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2 / 2)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品味了半天,疑惑的說道:「唱雙簧?」

胡濙點頭說道:「唱雙簧。」

「因為奴酋也先,其實是忠順王哈力鎖魯檀的親舅舅,哈利鎖魯檀的母親,是也先的親姐姐。」

「自從正統四年,上一任忠順王死後,就一直是也先的姐姐攝政了。」

忽悠大明朝,試探大明對外政策,反復在作死的邊緣橫跳,看大明的反應,沒有反應就更進一步。

朱祁鈺差點被氣笑了,他並不知道也先和忠順王的親戚關系,更不知道也先姐姐攝政之事,本能察覺到了不對勁兒。

「再之後就是土木堡之變了。」胡濙停止了講解正統年間大明是如何失去關西七衛。

修文德以來之道,興文匽武的大方略之下,興文匽武出一個土木堡天變出來,大明皇帝都被也先給俘虜了。

於謙坐直了身子說道:「雖然也先很心急,但是他不是個蠢貨,相反,他的政策和他的父親脫歡、爺爺馬哈木一脈相承。」

「大明強勢則退,大明弱勢則進,逐漸將塞外形成了一股合力,哈密、韃靼、兀良哈、建州三衛的建奴,都是如此。」

「大明在京師、宣府、集寧、河套相繼大獲全勝,但是並未曾傷其根本,但他還是西進了。」

「大明一旦騰出手來,他知道必敗無疑。」

於謙滿是笑意的說道:「也先留下了阿剌知院留守和林,就是圖謀東山再起的那一天。」

「他一定會回來的,因為他心不明,則意未平,他不甘心啊。」

於謙和也先是老對手了。

從京師之戰後,打到了河套地區,在這個過程中,於謙始終料敵於先。

於謙的這種料敵於先,不是靠占卜,他的這種能力,是因為大明的情報能力,也是因為於謙對也先的了解,也因為於謙的人情練達。

心不明,意未平。

也先活的歲數大了點,但是他還是處於有我的人生境界,並未到無我之境,他會被野心蒙蔽雙眼,會做出一些激進的事兒。

於謙接著說道:「從各路商賈、賽因不花、和王復、王悅等人的情報中分析,瓦剌西進的消息在西域引起了軒然大波。」

「帖木兒王國的孝子們,終於不再為了王位打的肝腦塗地,可以坐下來商量下,如何應對瓦剌西進。」

帖木兒王國,在洪武末年,攻城略地,西到小亞細亞半島,東至蔥嶺,南至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等地區,帖木兒給子孫後代們,留下了偌大的家產。

帖木兒不服大明,在永樂年間斷貢,並且東征大明,出發三天後,帖木兒本人病逝,這場東征,不了了之。

之後帖木兒的孝子賢孫們,開始了爭權奪位。

於謙無奈的說道:「永樂三年到到永樂九年,短短六年之內,撒馬爾罕城頭王旗四變。」

「永樂九年,帖木兒四子沙哈魯繼承王位,遣使大明,這才算安穩了下來。」

朱祁鈺愣愣的說道:「王旗四變?」

好家伙,六年四變王旗,帖木兒一死,整個中亞亂成一鍋粥了?

失鹿則為末等秩王朝,誰都好不了。

帖木兒走的時候把王位給了孫子,可惜這個孫子也有個四叔沙哈魯,沙哈魯最後做了帖木兒王國。

政權更替如此頻繁,會讓無數人的野心,如同野草一樣的瘋長,最終導致地方叛亂叢生,國將不國。

朱祁鈺用了最大的決心,最鐵血的手段殺死了稽戾王,但是依舊摁不住野心家們造反。

於謙笑著說道:「正統十二年,沙哈魯死,把王位交給了兒子兀魯伯。」

「帖木兒王國王兀魯伯長期監國,支持者很多,他是個很富有才華的學者,他修建了西域最大的觀星台,仰望蒼穹;修建了瓷廳,展示我大明瓷器。」

「兀魯伯這個人在這一點上,有點像宋徽宗。」

「當時帖木兒王國東西方向都有叛亂,帖木兒王國重鎮赫拉特被叛軍攻占,當時兵權都掌握在能征善戰的兒子阿布都手中。」

「在冊立王儲的時候,兀魯伯寵愛幼子,便立了幼子,和掌握軍權的兒子阿布都,鬧得兵戎相見。」

朱祁鈺點頭說道:「父慈子孝兵戎相見,誰贏了?」

於謙想了想說道:「兒子贏了,兀魯伯被殺了。」

朱祁鈺喝了口茶,兒子贏了,就不能父見子未涼,抽出七匹狼了。

「很快,兀魯伯長子阿卜杜拉殺死了阿布都,登上王位,短短一年後,卜撒因又殺了了兀魯伯的長子阿卜杜**上了王位。」

「從正統十二年到景泰二年,短短五年時間內…」

於謙暫停了一下,他掰著指頭算了下,沙哈魯死、兀魯伯死、阿布都死、阿卜杜拉死。

於謙滿是感慨的說道:「短短五年之內,撒馬爾罕的城頭王旗四易其主,卜撒因遷都赫拉特。」

撒馬爾罕是中亞明珠,是一座2500年的古城,是絲綢之路的中轉站,甚至崩掉過成吉思汗鐵木真一口牙。

帖木爾王國從撒馬爾罕遷都到赫拉特,代表了帖木兒王國的衰弱。

比如衣冠南渡的東晉,比如泥馬度江的南宋。

什么是孝子賢孫?這就是孝子賢孫。

偌大個帖木兒王國,因為爭奪王位,王室殺的血流成河,四處都是叛亂,四處都是戰火,這帖木兒王國分崩離析,並不意外。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聽明白了。」

「帖木兒因為東征大明,死在了出征的第三天,沒有將權力順利過度給繼承者,導致第一次帖木兒王國的王室同室操戈。」

「兀魯伯因為寵愛幼子,和掌握兵權的兒子兵戎相見,戰敗被殺,導致了第二次的帖木兒王國王未曾順利嗣位,再次城頭王旗變換,最終鬧到了遷都的地步。」

背刺與反背刺,造反與反造反,現實版背刺風雲4。

於謙俯首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鈺有些好奇的問道:「於少保研究這個干嘛?和我們大明有什么關系嗎?」

胡濙想了想問道:「最近帖木兒使臣,一直鬧著要走海路朝貢,是因為這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