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未雨綢繆(1 / 2)

民國之鐵血少帥 鐵帥 1016 字 2023-03-27

公元1928年1月5日,少帥馮庸批准了『南部計劃』,其中包括軍方的『鐵石方案』,官方的『和諧計劃』,目標都是一致,爭對東印度群島,做出最大的努力。

同月十五日,馮庸稱作『一號列車』抵達孟加拉地區的綏化市,這里是整個孟加拉自治區的中心。

在後世,這里是印度赫赫有名的鋼鐵城,現在也是中華六大工業圈之一,負責供給中南方面軍一百二十萬人以及東南亞、南亞各省武裝力量的裝備。

目前整個中華一共有東北、東南、西南、西伯利亞、蒙古、中南六大工業基地,每個基地都是全能型的,其中包括重工業、輕工業、軍工業。

以東南工業圈為主,包括上海、蘇州、杭州、福州在內,其中福州鋼鐵廠每年可生產優質鋼兩百萬噸,且用於內銷,各個工廠的需求量很大,特別是福州軍工廠。

而煥發新一春的東北工業圈更是全國最大的工業圈,以長春、沈陽、海參崴、漢城、大連、鞍山為主,形成了獨特的汽車生產基地、軍工基地。

中華范圍內的工業基地除了這六大工業圈,還有小型工業基地上百個,原來主要在內地,但是隨著領土的擴大,重工業基地逐漸遷往中亞、西伯利亞,輕工業遷往中南半島。

國內成為了首屈一指的經濟繁華區,不管是安南人也好、高棉人也罷,亦或是朝鮮人,無不以居住在中華內地為榮,內地房價為此一度攀升,抵達萬元大關,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根據中華民政部的新年報表來看,1926年,單單一年,中華內地涌入人口達到了三千萬,其中一千萬人在國內買了房,或者安定下來了。

這意味著中華在某個程度上,似乎比得上後世的美利堅了,只不過現在是特定條件使然。

隨著中華的版圖越來越大,吸收的民族也越來越多,假以時日,本土將會成為所有中華人趨之若與的存在,為了建設美好本土,所以中華把各項重工業基本遷移到本土之外,保證本土資源的完整性以及宜居指數。

對於目前中華的發展來說,總體上還是值得馮庸鼓掌,在這種既沒有自帶系統的幫助下,又沒有投個帝王胎的條件下。

他能夠以一己之力,扭轉中華局面,盡管結果按部就班,沒有想象中那種腳踩小日本、拳打英吉利、橫踢美利堅的『快樂』場面。

但這足夠令人欣喜了,從經濟上來說,中華儼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英國、美國,從軍事力量上來說,中華既是陸軍強國也是發展中的海軍大國,或許相比於英國有些許不足,但是媲美德意志、美利堅不成問題。

以這個時代衡量國力的重要指標來看,中華的鋼鐵產量超過日本、德意志、俄羅斯、法蘭西、英國,僅次於美利堅,但這個數字有些保留。

如果按照現在的鋼鐵產量來計算,中華僅僅夠滿足國內的需求,更別提以俄羅斯、土耳其、巴基斯坦、德意志組成的同盟國源源不斷從中華購買鋼材以及成型武器彈葯,可見保留程度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