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膽小者游戲和勇敢者游戲(2 / 2)

升龍軍對黎朝,真的是太重要、太重要了。

黎思誠繼續說道:「太尉,若是我活,諒山王死,即便是升龍軍成,也不可能反攻大明的,你知道大明勢大,倘若貿然興刀兵,恐怕頃刻之間便是危亡之時。」

「柳太尉反攻大明,恕難承諾。」

黎思誠認為柳溥是造反失敗叛逃大明的,那柳溥不甘心失敗,要拉一支強軍回去跟大明皇帝碰一碰,不是情理之中?

黎思誠一直以堅定反明為主張,獲得無數的擁躉,此時說不敢與大明為敵此話,確實是真心實意。

「嘉王還是個明白人啊。」唐興倒是不甚在意的說道。

黎思誠倒是大大方方的說道:「無論是孤還是諒山王,都得去大明請封。」

「那要是大明不封呢?」唐興好奇的追問道。

黎思誠想了想說道:「我就親自去請封,朝鮮王李瑈都能去,我為何不能去呢?」

唐興看著黎思誠,也握緊了手中的酒爵,黎思誠太了解大明了。

如果黎思誠去了,大明就得好吃好喝的接待他,封他為王之後,還得好好的送回來,若是黎思誠出點什么事,大明還得出兵相助。

這是大明的高道德劣勢所在。

黎思誠看著柳溥繼續說道:「柳太尉,關於升龍軍之事,我倒是有些想法,耕戰耕戰,無耕則無戰,我這里有份屯田法,還請柳太尉過目。」

柳溥鄭重的打開,看了許久,黎思誠的屯田法,是設立四十二所屯田所,委任官吏主持墾荒、賃田等事,一來減少飢荒,而來遴選壯士入升龍軍。

而設立屯田所的土地,來自於廣南阮氏。

阮熾已死,阮氏式微,這個時候,就是最好的機會。

人走茶涼之後,黎思誠也展現了他作為為上者,無情的一面。

黎思誠正色的說道:「安南國擁有十五府之地溫潤而青翠的土地,一年可三熟,大約是三個浙江大小,卻比浙江更適合耕種。」

「我安南國,有一千五百萬口,丁三百萬余,除了非常偶爾的洪水,安南國從無干旱、地龍翻身之憂慮,但時至今日,我安南國黎庶倒懸生民塗炭,如此困局,唯有人禍!」

「我有雄心,亦有大志,更有治國良方,柳太尉,待我與諒山王分出勝負,還請柳太尉助我一臂之力!」

柳溥笑著說道:「喝酒喝酒,日後之事,日後再議。」

柳溥和唐興酒足飯飽之後,選擇了告辭。

丁烈看著兩個人遠去的背影問道:「這柳溥是答應了還是沒答應?」

黎思誠看著面前的酒杯搖頭說道:「柳太尉沒答應,他還是要支持諒山王。」

丁烈面色劇變說道:「那剛才就該摔杯為號,把二人斬殺於此啊!殿下,為何婦人之仁啊!」

黎思誠不冷不淡的看了一眼丁烈說道:「那你能為我組建升龍軍,我就殺了柳太尉,若是不能,就閉嘴!」

「就是今日來的那個李賓言,你都不如,少說多看認真學。」

黎思誠看著窗外的月色,重重的嘆了口氣,猛地舉起了酒杯灌了一口悶酒。

敬壯志未酬。

唐興和柳溥面色如常的回到了太尉府,柳溥還讓仆人弄了點茶和點心。

「這升龍皇城還不錯,比外城強多了,至少不會踩到糞。」唐興靠在太師椅上,看著柳溥說道:「這個黎思誠啊,他真的很懂。」

柳溥也略微有些無奈的說道:「確實,滿朝文武,都被一張無法實現的大餅給誆住了,可是黎思誠居然知道升龍軍的要務是耕戰,無耕則無戰,就這一點,就比他爹黎元龍都強。」

黎思誠的屯田所,是解決兵源的核心,一旦真的給黎思誠做成了,升龍軍未必不可以成軍。

「黎宜民每多在月台上一天,交趾就會多亂一分,他已經迫不及待的要疏浚海池,建翠玉殿和講武殿了。」柳溥滿是玩味的說道:「大興土木,不祥之兆啊。」

對於安南國此時的第一要務,應當是安民,而不是建升龍軍。

但是黎宜民好大喜功,次日清晨就下旨征召二十萬民夫疏浚海池、營建殿閣、伐木取材等等,這一個征召令下去,安南國內沸反盈天!

本就因為糧食出口造成了飢荒的安南國,終於在這個征召令下,有些撐不住了。

朝臣們屢次上書請求黎宜民停止征召,按照柳太尉的計劃去做,柳太尉的計劃是以工代賑,收攏流民,安置疏浚營建伐木諸事,給糧給銀,而黎宜民下的敕旨是征召百姓服勞役。

就連稀里糊塗的黎朝文武,都察覺出了不對勁兒。

黎宜民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

國子監的學子們奔走相告,到升龍皇城的城門前靜坐,請諒山王收回成命。

各地的百姓們開始了用腳投票,就是逃離安南,向老撾、占城、麓川、緬甸、暹羅等地逃難,而逃亡方向最多的就是大明,鎮南關。

為了防止百姓逃難,一場驅逐、抓捕、強拉壯丁的人間慘劇在安南國屢屢上演。

朱祁鈺收到了唐興的飛鴿傳書,就是一頓氣急敗壞,大明最自由的人,三皇子他外公又跑到安南國玩去了!

朱祁鈺是有些羨慕唐興的。

當初襄王說當皇帝不如當親王,當親王不如當外戚。

因為外戚也是皇親國戚,還有親王沒有的自由。

顯而易見,朱祁鈺很是羨慕唐興的自由,他是皇帝,他不能那么自由。

而柳溥的反應,並沒有出乎朱祁鈺的預料,這個逆臣賊子,顯然是知道了改悔,並且願意積極為大明立功,希冀於在他們這些人作古之後,柳溥和他的後人,再次成為大明人。

朱祁鈺之所以沒讓墩台遠侯誅奸殺了柳溥,也是因為柳溥當初在廣州府沒抵抗,直接跑了,雖然柳溥叛逆,但是並沒有進一步造成更加惡劣的影響。

最讓朱祁鈺意外的是,黎思誠。

在一個統治失道,上政昏暗下官殘虐,人民已有與日偕亡之心之時,突然出現這么一個人,通常會用四個字去形容,天降猛男。

黎思誠已經通過他的行為,表現出了猛男的潛質。

阮熾在官長門被斬去頭顱,而黎思誠隱忍不發,接受了這一結果,為了組建升龍軍,黎思誠甚至拿出了他的勢力范圍做屯田所,為國養兵,而對柳溥的勸說,也是一步一步,只求柳溥不徹底站在黎宜民的那一側。

朱祁鈺感慨的說道:「可惜了,若是大明未曾開海,黎思誠未嘗不能帶領交趾向治,但是大明開海,交趾不歸大明則交趾喪亂無常。」

大明開海,松江府已無人耕種,除了棉田,盡是工坊,黎思誠就是有天大的能耐,阻攔不了交趾出口糧食,交趾的百姓就只能餓著肚子。

何談向治?

------題外話------

膽小鬼游戲是不斷加注等待開牌,誰膽子小就是敗者食塵。而勇敢者游戲是比戰略定力,貿然行事,誰先踏出去一步,誰就會滿盤皆輸。項羽在鴻門宴上真的殺了劉邦,就會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嗎?雙十協定,重慶談判的時候,光頭真的動手,光頭就能王天下嗎?我個人淺見,是不可能的。

戰國的大思辨的最大成果是大一統,項羽分封天下後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才讓劉邦出漢中王天下。在很大程度上項羽是輸給了他建立的制度上,而不是單純的輸給了劉邦。求月票,嗷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