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2 / 2)

他很貼心的把這些書翻到了他要指的地方。

陳良紹和匡愚,是鄭和下西洋的隨行醫生,他們都在書中描寫了爪哇國當地百姓使用瀝青和重油治療疥癬。

馬歡,鄭和船隊第三次、第四次、第七次隨船的通事,也就是翻譯。

費信,大明遠洋艦隊的通事教諭,主要負責翻譯,和記錄人文。

鞏珍,是總制之幕,就是鄭和本人的秘書。

「這五人現在還在嗎?」朱祁鈺看著手中的這五本書,都是手抄本,顯然是沒有大范圍刊印的書,都是孤本。

胡濙搞這些書,費了不少力氣。

而且上面有些字句,都有修改,顯然是經過了胡濙的考究。

胡濙滿是可惜的說道:「只有馬歡還活著,其余人都年事已高逝世了。」

「臣和陳良紹、匡愚這兩位醫倌有舊,所以他們離世之後,其著書被臣得到了。」

「馬歡這本是景泰二年寫成,來到京師尋找刊印,始終不得其門,我就暫時收下了。」

顯然這五本書,並未在古今通集庫中收錄,因為這些書多數都是在宣德年間到正統年間著成。

在興文匽武和抑制海貿的大趨勢下,這種書,顯然是違禁的書,是不能刊印的。

朱祁鎮在正統九年,曾經讓福州同知郭琰提領八府,制一百二十條海船,朱祁鎮本人是想要南下西洋的,畢竟內帑日益匱乏。

到底是誰不想讓這些書問世,最後都聚集在胡濙的手中,不言而喻。

「馬歡還在京師嗎?」朱祁鈺點頭問道。

胡濙趕忙說道:「在,配合翰林院掌院事和大秦國總督尼古勞茲翻譯大秦國文牘。」

「都是好書啊。」朱祁鈺拍了拍那五本書,對著興安說道:「興安,這五本書拿去制版,盡數刊印,送於各市舶司研讀。」

「臣領旨。」興安拿著那五本書翻看了一下。

他和胡濙商量幾句,雕版的字距以及考校等事之後,得知胡濙已經悉數將其考校,興安才鄭重的交給了候在御書房的小黃門手中,叮囑了許多。

肯定要送到泰安宮的御書房一份,古今通集庫也要一份,六部官署也要數十份,密州,寧波、月港、廣州市舶司也要各百份。

然後再印五百份,放到各大書坊出售。

胡濙十分鄭重的說道:「陛下,造船吧,福船,三桅船太小了。」

「哪怕是為了讓大明家家戶戶有一盞明燈。」

這本不是胡濙的職權范圍之內,他只是禮部尚書,但是家家戶戶有一盞明燈,是不是禮法?

胡濙不知道,他看到了燈市口那些期盼的眼神,即便是京師首善之地,他帶著那盞明燈走過大街小巷的時候,百姓們那眼神中的驚訝、羨慕和向往,是胡濙說出這番話的動機。

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除了星辰和明月,只有燈盞能夠劃破萬古長夜的漆黑一片。

人民所同欲,國用之一端。

百姓們所追求,不就是國家應該前進的方向嗎?

朱祁鈺笑著說道:「胡尚書,你這話一出傳出去,怕是要被彈劾了。」

胡濙倒是不在乎的說道:「臣本無德。」

自從承認自己無德之後,胡濙發現,無德等於無敵啊!

拿德行彈劾他,根本無濟於事,朝中有一個算一個,對噴都噴不過他。

那風憲言官只能受委屈了。

泰安宮的御書房內,充滿了歡樂的空氣。

「造船的事兒,李賓言在督辦,現在主要還是戰船,福船再等等,至少要等戰座船多一些,水師好生訓練起來。」

「起碼咱大明的孝子琉球國,不再受海盜和倭寇的欺辱,福船之事,才能辦成。」

「不急。」

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褲襠。

多少人在陰影里,咬牙切齒的在等待朱祁鈺把步子邁大一些,好露出破綻來。

大明官辦造船廠正在恢復之中,先把戰艦造好,軍事勝利之後才有政治勝利,政治勝利後,才有經濟勝利。

興安送胡濙離開,又和胡濙耳語了幾聲。

興安低聲說道:「咱們陛下沒什么喜好的東西,以前還好附庸風雅,吟詩作賦,現在國事繁重,也沒那個閑工夫了。」

「現在陛下也就喜歡書,還有一些奇淫巧技的小玩意兒,胡尚書若還有這類的書,定不要藏著掖著。」

胡濙還以為興安要說什么,原來是此事,他點頭說道:「我那還有一些孤本,到時候考校好了,會送到陛下手邊,等大朝會,還有幾本書,羅馬來的書,已經翻譯了幾本。」

「都是算學的書。」

興安眼前一亮:「算學好呀,陛下很喜歡。」

胡濙和興安告別,提著自己的燈,哼著小曲,向著官邸而去。

就是把爪哇的地滲石油田控制在大明的手中,也夠大明家家戶戶燒得起燈油了。

朱祁鈺則是看著堪輿圖,這份堪輿圖很是畸形,尤其是涉及到了海外,更是失真。

比如朝鮮、日本、呂宋就過於大了一些。

爪哇國的地盤,在婆羅洲以南,擱著一道很窄的爪哇海。

就是那個吞了大明朝舊港宣慰司,控制了麻六甲海峽,控制了大明進出西洋要道的滿者伯夷。

冉思娘是在正月初七進的泰安宮,汪皇後和三夫人,唐貴妃、杭賢妃、李貴人都表示了她們的歡迎,這讓陳婉娘眼神更加落寞。

因為陳婉娘並不受泰安宮歡迎,主要是她出身煙花世界,而且久不見身孕。

陛下對她還是很寵愛的,但是她遲遲沒有身孕,李貴人已經有了些許的怨言。

冉思娘則是正經人家出身,雖然是播州土司冉氏的人,但是冉氏是漢人,自唐時便是了。

冉思娘和陳婉娘關系不錯,這倒是讓平靜的後宮,終於微起波瀾。

正月乙亥日,天明節再至。

朱祁鈺在德勝門外,開始了大明朝的天明節大閱演武。

這次的演武和以往又有不同,這次的主題依舊是展示大明強軍,但是側重方向,並非對抗和展示,主要是演武。

宣揚大明軍隊的訓練成果,每千人一個方陣,展示大明的長短兵、弓弩、火銃、楯車、騎兵技藝,主要是以展示訓練成果為主。

朱祁鈺看完了大閱,就向著奉天殿而去。

今天要接見各國使臣。

朱祁鈺第一個要見的使臣,自然是來自羅馬的總督尼古勞茲。

隨尼古勞茲一起上殿的還有翰林院掌院事吳敬,通事翻譯馬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