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2 / 2)

而種種的組織內外的關系,構成了國的禮法。

譬如說:天地君親師。師與徒的關系中,師父二字,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愛生如子,事師如親;這是師徒之中的父與子。

還有臣與君的關系,君父,君父就是指天子,從《春秋》臣子背君父,事雖不同,其類一也開始,就專門指君主了。

尼古勞茲能被派到大明來作為末日使臣,不是蠢笨之人,他無奈的說道:「胡尚書,我敬重您是因為您的坦率。」

胡濙話鋒一轉,笑著說道:「我只是想到了大明朝的科層制下的官僚體系。」

轉移話題,是每個大明文官的本能,當不想過多談及某個問題的時候,拋出另外一個內容,繼續討論。

科層制的官僚體系有幾個特點,首先有明確的、正式的規章制度,類似於《皇明祖訓》、《大明律法》、總計九十五條的《憲綱事類》等等。

其次有明確的分工,規定各個部門的職權、權限和任務,不得越權、推諉。大明六部、文淵閣、都察院、翰林院、二十四內署等等,都是如此的分工。

第三是明確的權力分層,接受上級的行政命令,對下實行管理,一種層層而上的權力分層。

第四是明確的公務關系,不得因為私人關系破壞組織規則,王直因為解禎期不法圍困松江府市舶司衙門,差點被彈劾到辭職,就是這種明確的公務關系。

第五則是考核任命,王直掌管吏部,乃是天官,負責京察、大計、考成諸事,就是明確的考核任命的特點。

第六是專業和職業生涯,科舉有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二甲進士出身,第三家同進士出身,按照不同的科舉定名次,前途各不相同。

前三甲一般都是幻想家,專門為皇帝編制幻想,講筵。

第二甲一般都是京官,第三甲多數都是外出任地方官。

現在所有第二甲進士和第三家同進士都需要外出做官,同台競技,最後卷入京師做官。

《卷》。

科層制,是尼古勞茲將法蘭西語中的單詞「辦公桌」和羅馬法中的單詞「統治」,拼成的一個單詞,表示一層一層辦公桌統治制度。

「哦?」尼古勞茲對大明科層制的官僚制度非常的感興趣,眼神中放著光,而胡濙自然有很多的話要說。

「科層制,普遍存在於朝廷、地方、官廠、翰林院、書院、商賈之中。」胡濙看到話題轉移成功,便開始解釋大明科層制度的種種。

科舉,為國選士,無論是進士還是舉人都有做官的資格,在一些偏遠的地區,舉人已經很了不得了。

胡濙和尼古勞茲聊了許久大明的科層官僚制,他看了看天色,無奈的說道:「雖然我很想和你聊下去,但是天色已晚,不多叨擾,告辭了。」

胡濙拿出了自己的輕油燈,旋轉銅鈕,等到預熱之後,開始加大火力,石棉的輝光頗為耀眼,透著透明玻璃照亮了整個會同館。

光明也是陛下的故事之一,雖然有了雞籠島五十個襄王府田畝的故事,更加美妙動聽,故事多乎哉,不多也。

人類畏懼黑夜,向往光明,是天性。

「告辭。」胡濙提起了自己的馬燈,走出了會同館。

尼古勞茲頗為羨慕的看著那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房間,隨後房間再次陷入了黑暗之中。

埃萊娜自然看到了尼古勞茲的羨慕,笑著說道:「我如果進了泰安宮,會請求陛下賜予一盞太陽之神的恩賜給總督。」

輕油燈,被埃萊娜稱之為太陽之神的恩賜。

因為沒人給埃萊娜講解輕油燈的遠離,埃萊娜只能認為是太陽之神的恩賜了。

太陽神阿波羅主管光明。

尼古勞茲搖頭說道:「大明的禮法和羅馬法完全不同。他們講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太陽神的恩賜哪有那么容易得到。」

尼古勞茲的猜測是正確的,王恭廠並沒有批量制造輕油燈的能力,因為制作起來實在是費勁兒,多數都是通過失蠟法鑄造,然後手工打磨,嚴絲合縫,都是精細活。

比如旋鈕的銅珠的縫隙不超過半根頭發。

大明的皇帝就是在講故事,輕油噴燈雖然難做,但是棉芯輕油燈十分的簡單。

胡濙提著明燈,走過了大街小巷,溜溜達達的去了泰安宮。

通過和尼古勞茲的交談,胡濙找到了一個問題的答案。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胡濙見禮。

「坐。」朱祁鈺剛放下一份奏疏,點頭說道:「怎么了?」

胡濙樂呵呵的熄滅了自己的燈,笑著說道:「陛下,臣和大秦國使者尼古勞茲品茶,收獲良多,特來泰安宮,面稟陛下。」

陛下尚節儉,戶部和泰安宮的只有一顆燈芯。

「哦?是什么方面的?」朱祁鈺滿是好奇的說道。

胡濙笑著說道:「禮法。」

朱祁鈺靠在軟篾藤椅上,笑著問道:「在胡尚書眼里,萬物皆是禮法嗎?」

胡濙十分確信的說道:「人活著就離不開禮這個字,關於人的事兒,都是禮法。」

「說說看,胡尚書又有什么大發現。」朱祁鈺放棄了和胡濙討論禮法二字,多少人挑戰過了,他也不去白費功夫了。

胡濙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陛下,咱們大明的科層制官僚們出了問題。」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沒錯,胡尚書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嗎?」

「是的。」胡濙眉頭緊皺的說道:「臣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官僚們究竟出現了什么問題,一放就亂,一管就死。」

一放就亂,具體而言,就是一旦放權,就開始妖魔鬼怪,牛鬼蛇神,開始群魔亂舞,比如已經被處死的福建的布政司宋彰,激起了百萬眾百姓揭竿而起,就是例子。

一管就死,具體而言,就是層層加碼,不斷倍之,不斷的擴大打擊面,然後一刀切,陛下要管什么,官吏們直接全部殺死,最後如同一潭死水。

朱祁鈺思考了片刻說道:「太祖高皇帝有雲:聖王之道,寬而有制,不以廢棄為寬;簡而有節,不以任易為簡。施之適中,則無弊矣。是為寬嚴有度。」

「太祖高皇帝神武。」胡濙趕緊接了一句,大明祖宗之法都來自於太祖高皇帝,高皇帝當然神武。

胡濙繼續說道:「陛下,太祖高皇帝所言,乃是自上而下,臣以為問題出在了宗族二字上,這是自下而上。」

朱祁鈺敲了敲桌子說道:「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