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2 / 2)

但是陛下極其擅長陽謀,走的是陽關大道,正因為陛下走的陽關大道,才會忌憚這等誇贊的陽謀。

興安不由的感慨,陛下不接受的這些誇耀,不是陛下正在做的事嗎?

只可惜了,陳鎰和徐有貞,怕是要在地方繼續巡撫了,反正天下河道眾多,慢慢治理便是。

工部尚書石璞是個很能干的人,他立刻提出了對石景廠的工匠們,提升勞動報酬。

石璞早就察覺到了石景廠的勞動強度極高,卻得不到相匹配的報酬,現在他對於石景廠的工匠的勞動報酬,有了估計。

石景廠工匠工錢幾何?

其實一直沿用的是最開始王恭廠的月鹽銀制度。

比如學徒月一兩二錢,工匠為二兩四錢,住坐工匠月五兩四錢,大工匠為月九兩。

石璞終於有了指導性的意見,石景廠四司的效益,很不錯。

尤其是鋼鐵司的農具銷量極好,煤井司的煤炸賣的更好,雖然有賣不了銀子,但是可以換到糧食,價格也很公道。

石景廠、王恭廠,定到四倍生活所需,完全不成問題。

朱祁鈺和朝臣們討論了良久勞動報酬的標准之後,關於勞動報酬之事,終於接近了尾聲。

太仆寺卿夏衡,立刻開始了構思大明馬政改制,應該從什么方面入手,但是這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查,才能與新的結論。

胡馬不可用,是不可倚重,還是需要大明有馬,如何養馬,如何供給馬戶足夠的勞動報酬,才是夏衡要考慮的事。

他也做出了表態,明年春節之後,一定將新馬政之策拿出來。

「最近官邸官員可有怨言?朕挪用了太倉銀幣,放了賞。」朱祁鈺對這件事還是比較在意。

大明又欠俸了。

不過這次的欠俸,是因為兵仗局的銀幣產能不足,導致陛下要借太倉的銀幣,定下的期限是春節之前歸還。

這一借就是五十萬兩,京官直接得停發了兩個月的俸祿。

「沒有吧,上次發的也沒花完…」王文眉頭緊皺的說道,他確實沒有聽聞誰抱怨,難道是哪個不開眼的家伙,又胡言亂語被抓到了?

陛下聽到了什么風聲嗎?

李賓言蠢是蠢了點,但是這種事,李賓言似乎也不是很在意。

大明銀幣的購買力極強,而且供不應求,兵仗局打出來的那點銀幣,就如同小石子投入了大海之中一樣,連個水花都看不到。

平厘七錢,能當二兩銀花了。

現在坊間對銀幣有追捧之勢,多數都是持幣觀望,而且京師鑄幣是六月末,第一次放是發俸,是八月中旬。

這兩個月了,其實沒花出去多少。

「朕還以為大家多有怨懟,朕打算趕緊還了,不欠債,心不虧啊。」朱祁鈺點了點頭,他打算還錢了。

五十萬銀幣,說多不多,說少,那也是兵仗局一個半月的產量了。

朱祁鈺可是知道戶部的這些錢,可不僅僅是發俸,還有官署開支等等,都需要從戶部支錢。

這一直欠著,朱祁鈺說話,就不硬氣,就不能站著把這個皇帝給當了。

現在正在京察,這可是罷黜升遷之大事,他可是要好好盤查一遍,這一年來京官到底有沒有懈怠。

那欠著錢,自然底氣弱,還不如趕緊還了錢,心安理得的京察。

帝不動,我不動,帝一動,我惶恐。

陛下這還錢的話,一開口,整個聚賢閣如同一陣陰風掃過一般,一片寂寥。

金濂第一次生出了陛下還是欠點國帑比較好的想法。

這好不容易安穩了一些,大家樂樂呵呵的住著京師官邸,最近暖閣的炭火也燒了起來,少了許多的煙火氣,但是卻十足的暖和。

這又要出什么大事了不成?

只有李賓言左顧右盼,他不太理解,為何大家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陛下還錢,戶部有錢發俸,這不是好事嗎?

王文看著李賓言一臉迷惑的模樣,嘆了口氣,這都四品官了,整日里迷迷糊糊的。

朱祁鈺也感受到了一絲肅殺的氛圍,嘆了口氣,自己整日空軍,那是有理由的。

魚成精了,抽干水,也是滑不留手。

金濂坐直了身子,十分嚴肅的說道:「陛下,京師最近有屯幣之風,兵仗局還是得想想辦法,一個月三十八萬枚銀幣,不夠用,遠遠不夠。」

這次換朱祁鈺眉頭緊蹙,他滿是疑惑的說道:「一個月三十八萬枚銀幣,大約等同於七億六千萬銅錢,一年超過大約等於九十億銅錢,你告訴朕不夠嗎?」

金濂點頭說道:「陛下,缺錢啊,建國八十二載,都沒有大范圍御制銅錢,洪武年間發鈔,永樂通寶海貿,宣德、正統年間就沒怎么鑄錢。」

「寶源局有銅就錘兩下,沒銅就停工,一年不到兩千萬錢,合計不到兩萬緡。這欠的太多了…」

洪武年間還稍微好點,畢竟有大明寶鈔可以湊合,御制銀幣敞開了造,得先把前八十年的窟窿填上,再算每年鑄多少銀幣合用才是。

朱祁鈺一愣,瞬間頭皮發麻,這兵仗局累死,也還不起啊。

八十年的大窟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