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2 / 2)

楊善完全沒料到陛下這么大的火氣,趕忙俯首說道:「已經悉數緝拿歸案了,現在已經送北鎮撫司衙門了。」

朱祁鈺火氣才小了點,點頭說道:「審完了直接送解刳院吧。」

俞士悅趕忙站了出來,勸說道:「陛下,這按大明律,罪不至死啊。」

搶奪財物,未曾殺人,按照大明律法而言,是罪不至死的。

朱祁鈺反問道:「他們是大明人嗎?」

「啊?這…」俞士悅俯首說道:「不是。」

陛下這個反問,把俞士悅問的一陣迷糊,倭國使者的確不是大明人,陛下一意而決,似乎也沒什么問題。

但是似乎哪里有些不對。

俞士悅趕忙說道:「陛下,有法可依,咱們依法而行,陛下,若是這直接送解刳院,日後藩屬國不再朝貢怎么辦?」

「愛來不來,他們不來,朕就讓人自己取去!」朱祁鈺依舊是不依不饒。

俞士悅的擔心根本是白擔心,藩屬國朝貢都想著一年朝貢一次,就是全殺了,他們下次,還得來。

於謙認真的想了想,通倭在大明是抄家滅門的大罪,孔府最大的罪名就是通倭。

他站出來俯首說道:「陛下,國家之制,定朝綱依例而循,若是朝廷斗權印義都無法遵守,那天下還有誰會遵守。」

「陛下乃是萬乘之尊,一意而行,未嘗不可,但是臣以為還是坐實罪名方可。」

於謙從國家之制的角度考慮,告訴陛下這么做的結果,而且於謙說的很巧妙,坐實罪名。

這事可以辦的更漂亮一些。

胡濙趕忙站出來俯首說道:「陛下,永樂二年,倭國天皇勢微,足利義滿將軍,譴使入明,太宗文皇帝冊封足利義滿的室町幕府為日本國王。」

「倭國自此對大明俯首稱臣,獻對馬、壹岐倭寇首領近二十余名。」

「陛下,這事是不是從長計議?」

倭國有天皇,足利義滿是室町幕府的將軍,這里面還涉及到了大明分化倭寇的一些手段,胡濙在這里沒有細說,而是說從長計議。

胡濙拿出了拖字訣之後,等到散朝之後,再議也不遲。

陛下金口玉言,真的定罪了,日後反悔,豈不是來不及了?

朱祁鈺倒是知道足利義滿,這個足利義滿就是動畫片《一休》里面那個足利將軍。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問道:「倭寇為何如此膽大妄為?在我大明境內,臨清劫掠民財?還毆打我大明官吏?」

「正統七年,入朝貢貢舶九艘,人數達千余,嚴重違制,沿路肆意妄為,卻無懲戒。」

「今日之劫掠財物、毆打朝廷命官,是昨日埋下的因果,今日若無嚴懲,他日我大明必受其禍!」

「得寸進尺,貪得無厭!若無嚴法懲處,日後更加狷狂。」

「到了大明的地界,日後若有不法,悉數送解刳院!」

「一人不法,就一人送去!十人不法就送十人!悉數不法,則悉數送去!」

「朕意已決。」

於謙和胡濙對視了一樣,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不就是殺幾個倭寇嗎?多大點事?

陛下既然要殺,那朝臣負責把人不留後患的殺了便是。

於謙是站出來說這件事坐罪後再罰,名正言順,胡濙也不是給倭寇求情,大明哪個朝臣會給倭寇求情?

鴻臚寺楊善繼續俯首說道:「倭國使臣除貢物外,所攜私物增十倍有余!」

「宣德年間,凡使臣所攜私物,俱按時價給錢鈔,或折支布帛,為數不多,卻已大獲利!」

「今若仍舊制,當給錢五千萬錢!銀價如之,應大減其值。」

這里的錢是大錢,是銅錢,大約七百文換一兩銀子換一枚銀幣。

不是朱祁鈺鑄的景泰通寶,那是小錢,景泰通寶兩千一百文左右才能換一枚銀幣。

楊善繼續說道:「陛下,臣說三萬銀幣,但是倭國使臣,依舊不肯,還要追加一萬。」

本身是七萬銀幣的私貨,但是卻給了三萬銀幣。

知道楊善是鴻臚寺卿,不知道的還以為楊善是戶部的人呢。

金濂立刻高聲說道:「不行,絕對不行!」

「還要追加一萬?」

「給他三萬已經是仁至義盡了,他們挾私入明,本就違制,雖然歷代寬宥,依例而行!但是追加,萬萬不行。」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了下問道:「給大明寶鈔行不行啊?」

「朕的意思是,之前戶部定下的大明新鈔,小面值的那種。」

「啊?」楊善呆滯的看著陛下,他不知道戶部有新鈔這種事。

金濂眨了眨眼,他不讓追加已經很摳門了,陛下居然要給寶鈔?

陛下不愧是陛下啊!

朱祁鈺讓興安拿來了那些小鈔,印刷精美,而且是凹印,紙張也很精致,這寶鈔的面值也不大。

是不是可以讓倭國充當寶鈔的試驗田呢?

反正倭國也印不出來。

楊善看了許久說道:「臣去問問?」

金濂認真思考了許久俯首說道:「陛下啊,臣以為,未嘗不可啊!」

胡濙俯首說道:「陛下,皇明祖訓曰:馬牛、軍需鐵貨、銅錢、緞匹、綢絹、絲綿等貨物,不得入海。」

這是太祖高皇帝定的祖訓!

反正好賴話,都讓大明給說了,陛下放心大膽的干便是,禮部隨時可以洗地。

俞士悅站出來說道:「大明律曰:凡將馬牛、軍需鐵貨、銅錢等貨物,私出運往境外銷售及下海者,杖一百。」

俞士悅為陛下的決定,找到了律法上的支持。

「那就試試吧。」朱祁鈺笑著說道。

給銀幣不要,還要追加是吧?那就給鈔好了。

御史蔡愈濟憂心忡忡的說道:「陛下,倭國會不會為難咱們大明的商賈啊?」

楊善反問道:「你以為大明寬待倭使,他們就不為難咱們大明的商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