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2 / 2)

孫太後嘴角抽動了一下,也未答話,而是拿起了茶水喝了一杯。

周氏真的恭順嗎?

這前面還一口一個母親,後面就開始一口一個太後了,居然還求公道。

周氏不過是利用她這太後還有點用,搏上位罷了。

稽王府這點爛事,誰的責任?是這性子柔弱的錢氏?不是這周氏上躥下跳,稽王府能橫生波瀾?

孫太後這件事必須要處置得當,否則陛下那邊,交待不過去,誰都沒好日子過。

周氏這個模樣,留在稽王府是個大禍害。

「陳大璫,請周氏去古剎白衣庵吧。」孫太後對著身後的大璫說道,語氣頗為平靜。

「是。」幾個宮宦,便將還在叫囂的周氏給拉走了。

孫太後臉上掛著笑容說道:「王妃,且坐下說話。」

錢氏俯首在地,卻是依舊不動,她深吸了口氣說道:「還請太後准許我削發為尼。」

孫太後立刻就有點不大高興了,這性子太執拗了,怪不得那庶孽皇帝會氣的要殺人。

她都這樣處置了,錢氏還要削發為尼。

孫太後不大高興的說道:「《禮》曰:婦人無爵,坐以夫之齒。婦人無爵何?陰卑無外事,是以有三從之義: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既然你的夫君還有孩子,你這番模樣,何曾有三從之義?」

孫太後此話已經有了訓斥的意思,她援引的是班固的《白虎正義》,討論國家爵禮女子地位之事。

沒有三從之義,就是夫死了,卻不教育孩子,這不是一個婦道人家應該做的事兒。

錢氏面色悲苦,但最終還是站起身來,她坐在了椅子上,依舊是一言不發。

孫太後又抿了口茶說道:「好了,哀家知道你的心病在哪兒,不就是無子嗎?周氏既然已經去了白衣庵,這世子你視若己出便是了。」

孫太後把周氏送去白衣庵,目的也是為了這個,周氏在,這是血親,周氏入了庵,那錢氏養世子,天經地義了。

這錢氏就是膝下無子,才會如此這般而已。

錢氏頗為無奈,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她若是再執拗,就顯得無事生非了。

她本以為孫太後會把她直接送白衣庵,結果事情卻向著另外一個方向走了。

孫太後又問了問世子的事兒,知道朱見深頗為聰慧,頗為欣慰,笑著說道:「王妃,你教導孩子,哀家還是放心的,這稽王府少陽剛,若是再被周氏帶著,那就更加陰卑不堪了。」

稽戾王已經死了,稽王府本就很陰柔了,若是再被尖酸的周氏帶著,那就變成陰卑了,孫太後這番處置,自然是為了孫子們好。

孫太後思索了片刻覺得此事處置得當,才笑著說道:「好了,你先回去,哀家會擬好懿旨,請皇帝處理此事,你且安心。」

錢氏告退說道:「謝太後,兒媳告退。」

待到錢氏走後,孫太後看著錢氏的背影直搖頭,滿是感慨的說道:「倒是苦了這錢氏了。」

孫太後何許人也?她在宣德年間,扳倒了胡善祥,做了皇後。

那可是大明第一次廢皇後位。

她當然知道這事該怎么處置,方才面面俱到。

朱祁鈺依舊在泰安宮內,沒辦法操閱軍馬,只能操閱後宮了。

現在唐貴人這家宅不寧的氣息越來越濃重了,泰安宮的一後一妃一貴人,無不期盼著唐貴人,早日有了身孕。

陛下忙碌,這雷霆雨露,只有唐貴人一人生受,那還得了?

朱祁鈺聽聞了孫太後的處理意見,便讓興安去擬詔了,處理的很是周全。

孫太後想要護住稽王府一家,甚至連襄王的金印都交了出來,就是怕皇帝誤解。

現在這個處理方式,頗為圓滿。

「陛下,胡尚書求見。」興安俯首說道,這說曹操曹操就到。

胡濙見禮之後,朱祁鈺將稽王府的事情說了一下,尤其是處理的結果。

胡濙為什么要到泰安宮求見,就是為了稽王府這堆事兒!

這要三尺白綾吊死稽王妃的事兒一出,嚇得胡濙連子午覺都不敢睡了,他差點就喊休沐中的禮部加班,一起找找,該從什么角度洗地,這對胡濙來說,雖然不是挑戰,但是難度還是有一些的。

京師的京官們,一片嘩然,都等著出了大事,朝天闕請陛下行仁恕之道,一時間鼎沸之勢。

但好在,稽王妃出了泰安宮回了稽王府又去了慈寧宮,再回稽王府的時候,就只有稽王妃,沒有周氏了。

「陛下,如此這般啊,臣回去擬旨就是。」胡濙樂呵呵的說道,他不得不贊嘆汪皇後的舉動,夫尊於朝,妻榮於室,這汪皇後做事周全。

否則這稽王府被族誅,這第一次天明節,也別過了,定是雞飛狗跳。

現在好了,陛下只是急怒,有汪皇後在側。

群臣也可以繼續准備過年、天明節、上元節之事,京師上下一片喜氣洋洋。

此事極為圓滿,當然,只有周氏倒了霉,去了白衣庵。

只有周氏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胡濙俯首說道:「陛下,臣覺得春秋大閱無定期,也不是個事兒啊,有道是國家大事在戎在祀,既然有天明之祀,而無天明之戎,這不符合禮法啊。」

「臣請旨定天明節大閱之事,正好過年,以展示我大明軍之威武,震懾宵小之輩。」

春秋大閱,就是閱兵,展示軍威。

正統十四年,朱祁鈺為了安定京師人心洶洶,特意拉出來展示了一番,後來的大閱都是以操閱為主。

朱祁鈺一愣,天明節紀念大明開辟,朱祁鈺不過自己的壽誕,慶賀大明開辟,這是禮,但有祀無戎,不符合國家大事之禮法。

「這個主意不錯,那就定下天明節大閱之事吧。」朱祁鈺深以為然的點頭,果然都是禮法。

胡濙繼續說道:「陛下,還有個事兒,咱大明新辟土五百里,這集寧、五原、朔方、靖虜四府,既然已設了府州縣鄉事,這一直隸屬於山西行都司嗎?」

「臣以為這四府之地,也該有個章程,臣取了幾個名字,還請陛下過目。」

四府之地極大,這得劃個省,畢竟有:都指揮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這不定個省份出來,體制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