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么?(1 / 2)

蒲氏的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一場不很少被人談起的戰亂。

這場戰亂徹底導致了蒲氏從泉州不得不再次北上,前往和舟山群島,繼續維持祖業。

「亦思巴奚戰亂。」李賢提到了一場元末明初時候,關於福建的一場泉州的戰亂。

亦思巴奚戰亂,亦思巴奚軍的正確翻譯應當是波斯民兵叛亂。

南宋的海貿極為發達,帶來了天方的商賈,他們聚集在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泉州港。

蒲氏先祖就是那個時候來到的南宋。

泉州在南宋末年,一直到波斯民兵戰亂之前,都是世界第一港口。

泉州港在最鼎盛的時候,城池圍三十余里,居住著超過二十萬人,其中有近七成的外籍僑民。

他們來自天方、波斯、歐羅巴的基督徒、猶太人等等,這些人在元朝都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名叫色目人。

元朝的統治很是寬泛,他們將蒙古人定位第一等人,將色目人定為了第二等人,將北方漢人定為了第三等人,把南方漢人定為了第四等人。

蒙古人利用色目人去收稅,包稅的多數都色目人。

當時的泉州港,使用的語種就超過了一百余種。

而波斯民兵是當時泉州城中人口最多、勢力最強的一支,他們的將領賽甫丁和阿迷里丁,逐漸的奪得可泉州城的控制權。

元朝為了收回泉州這個最大港口的治權,和色目人開始了長達九年的爭奪戰。

這九年的時間里,世界第一港口,被打的千瘡百孔,蒲氏不得不離開泉州港,前往了舟山群島。

李賢放下了手中的第一份情報,拿出了第二份,滿是感慨的說道:「江南縉紳、豪商,無不說我大明嚴苛,無不懷念他們的大元。」

「因為寬縱,富民奢雅、文人游集的一個個家族,在元之寬縱手中,不斷的崛起。」

「澉浦楊氏,起於南宋時,南宋利州刺史、殿前司選鋒軍統制官、樞密院副都統楊發,降元。」

「亦官亦商的楊氏三代從事對倭國和高麗等國貿易。」

李賢放下了手中的竹筒,又拿起了一份竹筒,笑著說道:「位於常熟福山港,是胡元江南漕糧海漕的主要起運港之一,常熟曹氏、徐氏、劉氏,馳騁海上,賈交海南,居積不可貲算。」

「慶元吳、韓、倪、戴四氏,乃是慶元市舶司的四大家,赫赫有名的海商,元末失綱,他們四大家是方國珍重要柱石,方國珍戰敗,四大家跑到了琉球。」

李賢手中的竹筒還有很多,他沒有一個個再拿出來了。

他拿著那些竹筒,笑著說道:「事實上,胡元攻破臨安城,俘虜了南宋皇室,占據江南之後,寬縱的統治,疊加到高度發達的江南地區農商社會之後,必然會出現一個階層,那就是官商一體的豪民。」

李賢點著桌子說道:「前朝余孽啊!」

里面多數都是這些人,如果非要形容,可以四個字概括,那就是前朝欲孽。

李賢已經變成了勢要豪右的掘墓人,既然要做掘墓人,自然要對這些人的來歷進行刨根問底,這群無法無天的家伙到底是如何產生的,逐漸有了答案。

他繼續說道:「在永樂十九年大明遷都北衙之後,他們終於又回來了。」

「他們要的生活無外乎是:甬東賈客錦花袍,海上新收翡翠毛。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

「但是大明給不了。」

李賢梳理了舟山海戰的主要敵人之後,松江府的府衙內一片的安靜。

徐承宗坐直了身子,點頭說道:「李巡撫說的這幾家,我都接觸過,甚至還認識幾個,一起在煙雲樓吃過飯。」

「豪奢之家。」

徐承宗當然見過他們,這些都是大明的海外棄民,他們不遵守大明的律法,他們在大明的國門之外,進行海貿。

這些人都是豪奢之家,甚至在大明土地上,也有許多的園林,一旦有風吹草動,他們立刻舶海而去,等躲過了風頭再回來。

李賢繼續說道:「他們一共有四百料戰座船四十余艘,四百料巡座船一百余艘,有福船七艘,艨艟、斗沖數百艘,總計約有戰船一千艘,海舶近四千艘。」

「整個舟山群島上,有海盜五萬三千余人,他們亦商亦盜,有船匠、商賈、百姓、工坊坊主、工匠等等共計十五萬余。」

徐承宗疑惑的問道:「李巡撫是如何知道的如此詳細的?」

不過他巡視了一圈之後,發現坐在這里少了三個人,分別是岳謙、袁彬、季鐸。

這三個人陛下留在了南衙。

袁彬看著李賢,季鐸是從襄陽調查完了保定伯遇害案之後,回到了南衙。

季鐸是邊軍指揮使,袁彬是錦衣衛指揮使,岳謙是京營指揮使,岳謙是三人的頭兒。

岳謙是於謙的嫡系,無論是廢稽戾王皇帝位,還是出使瓦剌接稽戾王回京,還是在削太上皇帝號、殺稽戾王這些大事之中,都有岳謙的身影。

但是岳謙應當算陛下的嫡系,因為於謙不結黨。

這三個人現在在哪?

舟山雙嶼港和岑港。

徐承宗知道了李賢的情報來源,卻閉嘴不談,南衙有人見過三人,若是出了事,豈不是怪他嘴瓢?

李賓言開口說道:「我們沒有福船。」

「我們只有戰座船五十余艘,巡座船百余艘,艨艟、斗沖一千三百余艘,海舶五千艘,密州市舶司京軍三萬、月港宣慰司京軍三萬,南衙京軍、鳳陽三衛七萬余。」

「除了福船之外,我們的實力遠超對手。」

「要知道在永樂年間,大明朝廷是不計算艨艟、斗沖、海舶這些船舶的,它們真的太小了。」

巔峰時候的大明水師的實力有多么的強橫?

永樂十八年,大明水師除艨艟、斗沖等小船以外,共有三千八百條戰船,其中1350余艘巡坐船,1370余艘戰座船,250遠洋寶船。

另有不計其數的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

鄭和在《鄭和碑記》中豪言:及臨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掠者,剿滅之。

並且鄭和真的做到了。

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帶著人攻破了都城,將國王及家屬全部生擒,拿到了京師。

舊港宣慰司不法,鄭和深情了海盜陳祖義三人,一戰滅海盜五千余人,徹底打通了航路。

而鄭和的水師能稱之為戰艦的只有二百五十余艘的遠洋寶船。

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無敵艦隊,實際上只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大明水師在永樂十九年,統計在冊的戰艦,約等於十個西班牙無敵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