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2 / 2)

朱祁鈺其實一直不想戰爭發生在國門之內,這對民生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比如從朝中明公送自己的妻兒南下,無數人南逃,大明向南的大路上,每條路上,都是擠滿了逃難的人,商賈拖家帶口的離開,連產業都丟下不顧,京城內的東西兩個大集,已經門雀可羅。

這種現象,於謙用兵禍來形容。

他其實和於謙討論過奪回紫荊關的可能性,但是被於謙否決了。

如果可以決戰於野,於謙一定不會惜命,但是不可以,六師盡喪的後遺症也在逐步的蔓延。

大明的臣民們,連在廷文武,都對大明的實力,失去了一定的信心。

「缺馬呀。」朱祁鈺頗為無奈的說道。

大明軍隊戰陣可謂是一等一的強,但是缺少馬軍是不爭的事實。

正統年間,河套其實已經被瓦剌人實際控制,大明缺馬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了。

大明也從野戰軍逐步淪為守城軍,大明的知府們,現在戍邊最大的成就,就是修了多少城牆。

「修城牆,而不厲兵秣馬,這就是現在大明朝的現狀。」朱祁鈺感慨的看著堪輿圖,這是個系統性的問題。

興安放下了茶盞,默默的研磨,想了許久才說道:「陛下,不是臣多嘴。」

「這大明的朝臣們為什么喜歡修城牆?原因錯綜復雜,但是修城牆最為省事倒是真的。」

「征民夫為軍戶,縉紳們,不高興,都去當兵了,誰給他們種田?」

「練兵費時費力,還不討好,練的好了,朝里的明公們不高興,就有人說擁兵自重。彈劾一下,都察院的言官們聞風而動,逮著軍將們就開始彈劾,誰受得了?」

「練的不好,就更別提了,那更是費力不討好,還被人嘲弄。」

「臣以為這件事還是的緩緩圖之,等到打退了瓦剌人再說。」

朱祁鈺看著堪輿圖盯了很久說道:「興安,你覺得這一仗,能贏嗎?」

「不曉得,臣心里沒譜。」興安選擇了實話實說,這是他真實的想法,他就是個跑得快的小太監而已,軍國大事哪里懂?

鳳陽詩社的那篇《布仁行惠議》為什么被陳循看到?

因為流傳極廣。

和興安一樣,其實多數人,對於即將而來的京師保衛戰,沒有任何信心。

朱祁鈺讓盧忠抓了鳳陽詩社的十四個人,但是這事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類似的觀點在坊間喧囂,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京師這一戰,不僅要勝,而且要大勝!

「瓦剌人走到哪里了?」他憂心忡忡的問道。

興安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明日可能就到紫荊關了。」

瓦剌人走到哪里了?

比興安估計的要快一些,他們已經進了紫荊關內。

站在紫荊關的城頭上,瓦剌太師也先,看著不遠處的關溝,臉上的笑容無論如何都無法抑制。

「大皇帝,你知道那里是什么地方嗎?」也先用力的拍了拍城牆,指著遠處的關溝大笑著問道。

朱祁鎮搖頭:「朕不知。」

也先指著遠處的溝渠說道:「此地名為關溝,居庸關有南北兩道關口,被稱為南北口,而兩側是崇山峻嶺,約四十里溝谷,叫做關溝。」

「而居庸關就雄踞關溝之上,東西延展長城,自古就很難攻陷,可以用固若金湯來形容。」

「皇上,如果你是瓦剌人,你如何攻破居庸關呢?」

朱祁鎮看著遠處的居庸關搖頭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無須攻破,走到那里,自然處處拜服,不攻自破之。」

也先聽聞朱祁鎮如此說,陣陣暈眩,連連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