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2 / 2)

朱棣死後,定稿的普濟方仍然藏書於古今通集庫,但是在宣德年間,一場大火,普濟方被燒的七七八八,四百二十六卷,最終只剩下了十九卷。

同樣被燒毀的還有鄭和在宣德年間,三次上書,力陳開海之益的奏疏。

鄭和的三封奏疏只剩下一封,朱祁鈺曾經將原件借給李賓言開海權大會的時候,進行了一次援引。

普濟方在宣德年間已經散迭,這是大明醫葯史的悲劇。

胡濙的預防衛生於簡易方也有借鑒普濟方的地方,普濟方中,收錄了許多宋元名醫散佚的著作,宣德年間的一場大火,這些著作再無見天日之時。

大明朝廷一直以為普濟方已經散迭成為了十九卷,可是胡濙畢竟是大明常青樹,活的歲數大了,自然知道一些旁人不知道的秘密。

比如普濟方在永樂年間成書刊刻後,京口范氏見獵心喜,曾經重金賄賂三經廠的太監,再印了一次,總成本大約靡費了近十萬兩白銀。

京口范氏,乃是地道的詩書禮樂之家,喜歡藏書,范氏原來所求其實是永樂大典,三經廠的太監不敢造次,再印永樂大典,最終范氏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普濟方。

胡濙的兒子胡長祥在太醫院履職,胡濙本人也是一個醫倌,得知太醫院求普濟方,就聯系了京口范氏將私印的普濟方賣給太醫院。

但是范氏將近月余沒有動靜,所以朱祁鈺才有此一問。

聽冉思娘說明了原因,朱祁鈺的面色緩和,點頭說道:「哦,原來是在查點是否缺頁少卷,那沒事了。」

「還以為他們准備奇貨可居,坐地起價呢。」

胡濙寫的書信,冉思娘作為泰安宮的貴人也用了印,三經廠所求,胡濙作為大明頭號投獻派魁首,冉思娘作為泰安宮妃嬪,三經廠的提督太監是興安,這三號人物在書信上用印,到底誰在要普濟方不言而喻。

朱祁鈺還以為邢州范氏打算行那文統學閥風氣,敝帚自珍不給太醫院使用,大明學派內部,止投獻的風力極大。

胡濙在書信里說的很明確,太醫院、三經廠借來雕版刊刻,之後會還范氏天一閣一整套書,這筆買賣范氏不虧,二十萬銀幣,由密雲葯廠出錢。

冉思娘頗為感慨的說道:「這次是京口范氏家主親自押運了書籍入京,天一閣藏書都被范氏拉倒了京師,大約有上萬本藏書,共計十七萬卷有余。」

「京口范氏先祖范邦彥,在紹興三十一年,帶領蔡州百姓開城喜迎王師,范氏全族自此遷至京口。」

「范邦彥的女兒嫁給了辛棄疾,京口范氏歷經近五百年,一直是忠孝持家,朝廷所需,無不應允。」

朱祁鈺了然,這個藏書十七萬卷的京口范氏的始祖,居然是辛棄疾的岳父。

那就不奇怪了。

大千世界,千奇百怪。

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沉迷於止投獻的風力之中,作為詩書禮樂之家的范氏,在聽聞朝廷需要他家藏書之後,將家里的天一閣整個都搬到了京師。

詩書禮樂之家和公共知識分子類似,本就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個褒義詞,但是壞人太多,壞了這兩個詞本來的含義。

朱祁鈺對大明的文官和詩書禮樂之家是有偏見的,范氏所作所為,卻是值得恩賞的。

他笑著說道:「很好,范氏路走寬了埃」

「興安,京口范氏獻書有功,給范氏押解藏書進京所有人頭功牌,另恩賞銀幣五萬,賜忠烈之家牌額,按奇功牌恩賞范氏。」

奇功牌大禮包,有很多是用錢買不到的好物,比如大明駕步司最新型的車駕,那就是萬金難求,那是身份的象征。

這份恩賞格外的厚重。

古有千金買馬骨,今有朱祁鈺賜功賞牌,收買人心。

只要肯投獻,朱祁鈺不吝賞賜。

當然敢作妖,朱祁鈺也不吝鍘刀。

恩威並重,剛柔並濟,方為為上者本務。

冉思娘有些憂心忡忡,嘆息的說道:「最近密雲葯廠出了點問題,先是附近村民以蟑螂災厄為名,到葯廠鬧事。」

「而後就是康復新液的成方被泄露,這些人拿了葯方也就罷了,還不好好用,私自改方,導致坊間對康復新液多有質疑。」

「密雲葯廠的賬房卷了十萬銀幣跑了,葯廠一時間有些周轉不靈。」

冉思娘說起了葯廠的經營,就是愁雲滿面,這些事不是巧合,是有人在針對密雲葯廠。

冉思娘沒經歷過這些事,所以有些焦慮。

可朱祁鈺聞到了一股極為熟悉的味道,而且這味兒很沖。

這不就是典型的官廠經營不利,撲買之後起死回生的致富故事的前置嗎?

接下來的流程,朱祁鈺已經再熟悉不過了。

輿情不利,導致大量產品積壓,而葯廠又發生了賬房卷款跑路,無力經營的葯廠,只能縮減開支,甚至裁員,生產經營愈加不利,尤其是在冬序之下,更是步履維艱,最終因經營不利,不得不申請破產。

這葯廠自然要撲買,撲買到了大善人手中,葯廠起死回生再創佳績,演繹一段活靈活現的致富神話。

太陽底下,真的是沒有新鮮事。

當初洪武年間的十八官廠,永樂年間的船廠,現如今不僅盯上了石景廠這類的煤鐵聯營的官廠,還盯上了私屬於泰安宮宮嬪的密雲葯廠。

朱祁鈺嘖嘖稱奇,笑著說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啊,真的有人不怕死,非要自己往鍘刀下面鑽,這種要求,真是聞所未聞。」

「是看朕許久沒砍人了,想試試刀是不是鋒利?」

「還是覺得雞籠島的流放之人太少了,嚴重阻礙了雞籠島的開發?」

「把主意打到了密雲葯廠的身上,膽子不是一般的大1

興安作為司禮監大璫,自然知道陛下在說些什么,他立刻俯首說道:「倍利,則目無法紀,三倍利,則無法無天。」

「臣去辦這事,給陛下和冉貴人一個交待。」

作為大璫,他要給陛下一個交待,那自然是腥風血雨。

這不死一群人,不送到遼東煤鐵廠勞動改造,不流放一批人,興安沒法給陛下交待。

冉思娘打量著御書房里里外外,雙腿並攏,眼神有些痴纏的看著陛下,她就是在告狀,就是在請陛下做主,她目若秋水的說道:「陛下,天色已晚。」

這是發出了作戰信號,朱祁鈺也需要證明下自己並不需要六味地黃丸,依舊是能征善戰。

「隨朕來,朕最近在講武堂新建了個豪奢宅院,剛剛收拾好,朕帶你參觀參觀。」朱祁鈺整理好桌上的奏疏,站起身來。

講武堂設立起居室再正常不過,朱祁鈺時常住在這邊,而這豪奢宅院,是工部尚書石璞的投獻之物,集工部工匠之大成。

相當的豪奢。

------題外話------

昨天章節出現了一些問題,罪官送到了遼東煤鐵廠去勞動改造,在表達上,似乎是送到了京師的石景山石景廠,我的描寫有問題,徐四七在遼東辦官廠,是送去了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