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2 / 2)

金濂可不怕這種擠兌,他帶過兵,才有這么大的膽氣說這個。

朱祁鈺剛打算說話,比如說讓兵部先把軍士用的糧取走,再把各庫還給戶部,但是他轉念一想又不對,這樣一來,兵部又管兵,又管糧。

這以後,京城這地界兒,誰說了算?

「於老師父?」朱祁鈺看著於謙,他有些疑惑。

「陛下,京師糧價根由不在糧倉,臣讓軍士把持糧倉也是無奈之舉,還請陛下明察。」於謙站起身來俯首說道。

「詳細說說。」朱祁鈺當然不信於謙打算造反。

於謙站著朗聲說道:「金尚書,你心里也清楚,京中糧價飛漲,是軍士們持倉導致的嗎?」

「陛下,糧道未曾斷絕,通惠河通了,即便是兵禍在即,可是河道依舊日夜繁忙,晨時開閘,萬舸爭流。」

「之前供應少了一成,可是糧價一直漲到了京師一成的人買不起的時候,才穩在了四兩一石。」

「眼下供應多了,但是京中糧價非但沒有平抑,反而瘋漲,乃是有人囤貨居奇。」

朱祁鈺認真思慮了一番,有些疑惑的問道:「不對啊,供應少了一成,糧價從五錢漲到了四兩,這是翻了八倍啊。」

一兩等於十錢,五錢到四兩,何止是一成的人買不起?

於謙冷哼了一聲,繼續說道:「供應少了一成,商賈聞風而動,至少吃進了四成以上的糧食!」

「他們左手放錢,七進十三出,右手卡著糧食不賣,百姓去他們的錢庄借錢,又到他們的糧店買糧。」

「倒一倒手,就賺了百姓們的地,賺了百姓們的工坊,賺的還不夠多嗎?這些人要不是把手伸到了京師五百庫,某怎么會派兵前往庫房?」

朱祁鈺眉頭緊鎖的聽完了於謙的說法,放錢其實就是借貸,七進十三出就是借十兩銀子,錢庄只給七兩,最後還錢還給錢庄十三兩。

百姓們拿著借到的錢去買他們囤貨居奇抬價的糧食,還要背負高額的利息。

朱祁鈺面色不善的看著金濂,疑惑的問道:「可有此事?京師糧倉乃是重地,為何會有人把手伸到了京庫之內?」

這不等同於將手伸到了朱祁鈺的褲襠里掏摸嗎?

沒有糧食,打個屁仗!

金濂擦了擦額頭的汗,頗為無奈,有些事不上稱四兩,上稱千斤都打不住。

於謙得勢不饒人,他看金濂回答不上來,繼續說道:「戶部吏員負責東便門內東市,萬舸入京,糧食屯集東市,最後為何都散到了幾個大商賈手中?」

「順天府開倉放糧,近八成的糧食都被誰給吃了進去?順天府庫的糧食,現在都在誰手里!」

興安在朱祁鈺的耳邊說道:「陛下,刑部尚書俞士悅,御史徐有貞求見。」

嘖嘖,朱祁鈺興趣大增,這絕對不是巧合,看似平靜的水面下,早已波瀾壯闊。

「請!」朱祁鈺點頭說道。

朝臣們的支持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遇到了棘手的事,你處理不好,那必然大失所望,要是處理得當,朝臣內心的天平也會慢慢傾斜。

政治,就像是一場辯論賽,你說你對,我說我對,但是一直對的人,就會得到大多數人的用戶。

這應該是大臣們,在他登基後的一道考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