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眾人拾柴火焰高(2 / 2)

興安挑了一些重點的內容說了說,於謙了然於胸。

這是正大光明的陽謀。

城內散播傳言造勢,城中南遷派大臣,趁機彈劾他於謙專權,離間君臣,再派出使臣,說要於謙等人朝拜太上皇,然後趁機抓拿。

這件事其實邏輯十分的完整,謠言造勢,南遷派大臣趁機彈劾,正好有個機會可以除掉「權臣」,天衣無縫。

也先說漢人善於對付漢人,那是一點都沒錯的。

但是這件事,在說服大明皇帝這兒,卡住了。

瓦剌使臣根本無法說服大明皇帝派出於謙、石亨、范廣、劉安等人,去德勝門外覲見太上皇。

因為瓦剌使臣壓根無法得到朝見的機會。

大明皇帝去了王恭廠打鐵,並表示自己很忙…

「興安大璫,若是沒有頭緒,可以去宮里翻一翻王振的東西,想來會有所收獲。」於謙沉吟了片刻,給興安指了條明路。

他大約知道了是誰在對付他,應該是王振余孽,當然站在這些余孽背後的是誰,於謙心知肚明。

他廢掉的大明皇帝朱祁鎮。

於謙深面色平靜的說道:「興安大璫,回稟陛下,朝拜上皇,不得不為,那就讓朝中御史王復、戶科給事中趙榮去瓦剌軍營,進見上皇便是。」

「咱家知道了。」興安點頭說道,轉身離去。

朱祁鈺正在和石璞討論著匠爵的事,石璞就是那個要自薦去兵部打雜的工部尚書,被於謙拒絕,算是於謙的鐵桿粉絲。

朱祁鎮復辟之後,石璞不在京城,在外領兵打仗,躲過了一劫,立刻致仕請辭了。

石璞對於謙的匠爵全面接受,並且表示工部可以出考題考校。

「能不能建一所工匠大學,傳授這些有志於此道的匠人們技藝?」朱祁鈺提到了另外一個可能,大學這個詞匯,並不是四書五經里的大學,而是一種教師和學者的聚集地。

脫胎於學宮二字,指的是官辦的學校。

石璞當然聽得懂,只是給工匠辦學校?

他只是覺得有些稀奇,士農工商,各司其職,完全沒聽說還能給工匠們辦學校的說法,很多技藝都是口口相傳,閉門自珍,工匠們有怎么會舍得教授別人呢?

「可以倒是可以,但是,臣只是覺得靡費,卻無實用,學徒跟著老師父幾十年不見得能學到的手藝,想靠學校推而廣之,臣不覺得有用。」石璞是個老實人,他選擇了實話實說。

朱祁鈺和石璞的意見不太一樣,他和住坐工匠們一起倒騰的景泰爐,關於手藝這件事,那些大師傅們並沒有表現的那么不樂意交流,閉門造車。

相反他們缺少一個平台,進行溝通、交流彼此的經驗。

大師難道就不需要觸類旁通了?誰又敢說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呢?

「先試試,如若不成再說。」朱祁鈺還是決定試試,辦起來了皆大歡喜,辦不起來,也沒什么損失。

探索的路上,總會有坎坷。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石璞也不覺得試試有什么不妥,點頭稱是。

興安一溜煙的從遠處跑來,將於謙的說辭告訴了朱祁鈺。

「哦,那就派御史王復、戶科給事中趙榮去朝見上皇吧,順便幫朕帶句話。」朱祁鈺點頭首肯,囑咐了一番興安,繼續研究著他的景泰爐。

「石尚書,營建景泰爐之時,朕悟出一個道理來,那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啊。」朱祁鈺看著立在王恭廠的四個大爐子,頗為肯定的說道。

景泰爐從開始的一個想法,到圖紙上的設計稿,都是在這些大師傅們你一言,我一語中,逐漸從紙上慢慢變成了最開始的景泰爐,到現在,景泰爐已經從一座,變成了四座。

而且一座和一座不一樣,這是這些大工匠們的成果,這種產量的飛速增長,讓朱祁鈺底氣越來越足。

鋼鐵是國家的脊梁骨,這在什么時候,都是不變的道理。

哪天用鋼鐵洪流把瓦剌人殺的干干凈凈,方能洗刷掉一點今日圍城之恨!

朱祁鈺看著面前的四座景泰爐,眼神中殺氣騰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