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2 / 2)

岳謙用力的點在了堪輿圖上的位置說道:「喜界島港口灘淺地狹,三桅大船不能等閑靠近,必須要在拿下港口的情況下,才能停泊。」

「」四百料的戰座船可以,四百料的戰座船,要對先登軍進行火力支援。」

一個島嶼的周圍其實有許多的礁石,這些礁石就是登島的最大阻力,他們就如同城牆一樣,保護著島嶼。

只有為數不多的天然海灣,可以成為港口,這些港口就是城門。

對於如何登島作戰,大明並不熟練,所以他們采用了攻城的辦法。

派出先登軍,搶占灘頭,火炮齊鳴作為掩護,先鋒軍緊隨其後,會從四座戰座船上跳上岸進行戰斗。

而後就是四艘三桅大船在大明軍隊占領港口的碼頭之後,停靠在港口之中,釋放大軍。

如同城門被攻破,港口被占領,就意味著戰爭勝利的天平傾斜向了大明。

喜界城就在喜界島的港口三里處。

喜界島的港口是一個束袋形的海灣,這座海灣,肚子大,口有點小,兩處突出的礁石上可以設立飛炮、箭樓等物,阻擊海上來犯之敵。

唐興看著堪輿圖看了許久說道:「我那種快船,可以很好的突破這兩側的防護。」

「在海上,最怕的就是迷失方向,我們的快船由大船拖拽,在距離海灣三十里的時候,開始升帆。」

「然後在倭寇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快速插進海灣之中,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唐興提出了一個不錯的建議,海灣和城池類比之後,海灣有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不能關城門的。

袁彬十分確信的說道:「這船做起來簡單,一船兩個人,可以快速突防。」

「我們的精兵之中,有兩百人是錢塘江的弄潮兒。」

錢塘江大潮洶涌澎湃,其中的弄潮兒,可以憑借這一塊小舢板,在大潮之中起起伏伏,操船不是問題。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弄潮兒大約是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沖浪之人。

陳福寅覺得這是一種不錯的突破方式,十分確信的說道:「這船只需要三日就可以做出來了。」

緊鑼密鼓的剿滅喜界島倭寇的計劃開始了。

琉球島的百姓開始制作一種小舢板,三塊舢板拼接在一起,然後中間一根兩丈高的桅桿,加上鉤索硬帆。

為了加速,他們甚至仿照飛魚的長長魚鰭,為這種小舢板一樣的船舶上,增加了側翼。

這種側翼,制作起來並不麻煩。

三天後的清晨,大明水師的三桅大船運兵、四百料戰座船護持左右,向著喜界島而去。

在距離喜界島港灣三十里左右,掛在船後的飛翼船開始摘掉了自己船頭的纜繩,去掉了飛翼上的架板。

架板是為了防止飛翼船被拖拽中,在海上碰撞,專門設置。

海面上,升起了一座座的硬帆,這一百五十條單桅帆船快速散開來,而後唐興在喜界島束袋形的港口外,游弋了一個大圈,不斷的加速,然後如同利箭,沖進了束袋形的港口之內。

海上飛一樣的眾多弄潮兒趁著大風和海浪,在倭寇錯愕的目光之中,沖進了口袋之中,飛翼船在直接撲上了金黃色的沙灘。

無數身著明光甲的軍卒們,從船上跳了下來,直撲灘頭兩側的箭樓和飛炮位。

在倭寇還沒搞清楚怎么回事的時候,袁彬提著長槊,一馬當先的沖進了倭寇的的箭樓之內。

袁彬手中的長槊每次揮舞,都帶起了一蓬蓬的血霧,港口、箭樓、飛炮位置被快速占領。

喜界島上才響起了號角聲,幾百名倭寇嗷嗷叫一樣的沖了出來,八座戰座船上的火炮對准備喜界島的兵營,開始了轟鳴。

火炮的硝煙之下,四艘三桅大船,劃破了硝煙,在金黃色的夕陽之中,緩緩的行入了這處海灣改造的港口,軍卒們開始下船。

隨著軍卒從四艘三桅大船上撲下,這場戰斗變得毫無懸念。

到了海上生明月的時候,喜界島上的倭寇,能喘氣的已經沒有幾個了。

島津家的倭寇的接戰是猝不及防的,他們並沒有想到南山府居然膽敢向他們在琉球的大本營進攻。

在准備不住的情況下,倭寇被岳謙打的頭昏腦漲的倭寇,全面敗北。

島津相州家當主島津又三郎被生俘,島津相州家家臣團,包括侍組、三手組、三扶組和足輕盡數被消滅。

足輕,就是守護大名最低等的步卒。

侍組,一般都是分領家,或者平侍,人數極少,他們都是島津相州家的核心,共計三十二人,被殺了二十余人,其他十余人將押解京師,斬首示眾。

陳福寅帶著琉球的義勇團練,開始對中山府的海盜開始全面反攻。

海盜建立的首里城方向,被鑿出了無數個窟窿,再無法堅持。

而後袁彬、岳謙由北向南,而陳福寅帶著琉球的義勇團練,由南向北,開始收復琉球全境。

四月中旬,島上的戰斗基本平息,無數的海盜和倭寇從山林里被找了出來,然後被吊死在了椰子樹下。

等到諸事稍微安定的時候,岳謙立刻開始了農庄法的推行,恢復基層組織能力。

岳謙將琉球島的戰況寫成了奏疏,在大明朝的官員到來之前,一切都是軍管,分成了四個按司。

「你一個人殺了一百二十七個倭寇?」岳謙在統計戰斗結果的時候,發現了袁彬是真的悍勇。

他在喜界島的登島之戰中,殺掉了三十多個倭寇,而後在北山府大和島的清理倭寇的行動中,一連擊殺了百名倭寇。

將近半個月的作戰中,袁彬一天平均殺掉了九個倭寇。

僅次於袁彬的則是陳福寅,他親手干掉了十七個倭寇。

一百二十七比十七,這就是袁彬在琉球作戰的最後成績。

因為在琉球的三府之地,已經沒有倭寇了。

此戰之中,袁彬手中的長槊,在喜界島的登島戰已經毀壞,他的弓箭換了七把,火銃換了三個,射光了三十四個箭袋,每個箭袋二十發箭。

袁彬連連擺手說道:「都是弟兄們抬舉,很多都是圍獵,我只是力氣大而已,負責摧毀他們罷了。」

袁彬並不居功,這次作戰,他將獲得超過六千枚銀幣,他打算把這些銀幣分一分。

很多時候,都是倭寇負隅反抗,久攻不下,他負責沖鋒陷陣,摘取勝利果實。

唐興連連感慨:「可真是悍勇啊,當世青兕啊。」

袁彬無奈的說道:「那也只有一塊頭功牌啊,還是陳福寅好,他至少是一枚奇功牌。」

袁彬的目光看向了北方,那里是倭國,遍地都是奇功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