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2 / 2)

朱祁鈺這才了然,大明和羅馬帝國並非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洪武、永樂年間,也有往來。

胡濙滿是回憶的說道:「帖木兒王國僅僅在永樂年間,就有九次朝貢大明,沙哈魯,也就是帖木兒的四子,曾經派遣使團五百余人至京師參加狩獵大閱。」

沙哈魯是帖木爾王國的四皇叔,好人兀魯伯的父親。

帖木兒死在遠征途中,他欽定了孫子繼位,但是孫子守不住,四皇叔給奪了王位。

胡濙繼續說道:「這個王復翻譯的奧斯曼王國,其實我們叫他魯迷國,當然叫他奧斯曼也可以,都是指的那個國家,他們那邊一直有派使臣過來。」

「魯迷國還有發明的銃獻給了文皇帝。」

「魯迷、帖木兒都在永樂年間朝貢。」

「單說這個大秦國,漢桓帝時始通中國,晉及魏皆曰大秦,嘗入貢。唐曰拂菻,宋仍之,亦數入貢。」(《譯余偶拾·宋代東羅馬遣使中國考》)

朱祁鈺點了點頭,感情中原王朝一直和羅馬帝國有聯系,而且自從漢朝就開始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那他們帶個女人過來是何意?」

胡濙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之後他才開口說道:「讓臣慢慢算算。」

「應當是在南宋末年,米海爾八世的兩個女兒,嫁給了金帳汗國和伊利汗國的可汗。」

「這不意外,大秦國國勢衰微,他們不得不借助一切能夠幫他們的人。」

「所以,大秦國送一個女兒過來,想要與大明聯姻,也不是意外之事。畢竟他們已經借助西征的蒙古人度過了一次劫難。」

朱祁鈺了然,在王復的書信里描述,那個女人應該是個公主。

朱祁鈺無奈的說道:「這也先也是古怪,他已經獲得了在撒馬爾罕的軍事勝利,也獲得了一定的政治勝利。」

「至少王復幫他安穩了周圍和地方,隨著兩個王子的死亡,白帳汗國的危急消失於無形之中。」

「也先現在已經成為了撒馬爾罕實際的主人,他為什么非要用大明的恭順王印綬呢?」

「自己找塊石頭刻一下呀!」

胡濙喝了口茶笑著說道:「陛下啊,也先自己刻一塊也得別人認才行,所以他刻不得,只能用大明恭順王的印綬行事。」

「在他趕到拔都薩萊成為可汗之前,他都只有那一枚能夠服眾的印綬,因為他本身就是依靠那枚印綬統治瓦剌。」

這是文皇帝給馬哈木的權力,之後的脫歡,也先都得向大明朝貢,並且被冊封,就是這個道理,也是瓦剌人被冊封的道理。

胡濙想了想繼續說道:「琉球國王尚金福生死未卜,王世子和王弟展開了殊死較量,兩敗俱傷,王宮被完全焚毀,首里城也被毀的差不多了。」

「但是無論哪個人當了琉球國的國王,他都得接受大明的冊封,否則他就不是國王。」

胡濙這番話是為也先為什么要用大明印綬做注腳。

琉球國王必須要接受大明的冊封,才能夠坐穩自己的位置。

這是屬於印璽的一部分。

「太祖高皇帝嘗言:治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不如此不可也。蓋蠻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懷,然一於威則不能感其心,一於惠則不能懾其暴,惟威惠並行,此馭蠻夷之道也。」

「太宗文皇帝言:馭夷狄有道,謹邊備是也,其來侵犯,則有以御之,其來歸服,則有以處之。」

太祖和太宗兩位皇帝,對蠻夷畏威而不懷德,有著十分清晰的了解,跟養不熟的白眼狼一個德行。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威惠並行。

至於服而赦之,修文德以來之道,則是歪嘴和尚念歪經。

「朕明白了。」朱祁鈺點頭,的確如此,永樂文皇帝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威惠並行的重要性。

朱祁鈺拿過來李賓言的奏疏遞給了胡濙說道:「這個李賓言,整日里心懷宇宙,仰望星空,倒是仰望出一些東西來,這個四時之序,有點意思。」

春夏秋冬,歷史發展的周期性,被李賓言總結的十分到位。

這個歷史的規律可以總結很多的內容,放到古往今來的尺度中,也可窺見一斑,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胡濙看了許久,點頭說道:「那是閑來的愛好罷了,李巡撫在松江市舶司做的極好,可能是在密州市舶司有了經驗,這一次一切都有條不紊,清閑的時候,仰望星空也未嘗不可。」

「李賓言說得對。」

胡濙對李賓言的四時之序沒有不贊同的地方,李賓言的六等秩和四時之序並不沖突,甚至可以直接定為大明觀察域外國度的標准,這也算是禮法之一。

朱祁鈺又拿出了一本奏疏說道:「也是李賓言寫的,胡尚書看看。」

這本奏疏的名字叫做《條陳歷法修正歲差疏》。

大明的歷法已經不能好好用了,李賓言的意思是,請求修正歲差,重新修歷。

「象數之學,大者為歷法,為律呂,至其他有形有質之物,有度有數之事,無不賴以為用,用之無不盡巧極者,嗯?」胡濙眉頭緊皺看完了整本奏疏。

修歷法,應有之意。

事實上,正統四年在北京復建郭守敬觀象台的目的,就是為了重新訂正歷法。

但是李賓言提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設立歷局而且不是一個,而是一共有十個。

比如「精於度數,能造作機器,力小任重,制械以供民用,以利民生」的器歷局。

比如「官司計會,頗有用處,理財之臣,尤所急需」專門為大明計省培養人才的計歷局。

比如「度數既明,可以測量水地。一切疏浚河渠,築治堤岸,灌溉田畝,動無失策,有益民事」專門從事水歷局等等。

這個歷局是基於算學為基礎,度數旁通,通十事,一共設十個歷局。

翻譯翻譯,就是大明皇家學會。

朱祁鈺得到這本奏疏的時候,非常認同,已經朱批:「度數旁通,有關庶績,一並分曹料理,分科研修。」

胡濙自然看到了朱祁鈺的朱批,俯首說道:「陛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