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2 / 2)

孫繼宗看著第一次見到如此豪奢之地的李賢,目瞪口呆的樣子,笑而不語,轉身離開,這個表情這幾日他見了幾次了。

而那個孫繼宗答應的花魁玉娘,帶著香風,泛舟而來,踩在了青石小路之上。

玉娘站在楊柳樹下,一步步的走進了李賢,扇子半掩面,輕輕一笑,千嬌百媚。

玉娘輕輕欠身,笑著說道:「見過官人,官人就是鼎鼎大名的李賢李御史嗎?」

「奴家聽人說了好多次,說官人頗有賢名,說奴家尋了個好人家,今日一見,果然一表人才。」

李賢看著玉娘那潔白如玉的肌膚,呆滯的說道:「正是在下。」

李賢似乎是被這錦綉奢靡所淪陷了。

一連幾日,日日笙歌,絲竹之聲盈耳,直到孫繼宗在出現在李賢面前的時候,李賢接受了孫繼宗的印綬。

像李賢這樣被籠絡的官員還有很多,李賢並非個例。

他坐上了轎攆,向著南京城皇宮而去。

奉天殿的第一次朝議開始了。

這是南京留都,雖然年久失修,但是畢竟是大明龍興之地,三大殿依舊是休整了一番。

李賢終於等到了錦衣衛的鞭子聲,在錦衣衛搜身之下,走進了大殿之上。

坐在監國位上的人惶惶不安,李賢從未見過此人。

一名宦官站出來大聲的喊道:

「景帝荒淫載度,臣民失望,一聞上皇復京,無不歡忭鼓舞;景帝不孝於親,不敬其兄,不睦其室,兄弟鬩於牆,殺兄在太廟,天變於上,氣乖於下,一年甚過一年。」

第一宗罪,不修親親之誼,太廟殺兄,乃是不顧孝道大倫。

「景帝自登基至今三年有余,不思祖宗之法,巧舌善辯,大興土木,營建石景廠、勝州廠,不思修德,枉顧鑿山伐石之禁,驚擾社稷安定。」

第二宗罪,大興土木,違背祖宗鑿山伐石之禁,再興官冶所。

「濫加賞賜、胡亂花費無度,橫征暴斂無休止,致使國庫空虛,海內困窮,天下嗟怨其苦,竭民之膏,勞民之髓,窮凶之極,無親親之誼,對宗室親王亦征賦稅。」

第三宗罪,一體納稅,違背太祖恆制,人有貴賤之分,怎可一體交稅納賦呢?

「景帝戀棧權位,小人趁勢而發,敗壞綱常,變亂舊制。放縱淫亂、酗酒,信任奸佞,拒諫良言拒仕良賢,乃用奸佞人之言,君臣逸豫,相為誕謾,怠棄國政,日行無稽。」

第四宗罪,朝廷昏聵,任用奸佞,而不用正臣,有正言,革職、罷免、流放、砍頭,百官緘口,阻塞言路。

「景帝不休仁政,窮兵黷武,又戾兵勤遠,稔禍速亂。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之財力,奢泰而亡度,天下虛耗無數,官亂致民貧,盜賊並起於野,亡命者眾,百姓流離。」

第五宗罪,窮兵黷武,雖然有一點點微弱的辟土的功勞,但是軍士多死,百姓窮困,天下虛耗,盜賊四起。

「設市舶司納商舶,設鈔關盤剝,與民爭利,此民之所以囂囂苦不足也,乘富貴之資力,以與民爭利於下,民安能如之哉?」

第六宗罪,與民爭利,設立市舶司把商舶納入,又在靖虜府設置鈔關,搶民的錢。

「景帝立考成法,以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愒,至是始中外淬礪,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月有考,歲有稽,致使庶官瘝曠、吏治止循、邊備不修、財用大匱。」

第七宗罪,酷烈暴政,把官員都當做是什么了?

居然用如此酷烈之法,月有考,歲有稽,導致官僚們無不瑟瑟發抖,長此以往下去,還有吏治?還有邊備?

「景帝之惡,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今日齊聚,普天率土,罔或貳心,凡我明人,皆為同德。」

「舉國諸軍各整戎馬、揮師討逆!義師所指,戮在一人,元惡既除,勿有所問!廣宣恩信,班揚符賞,是以召告天下!」

「欽此。」

這封聖旨很快就被傳了下來。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正統之寶,其次則是秦王朱志??、晉王朱鍾鉉、周王朱有爝三位太祖高皇帝嫡親王印綬。

秦王藩王府在西安、晉王藩王府在太原、周王藩王府在開封。

為何他們三位千里跋涉趕到了應天府,聯合孫忠謀反之事呢?他們可是大明親王!造反了最高不也是王爵嗎?

這就是涉及到了大皇帝一直在嚴查的私印鹽引之事了。

眼看著就要查到秦王府、晉王府和周王府了,這查到他們,以大皇帝那一點點不顧及親親之誼的性子,此等貪贓枉法之事,他們焉有命在?

國出,或者旁支襲國,基本是板上釘釘。

正如當初朱棣起兵造反一樣,他們若是再不反,就再也沒有活的機會了。

等死,還不如試一試。

李賢嘆息,將聖旨傳了下去。

這正統之寶,居然是真的!

難不成真的是稽戾王有遺命不成?

但是他觀禮了稽戾王之死,稽戾王哪有遺命的時間?那枚正統之寶,可是用在了罪己詔和禪讓詔書之上。

他可是親眼看到的!

這真的正統之寶的印璽,到底哪來的?還是會昌伯府早有圖謀?

李賢抬頭看了眼,坐在監國位上並不是秦王,而是太子府的朱文圭。

朱文圭根本不想參與到這等事兒中,他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就被一伙賊人,搶到了這應天府來。

他的妻子和孩子被囚禁了,他不得不坐在監國位上,當這個監國之人。

他面色悲苦的說道:「議政吧。」

朱文圭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說這三個字,其他都不歸他管。

孫忠歲數大了,不能久站,而是坐在轉移之上,閉目養神。

孫繼宗轉過身來,大聲的說道:「景泰帝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卻不修寬仁之道!」

「上詬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萬民,播棄黎老,賊誅孩童,楚毒無罪,刳剔孕婦,庶舊鰥寡,號啕無告也!」

「神人共憤,人人得而誅之!」

孫繼宗雖然說得聲音很大,但是群臣們的反應卻是沒有多少反應。

李賢無奈,刳剔治病救人之術,也是暴戾之罪了嗎?

那養在泰安宮的朱愈,又是怎么回事?

這七宗罪里,句句都是真的,但是捫心自問,真的是罪過嗎?

哄弄人倒是夠了,但是騙不得自己。

李賢站出來,高聲說道:「監國,臣有安國十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