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2 / 2)

大明的舉人已經是優中選優,能把晦澀難懂的四書五經讀通透的家伙,對這些數字小可愛們,卻是兩眼一抹黑。

國子監的稟生、舉人,翰林院的翰林們對哀嚎連天的舉人則是幸災樂禍。

他們受這個罪,已經受了整整三年!

第三件大事,則是雞籠島的地理大發現,引起了及大范圍內的熱議,坊間的流傳很多,五花八門,已經快要被渲染成遍地膏腴。

對於這種熱議,朱祁鈺樂見其成。

對於土地,尤其是耕地的渴望,扎根在了每一名百姓的心中。

胡濙已經是太子少師了,雖然兼領吏部部事,但是多數交給了禮部左右侍郎在做,所以他的閑工夫就變得多了起來。

他找到了尼古勞茲喝茶,尼古勞茲的漢話已經非常流利了,雖然不會用典故,但是已經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了。

「漢話真的好神奇,只需要認識七百個字,就可以完整表述意思了。」尼古勞茲感慨了下中西方語言的差異。

表音文字,是有很多不方便的。

阿爾泰語系的突厥文、回鶻式蒙文字,都是表音文字,都是由各種元音輔音字母構成,這些元音輔音排列組合,就變成了文字。

然後這些文字,每出現一個新的事物,就需要多一個詞組,多一次的排列組合。

也先不會寫回鶻式蒙文,所以他看不懂成吉思汗法典,對於蒙文,也先甚至不如王復都懂得多。

西夏和金國在兩宋交替的時候,都出現了自己的仿漢文大字,然後他們很快就棄之不用了。

在胡元統治中原的一百年時間里,蒙古人逐漸使用漢文,而非他們的回鶻式蒙文,除了詞太多無法理解以外,還是不夠方便,出現一個沒見過的事物,就得排列組合一番。

胡濙笑著說道:「那倒不是,論衡曰:人有所猶,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瑕瑜互見,長短並存。」

尼古勞茲終於愣住了,呆滯的問道:「這是什么意思?」

胡濙就是在顯擺,顯擺自己的歷史長遠,而且根基深厚。

漢文博大精深,認七百個字只是蒙學罷了。

胡濙滿是笑意的解釋道:「就是說,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瑕疵和優點互相借鑒,長短就可以並存了。」

「我明白了。」尼古勞茲點頭說道。

埃萊娜坐在旁邊,一直寫寫畫畫,她在記錄他們談論的內容。

胡濙疑惑的說道:「有件事我一直有些疑惑,你知道亞歷山大·馬其頓王嗎?」

尼古勞茲點頭說道:「當然,我可是看《亞歷山大遠征記》長大的,有什么疑問嗎?」

胡濙不動神色的說道:「那這個亞歷山大·馬其頓王是不是有一個萬王之王的稱號?」

「是的。」尼古勞茲疑惑不解。

胡濙點了點頭終於搞清楚一件事,笑著說道:「那就好。」

尼古勞茲更加不明所以,他眉頭緊蹙的問道:「我敬重您,不僅僅是因為您是大明長老院的一員,也是因為您的知識如同海洋一樣寬廣,更是因為您的坦率。」

「但是我實在不明白,您為什么會問到亞歷山大。」

胡濙笑著說道:「亞歷山大·馬其頓王的後代建立了波斯帝國,波斯王子俾路斯請求大唐出兵援助,龍朔元年的求助這次求助是第五次了。」

「龍朔初,俾路斯又訴為大食所侵,是時天子方遣使者到西域分置州縣,以疾陵城為波斯都督府,即拜卑路斯為都督。」

胡濙說的是大唐朝波斯都督府的建立,是俾路斯的請求。

隨後俾路斯到大唐朝貢,唐高宗李治冊封了俾路斯為波斯王。

俾路斯付出了什么樣的代價?

俾路斯把他們家世代相傳的稱號萬王之王,給了唐高宗李治。

胡濙研究史料的時候發現,新舊唐書中,李治動不動就說自己是萬國之主。

比如總章元年(668年)夏四月丙辰日,彗星出現在天邊,群臣紛紛上奏說:「星孛於東北,此高麗將滅之征。」

李治曰:「高麗百姓,即朕之百姓也。既為萬國之主,豈可推卸罪過於小蕃!」

然後李治就派李勣率領大軍,去了趟高句麗,破了高句麗的京師,把高句麗的王高藏和諸多大臣給抓到了京師,隨後設立了安東都護府。

李治的父親李世民喜歡自稱天可汗,這是個西域汗國的尊稱。

可李治這個萬國之主的封號,就很古怪了。

要知道稱號這東西可不是隨便說說,否則天天嘲諷別人蠻夷,自己搞個莫名其妙的稱號出來,豈不是貽笑大方?

稱號很嚴肅。

要不然法提赫趕忙費勁兒打君士坦丁堡,也先干啥費勁兒去拔都薩萊?

不都是為了個稱號嗎?

李治的這個自稱曾經讓胡濙疑惑了好久,直到對比中西方史料,尤其是大秦國文牘之後,胡濙終於搞清楚了萬王之王,和萬國之主是一樣的。

是來自於那個亞歷山大·馬其頓王。

而且翻譯工作持續進行之後,才發現大宛國的貴山城、西遼的苦盞城是一座城,他們都在碎葉城相距不到五十里的范圍。

苦盞(alexandria eschate)的意思翻譯出來,就是最遙遠的希臘人,或者最遙遠的亞歷山大。

在唐高宗時期,都是歸西域都督府管轄,管理西域諸國的冊封之事,包括繼承了萬王之王的波斯國。

尼古勞茲呆滯的看著胡濙,他說的好有道理。

「大明承襲了唐制,所以一定程度上,你口中的小亞細亞半島、巴爾干半島,在法統上,歸大明所有。」胡濙再次張口說道。

胡濙為什么要研究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