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群臣惶恐 京師非議(2 / 2)

金濂今天必須問個清楚。

金濂打了打袖子,行了一個三拜九叩的大禮。

朱祁鈺呆滯的看著金濂如此行禮,這個起初說要火燒通州糧倉的戶部尚書,朱祁鈺在結束對他的誤會之後,還是頗為信任的。

至少當初廢立皇帝的時候,金濂也是參與其中。

這平日里上朝都只有稽首禮的大明,三拜九叩那是過年祭祀太廟,才會用到的禮節。

這是何故?

朱祁鈺還是小瞧了土木堡之變在大明臣工萬民心中的陰影了,何止是金濂,整個京師都是人心洶洶,議論紛紛。

大皇帝讓京營,干什么去?

他趕忙站起身來,說道:「金尚書,快快平身,這是做甚?」

金濂氣息並不是很平穩,他來的路上是一路跑了過來,他的臉色通紅,但還是流利的說道:「臣敢問,陛下調動京營出京,所謂何故?」

人在極度驚慌和恐懼的時候,有兩種表現,一種是朱祁鎮那種失語,牙關大戰,完全說不出話來,拿不穩印璽。

一種是金濂這種,語速很快且十分的流利。

金濂太恐懼了,陛下突然調兵!

當初稽戾王親征,軍士們還帶了七升米,雖然現在京營每人帶著一石三斗米,但這怎么就突然要調動了呢?

「去燕山、太行山、勾注山剿匪。」朱祁鈺解釋了一句說道:「興安,把金尚書扶起來。」

金濂聽到是剿匪,整個人一軟,差點翻倒在地,要不是興安眼疾手快,扶穩了金濂,金濂就要君前失儀了。

「金尚書為何如此惶恐?」朱祁鈺反問道,這個樣子的金濂,不光是朱祁鈺,就連於謙都未曾見過。

金濂擦了擦額頭的汗,喘了幾口粗氣,俯首說道:「臣惶恐,臣還以為陛下要出塞親征瓦剌呢。」

「興安,給金尚書倒杯茶,緩緩。」朱祁鈺趕緊讓興安上茶。

金濂不是第一個,第二個來的是胡濙,第三個來的是文淵閣大學士陳循,後來人越來越多,六部、都察院沒過多久,就都到齊了。

「剿匪啊。」陳循恢復了平時的模樣,那沒事了。

剿匪不是有手就行?

即便是陳循也知道,大明京營現在的戰斗力,應付剿匪是綽綽有余的。

他初聽聞此事,也是嚇得渾身發抖,這大明還能承受第二次土木堡之變嗎?

十二團營也就操練了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這就要出塞作戰了?

但是聽到是剿匪,群臣松了口氣兒,不是出塞作戰,陛下在大明的地頭上,平定匪患,一來練兵、二來安民、三來組織軍民配合。

好事。

朱祁鈺看著這幫子朝臣,笑著說道:「因為不需要六部三法司配合,所以就沒有提前統籌安排,需要用到的地方糧草,也不是很多,隨調隨補,還有農庄可以借糧,諸位明公拳拳報國之心,朕感受到了。」

「朕並沒有打算親征瓦剌,只是一次演兵罷了。」

「陛下聖明。」群臣趕忙俯首。

他們其實應該信任當今陛下的英明,但是實在是大明這去年才出了土木堡之變的大事,這傷疤還未痊愈,反應過度了屬於是。

朱祁鈺笑著說道:「好了,諸公請回各司衙門就算,一切照舊,朕就是試試這刀是否鋒利。」

「臣等告退。」一眾朝臣,頗為感觸的俯首告退。

朱祁鈺看著群臣,他還以為出了什么大事,或者是反對剿匪之事,准備逼宮!

結果並非如此,雙方都有誤會,群臣並非朝天闕逼宮,朱祁鈺也不是妄動京營,出塞作戰。

簡單說清楚之後,誤會解除。

這就是陛下容易見到的好處了,但凡是有點啥事,當面說清楚,那自然沒那么多的誤會。

相比較之下,再來一個土木堡和平匪之間,讓群臣們選擇,他們選擇了支持陛下平匪!

而且群臣也支持陛下動一動,不動一動,地方的官員都要騎到他們的頭上了!

京營動一動,地方的官員才知道,陛下這翻一翻身,會有這么大的動靜!

京營的強大,是大明政令通達的重要保證。

朱祁鈺看著群臣退去,說了了另外一件事:「昌平侯、於少保,朕有一事,去歲謝澤任通政使,戰死紫荊關口,朕決定再任命一位通政使,不知二位以為如何?」

謝澤是個好人,也是個忠臣,不過是朱祁鎮的臣子,是個文進士。

但謝澤畢竟不是常山趙子龍,沒有七進七出的本事。

謝澤永樂年間的進士,土木堡天變,他自紫荊關單騎救主,沖向了土木堡,然後死在了紫荊關的南佛寺內,臨走之前,謝澤還對兒子說,吾必以死報國矣!

謝澤抱著他的忠君思想,以死報君了。

通政使是一個正三品的官員,這個官職雖然品秩不高,但卻是銀台主,真正意義上的位卑權重。

通政使負責上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章奏,實封建言,陳情伸訴及軍情聲息災異等事的奏聞。

通政使做什么?議大政、大獄以及會推文武大臣。

在朱元璋廢了宰相後,很長一段時間,通政使其實就是實質性的文淵閣。

朱祁鈺為何突然提議任命新的通政使?

其實是歷史發展的規律到了。

當初朱元璋設立通政司的目的,除了讓通政使分門別類的整理奏疏以外,還有一個關鍵的目的,那就是:惟欲達四聰以來天下之言。

通政使掌管天下里正鄉農,風聞言事之職責。

現在農庄法發展的十分順利,這以來天下之言的需求,就日益旺盛了,需要一個人幫忙處理掌令官陳條了。

但是鄉野之事非常繁雜,需要一個人帶著通政司來處理。

「陛下的意思是讓臣來做此事?」於謙眉頭緊皺。

這朝里軍政兩道通吃、以來天下之言、擅長跟百姓們打交道的朝臣,貌似只剩下他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