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於謙的長袖善舞(2 / 2)

石亨的面色終於好看了些,撓了撓頭,哈哈的笑了起來。

縱兵取糧是一種比較委婉的說法,其實就是燒殺搶掠。

沒有哪個指揮官會縱容軍士燒殺搶掠,那樣的軍隊是沒法打仗的。

石亨在大同十幾年,可沒有干過一次縱兵燒殺之事,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石亨小勝一籌。

於謙這是在給石亨面子罷了,他對自己要求極高,但是並不代表他不懂得如何與旁人搞好關系,他是進士及第後出任地方官,一點點爬到朝堂高位的。

石亨在陛下丟了面子,於謙誇了石亨,說自己還不如他,算是自己丟了面子,這樣石亨就有了面子。

「那還不是陛下給你撐腰,讓你放心大膽地干?居京師大不易啊。」石亨立刻就坡下驢,於謙勢大,對方給台階,還硬挺著不下,那是不識抬舉。

兩個人交談著,絲毫沒有注意到朱祁鈺的眼神在不停的打轉。

此時的朱祁鈺已經想到了支持自己的人,那就是那些真正想做事的人。

宗族不支持他、勛戚不支持他、朝臣不支持他、鄉紳們不支持他,但是他們不是大多數。

朱祁鈺要爭取的是大多數人。

魯迅先生曾言: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

【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於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

朱祁鈺給這些前赴後繼戰斗著的脊梁們舞台,讓他們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為民請命、舍身求法。

這些脊梁們,自然而然的會站到他的這一面來,這才是【正名位】的最好手段。

在他看來,戰時囤貨居奇、哄抬糧價、以空賣空、斂財斂地,導致民不聊生的人,不配活著。

朱祁鈺想到這里就露出了笑容,他心頭的那些陰霾漸漸消散,一條大路,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陛下,為何發笑?我與石亨二人之間矛盾,的確兒戲了些,讓陛下見笑了。」於謙注意到了朱祁鈺的笑容,趕忙說道。

朱祁鈺搖了搖頭說道:「不是因此發笑,二位有怨,今日朕坐東,就調節一下你們二人的矛盾,今天都留在王府吃飯就是。」

「興安,你告訴杭賢,多備兩雙碗筷。」

「臣領旨。」興安退下。

「備操軍和備倭軍已經行至大興,朕打算親自去軍營里看一看,不知兩位以為如何?」朱祁鈺說到了自己最終的目的。

他得有班底,眼下進京的備操軍和備倭軍就是他需要爭取的對象。

於謙沒有猶豫的說道:「臣以為大善,備操、備倭軍舊不聞王化,陛下親至,士氣必然大振!」

石亨更是沒什么意見,俯首說道:「末將附議,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兵家之大忌,陛下乃天下之主,巡查軍營乃上善之舉。」

於謙和石亨都不反對,是因為大明有每日閱操軍馬的習慣,自從朱棣起,大明天子每日都要到軍營查看,親自騎馬射箭,籠絡軍心的同時,也要對自己的軍隊到底何等模樣,做到心中有數。

但是正統共一十四年,朱祁鎮無一次至京營查備,也無一次過問過闕員之事。

大明土木驚變,的確是軍事冒險導致的失誤,又何嘗不是朱祁鎮失察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