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挽歌(2 / 2)

於謙點頭說道:「讓岳謙來見我,我就不去大同叨擾了,交代幾句,就去東勝衛看看,陛下催的急,我著急回京。」

於謙和岳謙聊了大約半個時辰,才互相長揖告別。

岳謙已經做好了效仿小明王舊事的准備,弒君這件事的結局,在大明,廖永忠的例子就在前面擺著,但是岳謙卻沒有推辭。

風瀟兮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於謙給岳謙一壺好酒,權當踐行。

在這個屍橫遍野的山丘上,岳謙看著那么多凍在雪地和冰晶之內的屍首,下定了決心。

此時的朱祁鈺在王恭廠,他似乎又有了一點奇思妙想。

朱祁鈺正在王恭廠里,兩個手揣在袖子里,端了起來,看著面前的煉燋爐,目光炯炯。

燋炭是大明鋼鐵事業,迫在眉睫解決的問題。

但是,遲遲無法煉出能用的燋炭來,成為了巨大的阻礙,一直擁木炭,只能是權宜之計。

而朱祁鈺帶來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王恭廠在煉燋的時候,朱祁鈺也在煉燋,不過他的量極小,都是在小范圍的實驗罷了,經過了反復的觀察和對比,對於煉焦,他終於找到了一些總結性的細節。

王恭廠的大工匠們的土法煉焦,固然可以得到燋炭,但是其灰分極高,呈現出的樣子就是白灰色,慘白絲毫沒有質感。

一爐至少要8到10天,每次煉焦都是煙塵滾滾,極其嗆人。

朱祁鈺經過了數次觀摩之後,終於敏銳的發現了問題的關鍵,煉焦的過程本身是一種高溫干餾的過程。

而焦炭在爐里,先是要經過脫水分解,隨後熱解,最後縮合碳化。

這個高溫干餾的過程,王恭廠的大師傅們,按照過去的經驗,將煉燋和燃燒物放在了一起,火太大,就把焦炭點燃了,火太小的結果就是超長時間的干餾碳化。

朱祁鈺讓人打造了全新的焦炭爐,核心共有三個。

兩個燃燒室位於左下方和右下方,而炭化室則在正中央,三個核心室成品字形擺放。

炭化室是用的耐火磚打造,而兩端則是內襯耐火材料的鑄鐵爐門,一冊可以用推車推入煤車,另外一側則勾出已經碳化好的煤車。

在燃燒室下則是蓄熱室和進氣道,為的是保證溫度和減少燃料消耗。

王恭廠距離大明皇宮僅僅不到兩里地,不到一千米的距離,在城中,為了保證大明京師百姓的呼吸道,燃燒室和炭化室的煙氣都會排入蓄水塔之後,再排出。

朱祁鈺迫切的希望這次的煉焦可以成功。

他已經等了兩天兩夜,甚至連批閱奏疏都是在王恭廠進行,雖然中間休息了兩次,但是也會猛然從睡夢中驚醒,來到爐子前,張望一番,才會回去繼續休息。

就像是農夫在收獲之前,總要到田里看看才安心一般。

朱祁鈺的行為並沒有遭到朝臣們的反對,至少他在關注大明的鋼鐵生產,也是在關注大明的軍備,而不是在玩蛐蛐。

大明新歷土木堡驚變,皇帝關注軍備,朝臣們也無話可說。

「陛下,似乎是燒好了。」廠里的大工匠名叫徐四七,就是之前提到土法煉焦的人,這次的新爐也是他在主持。

新爐的頂部有觀察孔,可以隨時觀察焦炭的情況,方便加煤、鼓風增熱和打開蓄熱室降溫。

徐四七比朱祁鈺休息的時間更少,兩天兩夜他一刻都沒有松懈,不停的記錄著變化情況,現在,煉燋,終於成了。

「拉車!」朱祁鈺立刻點了點頭,這種隔絕煉燋的法子,溫度比之前要高很多,自然也會快許多。

徐四七大喊了一聲,幾個匠人高高吊起了爐門,三個鐵鉤將燋車緩緩拖出,停放在了邊緣,等待著自然風干。

「成了嗎?」朱祁鈺迫切的問道。

徐四七有些猶豫,又認真觀察了一番,點頭說道:「看成色應該是成了,不過還得上爐試試。」

「今天能上爐嗎?」朱祁鈺猶豫的問道。

「可以,正好有一爐歇著,今天就能上!」徐四七用力的點了點頭。

煉焦爐並沒有停下,一輛新的煤車被緩緩的推了進去。

朱祁鈺的眼睛越來越亮,他仿若是看到了大明朝勃勃生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