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2 / 2)

朱祁鈺另外一本書則不是他寫的了,而是算學。

元朝時候,是數學鼎盛的時代,流傳下來的算學極多,朱祁鈺挑選了大約相當於後世小學文化程度的《算學》。

朱祁鈺給百姓們第一次發的刊物就兩本,語文和數學。

只是為了讓他們讀書識字更簡單些,能夠把事情寫下來,看得懂的地步。

第一階段的教科書,朱祁鈺已經做在了前面。

於謙點了點頭說道:「陛下,臣已經沒什么疑問了,只需要一道聖旨,山外九州就可以做了,京師這邊稍微復雜點,臣會親自盯著的。」

「不過如果一旦開始,就沒有回頭路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直到現在,朱祁鈺一句話,就可以收回成命,一句話就可以讓這個政策戛然而止。

但是朱祁鈺並不怕承擔責任,他搖頭說道:「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守舊者的一切都化為灰土之後,也絲毫無傷於滔滔江河的萬古奔流。

朱祁鈺表示了堅決推行農庄法的決心。

土地兼並是一種王朝避無可避的問題,他的集體農庄法,有可能會人亡政息,更有可能像軍屯法一樣敗壞。

但是能攔住一點點國朝向下滑落的趨勢,他就會去做。

既然坐到了這個位置,那就必須做些什么。

朱祁鈺猶豫的說道:「要不要讓楊王回宣府?朕總覺得那邊得有人壓著,楊王在京,如同猛虎入籠,他在朝堂上也很少說話,自己也不自在。」

「瓦剌人的狼子野心朕是知道一些的,楊王在宣府,朕才會安心許多。」

於謙左右看了看,有點含糊的說道:「這事,陛下應該和楊王說。」

「聽言之際,宜加審擇,言果當理,雖芻蕘之賤,必從之。言苟不當,雖王公之貴,不可聽。」

「在京文武衙門凡有內外軍機及王府切要事務,陛下一言而決,何須問臣。」

於謙的意思是聽取諫言的時候,應該加以審擇選,如果有理,即便是割草打柴之人,也要聽從,如果不當,雖然王公之尊貴,也不能聽。

在京文武衙門,內外軍機,王府切要事務,都是皇帝的事,不應該問他這個臣子。

這話誰說的?

當然不是於謙說的,是太宗文皇帝朱棣告訴朱高熾的聖訓。

朱棣規定了一個皇帝的權責范圍,哪些事兒皇帝必須做,哪些事兒,皇帝可以交給臣子做。

臣子插手了皇帝范圍,那就是僭越,砍了都是輕的,全家蒙難才是正解。

「楊王說等於少保回京再言此事,看來少保是同意朕的想法了?」朱祁鈺點了點頭。

其實在多數朝臣的眼中,楊洪領著的兵,是一股抗衡於謙統領京營的重要力量,這也是於謙含糊其辭的原因。

但其實朱祁鈺卻清楚的知道,防備於謙,還不如想想怎么君聖臣賢,更可靠些。

猜忌來,猜忌去,空耗彼此的信任,還沒個卵用。

好好練兵,哪天把瓦剌車平了,再討論抗衡之事,才是正道。

最主要的是沒必要,於謙和他朱祁鈺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他們都想大明革故鼎新,讓大明變得再次偉大。

志同道合,就沒必要猜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選擇信任,朱祁鈺就不會在事情沒有發生的時候,去選擇懷疑。

如果哪一天,於謙真的反了呢?

那朱祁鈺就會自認倒霉,承認自己看走了眼。或者自己大約到了比朱叫門,還要差勁兒的地步了。

連用人,尤其是像用於謙這樣的臣子,都縮手縮腳,還做什么皇帝呢!

干脆引頸待戮好了。

「陛下以為這京師之戰,打的如何?」於謙忽然說起了另外一個問題。

朱祁鈺言簡意賅的說道:「好!」

「好在哪里呢?」於謙再問。

「好就好在,大明贏了,而且是大獲全勝!」朱祁鈺十分肯定的說道。

大明贏了,這就是關鍵,失敗者,連呼吸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