穩定、回報率高這些優勢。如果能夠以平地造船法為契機,成功的幫助中國造船業崛起,那這里面能夠獲得的利潤足以讓渤海省一步邁入發達國家水平!

以現在泛翰集團為渤海省帶來的改變來看,完全有可能取代二十一世紀韓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韓國二十一世紀的人口是五千萬有多,而渤海省的人口則是四千三百萬。只要能夠取代韓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維持一省的發達國家水平是沒有問題的。

韓國經濟的主要支柱是鋼鐵、造船、汽車和電子業。電子業不用說,周碩有十足的信心將韓國人擠垮。鋼鐵就更不用提了,當鞍鋼是假的不成?至於說汽車業,未來也完全也可以依托豐田的技術,扶植起自己的汽車工業來。

只要這次能夠幫助中國造船業,將韓國造船業振興的苗頭掐死,那未來的大宇宙國就等著用韓劇和整容稱霸宇宙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