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2 / 2)

大明軍因為訓練不足,之前的射擊方式,是神機槍前十一人放槍,中十一人轉槍,後十一人裝葯。

隔一人放一槍,先放六槍余五槍,備敵進退。

前陣放者即轉空槍於中陣,中陣轉飽槍於前陣,中陣轉空槍於後陣,裝葯更迭而放次第而轉。

那是因為訓練的時候,只能部分的人專門訓練放槍,部分的人專門負責添葯物,而訓練最差的負責在中間轉槍。

但是這次的新神機營的射擊,已經變成了全陣放槍,前陣趴伏在地,中陣半蹲,而後軍站立的排隊槍斃慣用軍陣。

這一次的展示,無論是填裝速度,還是精准度,相比較清風店之戰,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如果再次面對瓦剌人沖陣,不會那么的狼狽不堪。

清風店占據有利地形,還被瓦剌人撲了上去,大明的火銃的威力,根本沒有展現出來。

但是今天這次的大閱,又經過了兩個月的訓練,終於變得有模有樣了起來。

朱祁鈺不住的點頭,神機營人數不多,只有不到三千人,但是僅僅這三千人,在戰場上的擊傷殺能力,絕對不可小覷。

而後緹騎們騎著飛魚服在戰場上馳騁,他們掏出了背上的火龍槍,這是一種大明專門的馬軍火銃。

當然不是三億鼠標的夢想里面的火麒麟,這玩意兒由六個硬紙筒,連接中心緊縛在一起。

筒中裝爆葯,在底部用木馬塞緊,每筒裝箭數枝,用老竹削長五寸,如弩箭樣,然後點燃擊發。

有點類似於多重箭的味道,但是這玩意兒的威力,屬於大明火器探索路上的失敗品,非常像是騙補助的。

火龍槍,因為過長,在戰場上,屬於一次性產品,使用的是竹削弩箭,其實射程和威力都不太行。

但是大閱的時候,跟放煙花一樣,嗖嗖嗖聲勢頗為壯觀,緹騎們打火龍槍,完全就是為了節目效果,烘托氛圍。

畢竟這玩意兒萬箭齊發的時候,那是真的熱鬧,聲光效果俱佳。

緹騎作為儀軍,也充當著大閱之中,氣氛組的效果。

但是隨著煙塵落去,緊接著出場的緹騎手銃隊,就不是開玩笑了。

緹騎手中的手銃,是燧發槍。

讓朱祁鈺頗為可惜的是,大明精鋼戰略,到現在依舊只能武裝錦衣衛緹騎,這已經打掉了所有的精鋼庫存。

填裝速度和射擊精度讓人瞠目結舌。

朱祁鈺頗為滿意的點頭,緹騎的騎戰手銃作戰,已經相當的成熟,作為手槍隊,戳戳有余了。

隨後是安南槍方陣,安南槍是一種抬槍,需要兩個人一起使用,也叫長銃,或者邊銃,適合於城池陣戰使用。

安南槍乃是張輔在平定安南的路上,發明創造的火銃,安南槍可安南,因為槍膛較長,鉛彈打出去之後的尖嘯聲,頗為刺耳。

不過安南槍的演示中,出了意外。

安南槍是典型的火門槍,點燃火門引火葯,引火葯點燃葯室里的發射葯擊發。

但是在擊發的過程中,因為是逆風,引火葯吹到了瞄准的軍士的眼中。

朱祁鈺可是親自上過戰場的主兒,逆風一吹,他就立刻叫停了演練,讓軍隊的醫倌,取了清水讓軍士們洗眼睛。

雖然大閱因為風的原因,出現短暫的暫停,但是很快,大明的軍隊就開始了繼續演練。

繼續出場的還有一窩蜂,大號的霰彈槍,由大明最早的碗口銃發展而來的一種火器,近戰守城的利器。

火龍車,在宋朝猛火油櫃的基礎上,做的一種,兩對兒負重輪的火焰噴射車,不過這玩意兒用起來,的確是有點嚇人。

火龍陣陣,能噴五六步那么遠,近戰神器。

當太陽升到半空中的時候,演練終於結束,雖然安南槍的演練中,發生了一點意外,但還是非常順利的完成了。

軍隊扛著牙旗,站在原地,等待著大明皇帝的檢閱。

朱祁鈺已經換上了常服,翻身上馬。

他騎著白馬,而不是戰馬,他的戰馬確實不好看,還有點矮小,打仗厲害,但是典禮還是白馬居多。

他路過了京營二十萬軍的每一個人。

「都是大明的好兒郎啊。」朱祁鈺由衷的說道。

他作為大明的新皇帝,對大明的這次的大閱非常滿意,但還是頗為遺憾。

今非昔比,往日的大閱比這個要威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