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章(1 / 2)

這是一個三口之家,夫婦倆和一個女兒。女兒名叫小倩,十五六歲的樣子,模樣兒生得十分秀麗,雙眸多情而又明亮——

小倩見到陌生人很害羞,躲躲藏藏的,卻又帶著十分的好奇心,處處窺視著我們——

她的牙齒已經染成了紫色,很顯然已經舉行過成年禮了——

傣族女子的成年禮,以染齒為主要內容。女子到15歲時,便三五相約,結伴染齒,表明自己已跨入了青年的門坎。

染齒是過去傣族姑娘結婚前必須做的一件事,她們認為牙齒越黑越美,就越能討得小伙子的歡心。

傣族婦女未婚和已婚在發型和服飾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已婚的婦女頭發一般是規規矩矩地盤起來的,未婚的少女頭發花樣比較多,一般不會全部盤起來,服飾也比較明麗,樣式比較多。

我們決定在這戶傣族人家的家里過夜,雖然現在才是午後——

沒辦法,我們只能推延一天回濱海了——

攙扶著允允在床上安頓好之後,我和琳琳來到村落里散步——

這里環境真美,有熱帶雨林,有河流小溪,河邊叢生著茂盛的鳳尾竹——

在路上行走的傣族少女似乎個個身段曼妙,容顏秀麗——

這真叫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啊!

村落的大道兩側的油棕樹隨風搖曳,椰子樹和檳榔樹亭亭玉立,使寧靜的邊陲縣城格外嫵媚秀氣。鳳尾竹下的傣家竹樓里走出穿著緊身上衣和筒裙的傣族少女,如孔雀般瑰麗,婀娜多姿。

偶爾也哈尼族的婦女,背著竹簍,嚼著檳榔,穿著深藍色的上衣和短裙。其頭飾、耳垂、頸環、胸飾、腳飾,布滿了全身;赤橙黃藍,黑白金銀,在藍黑色的基調上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對比強烈的圖案………

琳琳對傣族的習俗比較了解,她來過很多次了。

琳琳告訴我像這樣的傣族村寨在雲南西雙版納還有很多,至今在村寨里仍然保持著這樣的風俗,大家都遵循著千百年來的「規矩」和諧的生活著——

琳琳還告訴我傣族是個十分友善的少數民族,不過在傣族人家里做客,還是有一些禁忌的——

首先進門要脫鞋;然後不能拍照;還有不能進卧室;最後客人留宿時腳的朝向還有規定。進門脫鞋,無話可說,畢竟人家是木地板,穿鞋也許會弄臟。

傣家樓上客廳中有三根柱子,兩根是卧室與客廳並排分開的,一根是火塘旁邊的。卧室中的兩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著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後用的,稱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屍體,等候火葬。火塘邊的一根是絕對不許靠的,那是傣家的」頂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著不尊重主人。

傣家住宅,都習慣住在樓上,而樓上卧室只有一塊隔板與客廳相分,卧室中沒有隔板分成小間,幾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帳分開,中間有一定間隔,分門進出。幔帳的顏色還有規定,小孩和未娶的姑娘用白色,年輕夫婦用紅色,老年人用黑色。傣族人接待客人時很可能叫他們留宿,客人要睡在客廳,客人睡覺時腳要朝向門口,意思是將來要走出去的;要嫁進來的「貓」們的腳是要朝向卧室的,因為將來要走進去。

琳琳還告訴我傣族是男人的天堂,女人的天下。這跟我們漢族不一樣,漢族向來重男輕女,而在傣族,女人叫「哨哆哩」,男人叫「貓哆哩」,老年女性叫「咪桃」,老年男子叫「波桃」,女孩叫「小龍英」,男孩叫「小龍仔」(音譯)。

傣族人喜歡生女孩,倒也不是討厭男孩,只是因為男孩八歲要送到寺廟出家當和尚(必須的),在寺廟里男孩們一起做工,一起學習各種知識。

男孩到十八歲可以還俗,但不能回家,如果看中了那家的姑娘,要在她家干苦力三年(第一年要砍夠三年用的柴,第二年要割橡膠,第三年要和老銀匠學打銀器,一是學習技術,二是憑自己的手藝親手打制送給心愛的「哨哆哩」的銀飾)才能正式嫁進女家。所以在雲南十八怪中有一怪就是:和尚可以談戀愛。有趣的是,這里是女的娶男的,男人的嫁妝也不是被子、金銀,而是三百棵橡膠樹。當男人正式嫁進女家時,要送給女人三件銀器:銀手環、銀碗和銀腰帶。據說送給妻子的銀腰帶越寬,說明「貓」的能力越強。

漢族一個村寨里最高的官是村長、書記等,而傣家村寨最高的官是婦女主任。如果在村寨里看到一位「咪桃」的銀腰帶有一柞寬,那他就是婦女主任。

從以上風俗可以看出,傣家的家中女人是一家之主,雲南確實是女人的天堂!

我們散步回來時,已經是傍晚了。

傣族少女小倩已經來接我們回家吃飯——

允允睡了一覺起來,氣色好多了,也能說能笑了——

這頓飯很有特色,典型的傣族農家飯,跟我們在西雙版納城里吃的又不太一樣——

我聽琳琳說旅游性質濃厚的傣族村落,在吃飯的時候少女們會圍著客人載歌載舞,還輪流喂客人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