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諸侯王的反應(1 / 2)

「朕本以為這趙王是隨了其生母,不曾想,原來是這生母隨了他如意!」

劉長憤憤不平的做出了自己的評價。

在廟堂群臣高盛呼喊著要削藩的時候,趙王的神奇操作讓劉長驚愕不已。

況且,你哪里來的這么多的甲胃啊???

自己不過離開兩年多啊,你就搞了這么多的甲胃?

隨行官吏拿出了趙王的書信,通過書信,劉長初步了解了情況,原來自己這位好哥哥是想為自己打造些甲胃,方便自己出征所用,因為趙國目前礦產較多,匠人也不少,他認為這么做能極大的減少劉長的壓力。

說實話,也確實如此,甲胃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優先級甚至可能高與戰馬,甲士跟尋常士卒是截然不同的,五百全副武裝的甲士就能沖殺數萬不披夾的卒,披上幾層甲,只有長矛和強弩才能破防,而大漢材官的標准也大多是以披甲沖殺來制定的,就是你得能披著甲沖鋒,能做到這一點才能成為精銳的那一批常備軍,還有就是騎射了,擅長騎射那就不得了,可以直接得到提拔。

為什么項羽樊會劉長這類人在此時能當萬人敵,可以當面沖殺數百軍士?就是因為他們的體型配合好幾層的甲,那就相當於一輛重型坦克,再拿個長重武器,一路碾過去,無傷通關。而隨著弓弩制作技術愈發的精湛,敢先登沖殺的勐將越來越少,大概就是那時的甲胃有點扛不住弓弩的傷害了,換版本了,射手加強了,但是如果這類的坦克發育起來了,那還是很勐,依舊能手撕脆皮。

藏一副甲胃都可以直接定罪謀反,可以拉出去斬首了,這七千副甲胃,誅五族都不過分啊。

但是趙王嘛...別說誅五族,就是誅父一族,皇室都得沒,連帶著劉老爺和各地諸侯王,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得沒,若是誅母一族,趙王的嫡母是呂後....族誅就能將大漢權貴們殺的干干凈凈,一個不留。

劉長瞥了一眼驚慌的呂祿,開口說道:「你別害怕,若是誅他族,我會保下你的。」

「陛下,現在不是說笑的時候,趙王這簡直就是.....」

呂祿也不知該如何形容,想了片刻,咬著牙說道:「尋死啊。」

「晁錯正在全力對付外王,趙王這是給他們遞刀子啊,天下外王若是知道了,都得去討伐趙國了...我實在不明白,趙王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劉長搖著頭,「如意這個人啊,是中了我阿父的毒...我阿父這個人啊,說的跟做的不一致,做的事都不像是人干的,說的話卻是道貌岸然,很是偉岸,如意自幼就很崇拜阿父,處處效彷他,不過,他效彷的不是阿父,而是阿父言語里的阿父,因此阿父才覺得他最像自己....當然,他長得也確實很像阿父...這使得他很多時候都非常幼稚,不明事理,不知險惡,對他人沒有防備之心...自以為是,卻沒有什么壞心思...基本沒有城府,是個被阿父寵壞了的孩子...」

「這件事,你就全力壓著吧,不要讓他人知道了...這些甲胃,暫且存放在武庫,弄個詔令,他人若是問起,就說是我讓趙國為戰事所打造的甲胃。」

「但願能壓下來吧。」

「不是但願,讓你壓下來就要壓下來...他們能如何?!有意見的當面給我說!」

劉長的聲音忽然變大,呂祿卻不再驚慌了。

這兩年里跟著劉安,他整日跟這些人勾心斗角的,險些忘了,陛下是從來不守規矩的,說什么就是什么....

可隨即他又苦笑了起來,「太子殿下可是嚇壞了,怕是要全力支持晁錯削藩了。」

「哈哈哈~~」

想起方才劉安的臉,劉長卻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能不怕嘛?

一下子送上七千副甲胃,還是在廟堂要削藩的時候,這讓劉安怎么想,他肯定覺得這是趙王的示威啊,能拿出七千副甲胃送人,那他國內還有多少?能抽出多少甲士?

這不是嚇唬人嘛。

而劉長心知肚明,這應該就是趙國的全部家當,他搖著頭,「讓劉章稍微看著些,別讓這豎子嚇得昏了頭。」

「我知道了。」

「那要如何回復趙王呢?」

「他這千辛萬苦的送來了禮物,豈能不回禮?回送些東西吧,另外,我還得給袁盎送封信,他得硬朗起來啊...我就是覺得他這個人勇毅,才讓他去趙國,他怎么連個如意都看不住?」

劉長沒有對如意說什么,反而是對袁盎有些不滿。

「陛下,袁君畢竟年輕,趙王怕是不會聽他的話...」

「所以要給如意回禮,賞賜他,然後懲罰袁盎,削他的爵位,有必要得讓甲士揍他一頓...這么一來,如意就不會胡鬧了。」

呂祿一愣,雖然不太清楚其中的道理,卻還是應了下來。

晁錯的動向,引起了各路諸侯們的警覺,除卻如意這個缺乏政治智商的,其余諸侯王們都已經開始想辦法制定對策了。

梁國,睢陽。

梁王劉恢樂呵呵的坐在上位,大臣們分別坐在他的下方,桉上滿是各種美食,極為奢華。

「那晁錯要削藩,就讓他削,這與寡人有什么關系呢?」

「寡人不曾犯下什么罪過,晁錯又能如何?」

梁王是天生的樂觀派,心寬體大,壓根就不在乎削藩的事情,事情傳到梁國,大臣們憂心忡忡,第一受害者劉恢反而是樂呵呵的,此時群臣也明顯的分出了兩派,一派是支持晁錯的,他們以漢臣來自居,他們認為廟堂削藩是附和當下潮流的,其實不少人還是因為自己能獲利才支持的,因為限制諸王的權力,那諸侯王的權力是要重新分配的,而他們這些諸侯國大臣,當然就能得到更大的權力。

而另外一派,則是旗幟鮮明的反對削藩,這些人反對的名義是自己忠於大王,不忍大王被羞辱,而真正的原因大概還是利益分配,這些官員認為廟堂限制王權,權力會被收回廟堂,而他們得不到什么好處,可能地位會變得跟郡縣官吏一般無二,對自己來說不是什么好事。

同樣的事情,在不同人的眼里,意義卻截然不同。

在梁國,削藩派明顯占據著上風,因為本該作為反對者領袖的劉恢選擇了無視,壓根就不在意這些。

但是吧,梁國畢竟有國情在此,身為肥沃之國,良田無數,積累了整個中原的精華,人才輩出,處於商貿中心,梁國簡直就是天胡開局,事實證明,就這塊地方,只要四周沒有什么來犯的敵人,那就是鐵打的寶庫,加上尚方各類發明,廟堂對門戶的資源傾斜,這里不發展都沒天理....建國以來,梁國長期都占據著糧產的榜首位置,人口暴增,從當初的二十一萬戶,到如今的五十八萬戶,近四百萬人...整個大漢才兩千多萬人,近五分之一都在這里了,簡直可怕。

梁國上下基本都不需要多做什么,梁王更是一個寬厚的人,沒有所謂的雄心壯志,黃老的無為而治在這里發揮到了頂峰,並且大獲成功,事實證明,只要不瞎折騰老百姓,民間的自我恢復能力還是很強的。

當然,這也有弊端,梁國的官員極為怠慢...很多時候,一件小事都能推遲上數個月,每個人都是懶洋洋的,一個個深得張蒼的精髓,卻沒有他的能力,皇帝對這里的官員們就很有意見,只是因為梁國的情況還不錯,沒有整頓而已。

可就是這幫酒囊飯袋,政績居然是最好的。

晁錯四處整頓那些奸臣的時候,梁國都沒有受到半點的沖擊,這些官員除了懶惰些,基本上沒有什么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