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1 / 2)

石亨和於謙兩人主持了戰後總結的會議。

石亨繼續說道:「凡古人馭軍,曾有兵因天雨取民間一笠以遮鎧者,亦斬首示眾。」

「況砍伐人樹株,作踐人田產,燒毀人房屋,奸淫作盜,割取亡兵的死頭,殺被擄的男子,污被擄的婦人,甚至妄殺平民假充賊級,天理不容,王法不宥者!有犯,決以軍法從事抵命!」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說道:「此次前往河套,可有這等天怒人怨之事發生?」

京營厚賞,朱祁鈺就是怕出現這等事,難不成真的出現了嗎?

主要是影響軍隊的紀律,組織度,缺少組織度,還怎么打仗?

於謙趕緊俯首說道:「是渠家人和瓦剌人,他們作踐田產、燒毀房屋、割亡兵死頭、殺俘、玷污女子、殺良冒功。」

大明軍隊強調這方面的軍紀非常嚴格,十一人一甲,十甲一隊,若有犯,那是全隊連坐,一百一十人皆斬。

大明皇帝厚賞,大明十二團營待遇極高,百姓比軍士窮多了,完全沒必要冒著天大的干系去搶。費力不討好。

「這樣。」朱祁鈺點頭,他還以為大明軍隊看渠家人搶劫眼紅了,也發生了這種事。

原來是有感而發。

阿剌知院和渠成義、渠成仁、渠成德三兄弟,給大明軍隊好好的上了一課,什么叫做不得人心,什么叫做人人得而誅之。

大明軍隊在河套地區破冰安民,多少軍士手腳起了凍瘡?

朱祁鈺並未怪罪過石亨、江淵、李永昌用火葯破冰之事,這是安民之策。

朱祁鈺從過多的干涉大軍,雖然五十萬兩很多,但是這等安民生民之功,多多益善。

大明軍隊自從破冰防汛之後,所到之處,皆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那可是禍害了河套百姓數千年的凌汛之禍,從這開天辟地以來,哪一年不遭災?

當然也有負面影響,河套地區流傳著,真武大帝黃河伏冰蛟的傳聞。

這種事還有點越描越黑的趨勢,大明掌令官、官吏便不再解釋了。

總結會還在召開,石亨從臨陣連坐軍法開始,共有掌兵緊要禁令、教官兵法令、比較武藝賞罰、行營野營軍令、操練營陣旗鼓、出征啟程在途行營等幾個方面,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令升級。

這些軍令幾次更易,終於慢慢有了強軍軍令的雛形。

戰後會議長達七天,每天都會進行一次為期兩個時辰的總結,朱祁鈺全程參與其中。

在七日後,四武團營和四勇團營開始歸營,軍將們開始歸營操練軍馬,新的軍令、新的訓練都在戰後總結會上,進行了總結規整。

在四武、四勇團營歸隊的時候,李賓言押解山東、福建糧餉,趕著三月的尾巴來到了京師。

李賓言還要去膠州,這次回京是為了大計敘職。

此一去便是一年,京師依舊是那個京師,只是方方正正的京師,變成了奇形怪狀,多出了許多菱凸的位置,一些炮台在其中安置。

戶部度支部大使王祜帶著人點檢了這押解糧草,山東共計二百萬石米粱正賦入庫,另外有倭銀二十萬兩入太倉,二十萬兩入內帑。

這些銀兩都是金花銀,是密州市舶司這一年來的收益,這些銀兩會在兵仗局變成銀幣,最後朝廷撲買營建,將銀幣撒到大明境內。

而福建則是兩百五十萬石米,還有二十七萬兩的金花銀入庫,這部分並非稅賦,而是運到朝廷,換取銀幣支撐福建民生所用。

算上船隊,此次太倉內帑,共計支付四十七萬銀幣。

福建的銀子是福建本地產的,並非海銀,福建是大明的銀礦最多的地方。

此次入京的還有近百名人犯。

分別是鄧茂七的侄子鄧伯孫共計四十二人。

鄧茂七是殺弓兵起事,帶領百姓反對福建布政使宋彰大肆利用冬牲,搜刮民脂民膏。

而且鄧茂七的起事,還有蔣福成帶著爐丁(鐵匠)加入義軍,建陽附近也有很多文人,投效義軍。

鄧茂七的起義規模極大,近百萬兵馬,還有工匠隨行,號稱鏟平王,鏟平天下一切事。

宋彰已經被明正典刑,包括要保住宋彰的駙馬都尉趙輝,也一並被賜死了。

又有陛下兩次大赦,農庄法恢復生產,義勇團練開始消滅盤踞在山中的土匪山賊,福建的局勢逐漸穩固了下來。

鄧茂七的侄子鄧伯孫也在景泰元年初,選擇了下山投降。

而後鄧伯孫以鏟平王為號,安撫百姓,訓練義勇,一直等到福建局勢徹底安穩,才離開了福建,選擇進京伏法。

鄧伯孫的確是人犯,但是他投降之後,做了兩年的福建義勇團練總教頭,才被押解入京。

寧陽侯陳懋,利用鄧伯孫的鏟平王的旗號,安撫勸降那些山里的流民,效果極好。

而造反的另外一股重要的力量是葉宗留,葉宗留和鄧茂七又有所不同,他是因為私自設立銀礦,偷開坑穴、私煎銀礦,最後起兵造反。

而且因為盤踞銀礦極多,兩次下詔大赦,葉宗留戰亡,他的部將陶得二、葉希八繼續負隅抵抗,不尊君命。

陳懋一共派三次使者讓其歸降,陶得二拒不投降,最後一次殺掉了大明勸降的使者,陳懋大怒,進兵圍剿,最終將陶得二和葉希八盡數俘獲。

一干人犯,也一起被送進了京師之中。

而這二十七萬的金花銀,就是繳獲。

李賓言終於忙完了自己交接之事,帶著陳懋的進表和奏疏,來到了講武堂朝天闕。

李賓言走到了聚賢閣的樓下,看了一眼那些庶弁將和掌令官露出了一絲微笑,他俯首說道:「臣山東巡撫、吏部右侍郎李賓言,請見陛下。」

興安一直等在門前,看到了李賓言笑著說道:「陛下讓咱家等在門前,李御史快請。」

李賓言走進了聚賢閣內,來到了二樓,走進了御書房內,行了一個三拜五叩的大禮,高聲喊道:「臣,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

「朕躬安,賜座。」朱祁鈺點頭說道。

他打量著李賓言,這個略微有些憨直的臣子,在經過了近兩年的山東之行後,終於變得精干了起來。

朱祁鈺笑著說道:「這一趟很是辛苦,李御史這眼看著就瘦了許多,也是黑了許多,看來沒少風吹日曬,這趟差事,辦得極好。興安,把功賞牌拿來。」

興安拿來了一塊頭功牌,這牌子本來是去年就該賞賜了,但是李賓言忙於密州市舶司的事兒,一直沒領到。

李賓言趕忙說道:「臣受之有愧,幸不辱君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