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2 / 2)

「按照漢使的奏疏和小田兒的交待,稽王在迤北的日子,受盡了苛責,應當是回城的路上,也未服用水食。」

大明皇帝想干什么?

自然是北伐,胡濙的回答直接將罪過,砸在了瓦剌人的頭上。

孫太後猛地睜開了眼,向前探著身子,瞪著大眼,極其憤怒的說道:「那個跟著我兒一起回來的瓦剌女人呢?告訴皇帝,本宮要她死!看護我兒不力!」

「她該死!」

胡濙深吸了口氣,太後這個樣子,他未曾見過,但是四十年的朝堂常青樹,立刻就知道了太後到底在問什么。

他在須臾之間,就想到了問題的答案。

胡濙十分沉著的說道:「陛下說,瓦剌女子本該死,可懷了稽戾王的孩子,若非如此,那女子,早就死於德勝門之下了。」

「哦。」孫太後反而未曾生氣,她的表情從暴怒慢慢的恢復了平靜,似乎是有些悵然的說道:「是本宮,欠考慮了,還是陛下勇武、英明,做事周全。」

「今日之事繁多,本宮心緒不定,你且先退下吧。」

胡濙松了口氣,俯首說道:「臣告退。」

慈寧宮內變的十分的平靜,那么多的緹騎排成了人牆,而且直接由午門排到了太廟之下。

孫太後自然是認得永樂劍,陛下想要做什么,她多少猜到了些。

但是她攔得住嗎?!

陛下在朝堂之上,朝議迎回朱祁鎮之後,整個京師一片素縞。

從文華樓望出去,數個坊間夜里都掛上了白燈樓,那些燈籠,照亮了土木堡天變中死不瞑目的亡魂們,回家的路。

京營在皇帝的手中立刻就動了起來,枕戈待旦,稍有異動,就是大軍入城。

緹騎們、軍官、掌令官、在廷文武聞風而動,趕到了講武聚賢閣下,隨時等待皇帝一聲令下,就會取了他兒子的腦袋。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就是緹騎、軍官、掌令官、大明京營,真實寫照。

當安排了部里之事之後,六部尚書帶著大量文官立刻到了講武堂里,請求覲見。

天下可還有對她兒子忠心耿耿的朝臣?

至少在京師並沒有。

至少六部大九卿,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他兒子說那么一句話。

是朝臣不忠嗎?

但能怪到朝臣頭上嗎?

孫太後坐直了身子對著宮宦們說道:「這幾日,本宮要吃齋念佛,為我兒超度,有什么事,也莫要打擾了。」

「是。」眾多宦官領命。

胡濙走出了慈寧宮,重重的松了口氣,太後並沒有問,葬禮何制,何等謚號,人都已經死了,再談這些,便無甚意義了。

胡濙匆匆前往了太廟,正好迎面碰到了朱祁鈺,准備打馬前往講武堂。

他趕忙迎了上去復命,事無巨細的將慈寧宮里的事兒,說的明明白白。

「聖旨都下了印,發下去吧。」朱祁鈺聽著胡濙的問話,也算是知道了孫太後,並不算管朱祁鎮的身後事了,也管不著了。

對於孫太後而言,甚至孫忠家里也不再那么重要,如何保證自己的血親的孫子,活下去,就是孫太後現在最大的事兒。

朱祁鎮的罪己詔,朱祁鎮的謚號,朱祁鎮的以民禮葬這些聖旨,都在文淵閣壓著了,可以通傳天下了。

殺人,自然要誅心。

胡濙面色猶豫的說道:「陛下,還有一事,稽王府還有幾個王妃嬪,膝下無子,是按著舊例一並殉葬嗎?」

朱祁鈺想了想搖頭說道:「稽戾王已經削籍為民了,沒必要殉葬,就在稽王府待著吧,大明不缺她們那點口糧。」

朱祁鎮一輩子可能就做了一件為人稱贊的事兒,那就是停止妃嬪殉葬。

但是朱祁鈺卻是知道,在原來的歷史線里,明代宗的唐貴妃就被朱祁鎮給殉了。

若非汪皇後有個女兒還未長大,汪皇後大概也是要殉葬。

而且朱祁鎮停止妃嬪殉葬這件事,到底是朱祁鎮本身下的敕,還是他的兒子朱見深下的聖旨,給他廢物老爹臉上貼金,也無法考究了。

「陛下仁善,德被天下,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這個飽受詬病的人殉制度,終於給停了。

其實胡濙確切的知道,人殉制度的問題在哪里。

太祖皇帝當年搞人殉,是為了給朱允炆這個皇太孫登基鋪路而已。

到了太宗文皇帝的時候,太宗文皇帝為了自己的名位二字,全面模仿太祖皇帝的制度。

這人殉制度就成了慣例。

陛下今天廢了這人殉制度,那是盛德之事,這並不會影響到朱祁鈺皇帝的法理,來自於列祖列宗,而非禪讓。

這一點是很明確的,大明並不是一個故步自封,抱著祖宗之法得過且過的日子。

朱祁鈺翻身上馬,對著胡濙說道:「胡尚書,葬禮之時,就有勞禮部了。」

「臣恭送陛下!」胡濙長揖,抬頭看著陛下策馬奔騰越來越遠的模樣,這模樣,頗有當年太宗文皇帝之風。

朱祁鈺來到了聚賢閣,翻身下馬說道:「三經廠現在印教科書的是活兒是不是特別繁重?還有空閑的嗎?」

朱祁鈺的第一冊的《國富論》結合大明的實際情況,已經寫得差不多了,這兩三天就能定稿。

大明的財經事務不能這么爛下去了,太糟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