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么時候打倭國!!(2 / 2)

冉思娘的指頭在拼命的繞,她在思考到底該怎么辦。

她倒是對陛下沒什么惡感,甚至有很多的好感,試問天下還有比陛下英武的男子嗎?

但是她還是開口說道:「勞煩陛下掛念,妾身在太醫院,都蠻好的。」

興安輕輕咳嗽了一聲,這個提醒已經非常的明顯了!

但是冉思娘不為所動,她喜歡陛下,也喜歡太醫院的學醫之路,她也更希望,能把西南的醫術和中原醫術結合在一起,為家鄉人謀福,也為大明謀福。

朱祁鈺稍微思忖下了說道:「好,挺好的就好,若是有什么困難,就跟太醫院的宦官說,那邊的宦官是可以直接溝通宮里。」

「或者干脆直接到泰安宮也行。」

冉思娘趕忙站起身來,行禮說道:「謝陛下隆恩。」

朱祁鈺笑著說道:「那你且去忙吧。」

冉思娘欠身說道:「妾身……告退。」

這一退,也不知道日後還有沒有再入宮面聖的機會,她有些頹然想把那一百銀幣端起來,卻發現滿重的,差點端不動。

朱祁鈺聽出了冉思娘那語氣里的猶豫,笑著說道:「冉姑娘穿著這身淡青色的衣服,蠻好看的,嗯…」

「晴空碧,吳山染就丹青色。」

這春風陣陣,吹動冉思娘那帷帽,略帶紅潤的俏臉若隱若現。

「謝陛下贊譽,妾身告退。」冉思娘稍一品味,再次落荒而逃。

冉思娘那繞手指頭的模樣,顯然內心小人在打架,剛才一句妾身告退,卻是猶豫了兩次。

冉思娘還有事做,朱祁鈺不想打擾她的自我實現。

至於為什么冉思娘會臉紅?

這吳山到底是什么山呢?冉思娘聰慧,能想不到嗎?

興安看不懂,這是男女之情。

他有些奇怪的問道:「陛下就不好奇冉姑娘的長相嗎?」

興安天天跟著朱祁鈺,確信陛下沒見過冉思娘的長相,興安自然是見過的,從貴州來到南湖別苑之前,他就看過。

長得丑的不要。

朱祁鈺反而搖頭說道:「你一直攛掇,她還能難看嗎?朕不懷疑興安大璫,花鳥使的專業性。」

興安一愣,陛下的思維總是這么出其不意,但是卻合情合理,他笑著說道:「那自然是當得贊譽,好看的緊。」

冉思娘這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的風情,是那日野富子一輩子在大明學一輩子都不能學得到的風情。

日野富子還想爬龍床度種?

興安想了想說道:「陛下倒是沉得住氣,一點都不心急。」

朱祁鈺拿起了奏疏說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急,火候還不到。」

「若是沐陽伯能夠康復,朕更欣慰。」

金濂被封為了沐陽伯,若是能大病得愈,大明的財經事務,可以繼續持續穩步的推進,這對朱祁鈺是更好的消息。

興安繼續輔佐著陛下的朝政。

金濂在服葯後的第七日,到了講武堂覲見,請求復職。

「沒必要這么著急啊。」朱祁鈺有些奇怪的問道。

金濂的精氣神恢復的極好,但是朱祁鈺還是不想讓金濂太過於辛勞。

金濂忙了一輩子,幾乎都是馬不停蹄,從沒有清閑過一天,這突然閑下來半個月多,人都坐的有點麻木了,總想找點事做。

金濂目光閃爍的說道:「臣聽聞,倭國有大銀礦,而且還有金銅之物,聽說產量都不低啊。」

朱祁鈺點頭說道:「倭國使臣把孔府占據的銀礦的事兒,交待的很清楚,他們現在一年產量不到三十萬兩,但計省計算,一年可產七萬六千斤,也就是一百二十萬兩。」

「整個倭國的年產量四十萬斤,也就是六百四十萬兩白銀,預計可以開采百年左右。」

金濂猛地坐直了身子,身上的那些萎靡不振,立刻消散一空,整個人都變得精神抖擻了起來,大聲的問道:「多少?」

朱祁鈺拿出了一本計省的奏疏,確認之後說道:「倭國的銀礦完全開發的話,大約一年可產六百四十萬兩白銀,而是銀料極佳,開采簡單。」

「這個數字應該是正確的。」

金濂深吸了口氣,眼神仿若是放著光一般說道:「陛下,什么時候打倭國!」

朱祁鈺將奏疏遞了過去說道:「那是太祖高皇帝定的不征之國。」

金濂卻是搖頭說道:「倭使不法!罪不可恕啊,陛下!」

金濂拿過了奏疏看了許久,銀礦的礦山其實都不長,大約在幾千步以內,但是倭國的這些銀山的銀料品相極佳。

每一千斤銀料居然就有三兩到四兩的金花銀!

福建的銀礦,每一千斤銀料只有半兩左右的金花銀。

倭國最差勁的一個銀礦,每一千斤銀料,也有二兩三錢的金花銀!

還等什么!

立刻,馬上組建大明水師,將整個倭國囫圇吞下!

金濂看著奏疏,氣喘如牛,眼睛充斥這血絲,他一邊看一邊低聲說道:「罪不可恕啊,罪不可恕!」

「居然有這么多的銀山,真的是倭使不法,罪不可恕!」

「征,沒有什么不能征的!打下來都是咱大明的!」

朱祁鈺看著金濂一臉急不可耐的樣子,就滿是笑意,得知倭國有這么多的銀山,金濂的病似乎是好了。

「急不得,再說了,要那么多的銀兩做什么?銀兩只是貨幣,又不是財富。」朱祁鈺勸了一句。

金濂將奏疏放在桌上,大聲的說道:「陛下,中原王朝錢荒啊!錢荒了近千年了!」

「從東漢時候就開始錢荒,一直荒到了現在啊!」

中原王朝從西漢時候,就開始錢荒,這是不爭的事實,西漢跑到西域,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目的就是阿爾泰山的金礦。

阿爾泰山脈在兩漢叫做金山。

錢荒到了兩宋時候,已經成為了兩宋的日經問題,但是又沒有銅,地盤又小,鑄錢極為困難,要不也不會有交子、錢引誕生了。

即便是沒什么朝綱的元朝,也是錢荒到印寶鈔的地步。

大明也錢荒,別的不說,朱祁鈺還欠著八十年的鑄錢債沒還呢!

朱祁鈺完全可以理解金濂那種對貨幣的渴望,那不是貪財,就像金濂的吝嗇,不是為他自己省錢一樣,那是國家之制的完善。

「我們沒有水師。」朱祁鈺反復提醒金濂冷靜。

金濂急匆匆的要求復職,就是聽聞了倭國銀礦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