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2 / 2)

谷薟

所以明知道沒什么希望,姜孟卿還是問了出來,得到否定回答後,姜孟卿和金何對視了一眼,看到了彼此的擔憂。

「陛下仁愛。」姜孟卿硬著頭皮說道。

胡濙推了推茶盞說道:「蒙頂甘露,嘗嘗。」

「最近聽聞首陽君凌遲了六個臣子,可有此事?」

首陽君李瑈這個皇位,是王世子李弘暐禪讓,大明皇帝親自冊封,而李瑈執行的基本國策是事大交鄰,討好大明。

可終歸李瑈是發動了宮變奪得的王位,人心不服。

景泰七年六月一日,首陽君李瑈在朝鮮王宮昌德宮宴請大明使者尹鳳,這吃著火鍋唱著歌,好端端的,卻傳來了李瑈頭號文臣成三問造反的消息。

成三問意欲扶持王世子李弘暐再臨王位。

李瑈逮捕了成三問等六位大臣,並處以凌遲。

姜孟卿不敢有任何的遺漏將此事事無巨細的說了清楚,在藩國儀注中,明確規定了藩國國王在處死重臣的時候,應當詳稟上國,以備上國隨時垂詢。

胡濙的手指有一下沒一下的敲動著桌子,有些奇怪的問道:「可是這王世子李弘暐不肯跪迎聖旨至今囚禁在四夷館內,未曾離開。」

「這成三問等人造反成功,如何扶持王世子李弘暐再臨王位?」

「難不成是打算劫獄?」

姜孟卿臉色數變,俯首說道:「並非如此,成三問等六人圖謀造反,等大事已定,便請求大明恩准王世子李弘暐回國。」

「有口供為證,還請胡尚書明察秋毫。」

胡濙不動聲色的說道:「人都死了,口供還重要嗎?還不是隨你們編排?這首陽君快刀斬亂麻,就把人殺了,是心虛嗎?」

「你們朝鮮窩里斗,我們大明不管,可是事涉我大明,那就不能不過問了。」

「既然你們朝鮮這么想要回王世子,明日回到津口,就把王世子接回去吧。」

胡濙終於圖窮匕見,他在威脅。

王世子李弘暐是當初首陽君李瑈送給大明的政治籌碼和禮物,這要是把人放回去,那朝鮮永無寧日。

「胡尚書,這可萬萬使不得啊。」姜孟卿有點張皇失措,推了一把金何,讓金何說兩句。

金何倒是看的明白,俯首問道:「懇請胡尚書成全,如何做,才能平息陛下盛怒。」

話題終於來到了彼此喜聞樂見的攤牌環節。

胡濙思忖了片刻說道:「我大明,禮儀之邦,怎么會算了,陛下要濟州島,你們盤算下,要從大明這里換什么,大明也不欺負你們。」

胡濙本來還想制造一種朝鮮主動獻土,大明推拖不得無奈接受的把戲,但是考慮到大明皇帝的性格,胡濙也懶得做什么表面文章,直接說出了自己要的東西。

胡濙繼續說道:「其一:倭寇時常踏對馬島等岸侵擾朝鮮,致使朝鮮南部大部分地區的膏腴之地,無法耕種,陛下要濟州島可以承諾朝鮮,設巡檢司,清繳倭寇。」

胡濙扔出了第一個條件,治倭。

以朝鮮的國力,倭寇等岸侵擾,朝鮮也只能看著倭寇為非作歹,倭患不平,朝鮮南部大部分平原地區,都無法安心耕種,成為了朝鮮和倭寇的緩沖帶,為此荒蕪。

朝鮮糧荒,每年都要靠朝貢交易大量的糧食回去,這件事胡濙這個禮部尚書知之甚詳。

胡濙老神在在的說道:「其二:朝鮮南部開墾之事,大明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大明需要大量的木材,開墾伐木耕種,大明都可以提供支持。」

大面積墾荒可是一個大難題,朝鮮成均館壓根就搞不定,在後世倭寇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扶持了偽滿洲國,在廣大而遼闊的黑土地上,折騰了十幾年,愣是沒有解決種地問題,年年求助大本營,鬧出了不少的亂子。

「其三,濟州將建市舶司,大明恩准朝鮮等同琉球,自由貿易,不受朝貢次數限制,貢舶商舶可隨時貿易,此事不宜聲張,各市舶司自會放行。」胡濙給出了第三個條件,自由貿易。

倭國、朝鮮、占城等諸國的貢舶和商舶,想要停靠大明市舶司,那都是需要朝廷特批的勘合,只有大明的船舶才可以憑借船證,自由通行。

隨著琉球的郡縣化,琉球貢舶商舶等同大明船只,朝鮮求過無數次,但是大明這邊就是不肯松口。

這三個條件,一個比一個優厚,胡濙相信,首陽君和朝鮮沒有拒絕的道理。

大明人多勢眾,國力橫強,現如今就是大明搶占了濟州島,朝鮮連個屁也不敢放,也奪不回。

但大明自有國情,高道德劣勢帶來了許多的不便,大明貿然侵占不征之國的土地,大義有虧。

胡濙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強取豪奪,更何況說服天下人,朝鮮未曾有不恭敬之心,大明無罪征伐,實乃不德之舉。

作為禮部尚書,胡濙提出的這三個條件,不可謂不豐厚,即便春秋論斷時,也不能說大明薄待朝鮮。

姜孟卿並沒有馬上答復,而是站起身來和金何到偏室商量了片刻,才回到了案桌之前,姜孟卿頗為鄭重的說道:「還要加一條,復貢高麗姬。」

復貢高麗姬誰的好處最大?

自然是那些在朝鮮占據了分配地位的達官顯貴。

胡濙眉頭緊皺,他突然發現,他跟著陛下久了,似乎可能也許被陛下影響,他所思所慮皆為朝鮮百姓,他的腚在朝鮮百姓那頭兒。

他提出的三個條件,都是為了朝鮮長治久安。

可是朝鮮提出的條件,僅僅是為了謀求肉食者的私利。

這種思考角度的偏差,讓胡濙這個老頭子有些恍惚,他點頭說道:「此事需稟明陛下。」

胡濙站起身來離開了會同館,站在街上,看著來來往往的大明百姓,胡濙有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

「大明得君如此,何其天幸,天佑大明。」胡濙自言自語了一句,坐上了車駕,奔著講武堂而去。

待到胡濙說明了朝鮮的條件,朱祁鈺滿是疑惑的放下了手中案卷,思考著前因後果,才眉頭擰成了結的問道:「循舊例,把這些高麗姬送到皇宮去吧。」

「告訴姜孟卿,復貢之事,朕准了。」

「朝鮮居然對治倭和墾種不是很有興趣?」

「倭患可是朝鮮頭號軍事威脅,而墾種涉及到了朝鮮糧食安全,乃是國之大事,他們居然問都不問?」

胡濙看著滿臉驚訝的陛下,只想說,朝鮮君臣所思所慮所行這才是常態,大明這些年,也是這個樣子,陛下這種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才是奇葩。

大明皇帝為何英明,全靠同行襯托。

(奇葩本就指奇特而遠超同類的美麗花卉,奇葩本身就是褒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