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2 / 2)

剛才於謙也說了,尹昱是山東人。

尹昱走進了講武堂內,他顫顫巍巍的跪下,俯首帖耳,低聲說道:「陛下,臣山東儒生尹昱,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是以山東儒生的身份來的。

「行此大禮,所為何事?」朱祁鈺繼續和於謙下棋。

即便是於謙加石亨二人聯手,他們持有燕府,也不是太子府的對手,被朱祁鈺的太子府,殺的丟盔棄甲。

尹昱動都沒動,低聲說道:「為山東罷考之事而來。」

當朝大學士們統共有三位,六部尚書、都察院總憲,都不是山東人,山東出了事,連個能求情的人都沒有。

他聽聞消息,求助無門,只好自己跑到講武堂來求情了。

「為山東罷考之人求情來了?讓朕寬宥之?」朱祁鈺在兵推棋盤上大勝特勝,放下手中旗子,准備換手。

尹昱大聲的喊道:「臣不敢!臣請求派出緹騎,緝拿首惡之徒,但誤放過一人一家!此等貳臣賊子,不誅何以安天下!不殺何以平民怨!」

朱祁鈺聞言笑著說道:「朕只聽說為同鄉求情的,還未曾聽說過對同鄉請罪的,朕只是讓鬧事之人,不參加科舉,你這直接請求殺人了?」

尹昱冷汗直流,朝臣天天勸陛下仁恕,寬仁,這臨到自己家門前瓦上霜的時候,才知道,陛下為何會嚴刑峻法。

這不重拳,還有王法嗎?!

這真的涉及到了自己的時候,怎們能不憤怒呢?這幫人想干嘛!

就該把他們祖墳給刨了!

因為在袞州府鬧事的舉人、儒生,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在刨整個山東儒戶的祖墳!

萬一陛下定下一條規矩,山東限額,或者干脆斷幾年山東的科舉,整個山東在朝中本就無高官赫吏,這一下子,就把整個山東的文脈給撅了!

以後十年,二十年,朝中將再無一山東大吏,因為南北榜單導致的大明鄉黨很多,這也是無法避免之事。

而今朋黨有三途,同榜而出為其一,同鄉同里為其二,座主門生為其三。

鄉黨,甚至凌駕在座主門生,沒有這種朋黨,朝廷才千奇百怪。

朱祁鈺嘆了口氣說道:「你們總說你們難,朕也難啊。」

「你看,朕寬仁你們說朕寬縱,朕嚴苛,你們就說朕橫暴,大家都勉為其難,你先回吧,朕等山東的奏疏到了,再行處理此事。」

「難不成,你讓朕,直接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拿人?那不是成了虐嗎?」

朱祁鈺揮了揮手說道:「先退下吧。」

尹昱嘆息,長嘆一聲說道:「臣…告退。」

終究是被陛下以他們的平素里說的話,給反駁了,尹昱無言以對!

尹昱走下講武堂聚賢閣的閣樓的時候,腳一歪,差點坐到了地上,天下不知道多少人,等著看山東的笑話。

他又走了幾步,突然駐足,站在剛吐出嫩芽的柳樹之下,用袖子掩面,用力的擦拭了幾下,春天的風很大,還夾雜著柳絮,尹昱,應當是,迷了眼了。

朱祁鈺繼續和於謙繼續下棋,這次朱祁鈺和石亨一伙,持有燕府和於謙的太子府打的有來有回,但是敗局已定。

手持燕府簡直是天崩開局,攏共就八百校尉,撐五十個回合,已經很強了。

「於少保以為山東大事,何人能夠主持?」朱祁鈺勉力維持,有些疑惑的問道。

於謙笑著說道:「陛下心中已有人選,何必問臣呢?」

朱祁鈺搖頭,這於謙真是滑不留手,說起治國之理,那是頭頭是道,講三天三夜不嫌煩。

但凡是涉及到了具體的軍政之事,就是開始打機鋒,三緘其口,把自己摘的干干凈凈。

他笑著說道:「朕以為山東右通政使裴綸合適。」

「永樂十九年進士,正統四年,裴綸任會試主考官,彼時科舉舞弊,數不勝數,難以杜絕,裴綸女婿祝全祿,也在入京考試名錄之上,請求裴綸為靠背。」

「裴綸盛怒,為國求才,豈敢私?那一年是裴綸第一次致仕,而後又一次被罷黜,去年,朕把他派去山東做右布政使。」

「太宗文皇帝盛贊其真御史也,好像當時於少保,也被文皇帝如此誇耀。」

「裴綸是和於少保是同榜出身對吧。」

於謙點頭,一晃這都三十年過去了,當年之事,他已經記不太清楚。

但於謙清楚的記得那年,那時候於謙才二十三歲,依稀記得當初,裴綸當年的春風得意馬蹄疾。

當時一個榜首,一個榜尾。

他想了想說道:「是同榜出身,不過裴綸是第一甲的探花及第。」

「臣不過是第三甲辛丑科殿試金榜第三甲第九十二名,比不得,比不得。」

大明殿試共有三等,第一甲三人,狀元、探花、榜眼;第二甲為進士出身;第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

第三甲在科舉里,就是湊數的,學識還不到進士出身,但是皇帝恩典,賜下的功名。

朱祁鈺掙扎了一番,棄子投降,他和石亨加起來,抓著燕府,也不能逆天改命。

朱祁鈺滿是感慨的說道:「眼下於少保已是大明少保了,若是去歲,於少保稍有私心,這裴綸,亦不知要沉淪多久。」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同榜出身,的確是朋黨之首,但同樣是幾多怨懟、忿恨。

彼時一個金榜,一個榜尾,同樣是持節守正之人,可是裴綸卻是屢次沉淪,被貶被黜。此時一個少保,一個右布政使,實乃讓人唏噓。

兩相對比,誰能說於謙不懂進退之道呢?

「國家公器,陛下尚不敢私,況臣子乎?臣斷不敢私。」於謙趕忙說道,他和裴綸都二十多年沒見面了,別提朋黨了,他連裴綸長什么樣都記不得了。

「那就裴綸了吧。」朱祁鈺開始繼續插旗布陣,他今天的目標是七十個回合。

於謙點頭說道:「陛下聖明,裴綸極正,臣以為善。」

興安一看政事兒討論的差不多了,便開口說道:「洪武三十二年,東海地動,天嘗連雨,西北風,海水溢,浸數百里,九河之地,已為海所漸,海水波襄,吞食地廣,當同碣石,苞淪於洪波也,城垂淪者半。」

「陰陽不和,其咎安在?」

「海嘯。」

「陛下勝!」

興安不動聲色的拔掉了於謙在南京所有的旗子,頗為無奈的說道:「此乃天災,非人禍也。」

石亨目瞪口呆的看著興安,他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場面。

於謙瞪著眼看著興安,不敢置信的說道:「興安大璫,你這…太離譜了!這才開局啊!你這…這!」

朱祁鈺撓了撓頭,將旗子收起來說道:「好了好了,不下了,興安去給於少保端杯茶,兩杯,不,三杯吧。」

講武堂的聚賢閣,充滿了歡樂的空氣。

而此時的李賓言雖然沒有陷入山窮水盡的絕境,也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了。

李賓言太難了,他能夠感覺到,若非緹騎跟著,他現在早就死八百回了,太多人恨不得他死了。

李賓言形色匆匆的看著後面,挽著衣袖褲管,奪路狂奔的說著:「某當初就不該攔這等差事!真是要命。」

「李御史小心!」

緹騎大喊一聲,一道箭矢,角度極其刁鑽的從草叢里鑽了出來,直奔李賓言的面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