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2 / 2)

於謙這才開口繼續說道:「永樂六年,英國公張輔班師回朝,交趾地方簡定、鄧悉、阮帥等人簇擁所謂陳氏後人陳季擴,稱大越皇帝,立年號重光,簡定自稱日南王。」

「黔國公沐成領征夷將軍印,再征安南,生厥江之戰,黔國公沐成因為輕敵冒進,招致大敗,總督軍務兵部尚書劉俊突圍不成,自刎明志不肯降,交趾都司呂毅、參政劉顯等人皆戰死。」

簡定這次借安南陳朝造反,因為黔國公沐成輕敵而名聲大噪,一時間,大明對交趾的統治,變得及及可危,交趾大亂。

「永樂七年二月初一,英國公在掛征夷將軍印,征伐安南,三月余活捉日南王簡定送京師獻俘,英國公張輔因北虜戰事吃緊,再次班師回朝。」

「永樂九年,陳季擴不滿大明不恩封他為安南國王,再次復判,英國公張輔再次掛印征討,三月再次平定,陳季擴逃往乂安府。」

「這次因為北方戰事穩定,英國公張輔好好梳理了一下交趾內政軍務等事,在永樂十一年,在蒙冊南磨將陳季擴活捉,與其妻子一起械送京師。」

「英國公張輔上奏,安南靖安,隨留軍鎮守,自己乘船回到了南京,扈從文皇帝二次北征漠北。」

張輔在交趾進進出出,把交趾變成了大明的形狀之後,說交趾靖安,就回朝去了。

事實也是如此,交趾從永樂九年,一直安定了到了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龍馭上賓的那一天。

於謙想了想極為簡單的說道:「宣德元年,黎利勢大,明之正朔不行於安南郡縣,安南復國。」

「郡縣安南,興於吊民伐罪,有道伐無道,此天理也。」

「郡縣安南,亡於苛政暴虐,有司慘無人道。」

如何治理交趾,那是打下交趾後才要討論的問題,所以於謙並沒有詳細講解大明是如何一步步的失去交趾。

陳懋俯首說道:「陛下,禮部尚書胡濙說宣德三年,黎利僭越稱帝,先帝曾言:三二年間,朕必行之。」

「宣德五年先帝並未冊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只是授命其權署安南國事。」

「宣德六年五月,先帝下敕,尋找安南陳朝後人無果,對左右曰:果天意乎?抑人謀。」

「直到正統元年,黎利死,黎元龍繼位,黎元龍才被冊封為了安南國王。」

胡濙雖然不在南衙,但是不代表著他不能為陛下洗地。

按照景泰年間的敘事風格,在土木堡天變後大思辨的大環境下,正統一十四年,那個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的稽戾王的某些決定,是危害大明根基的,是應該被糾正的。

顯而易見,冊封黎元龍為安南國王,是違背祖宗的決定。

這就是胡濙,即便是滿朝文武無人反對,胡濙也要為陛下找補,讓陛下英明無損,功業無垢。

禮部不洗地,那還是禮部?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

陳懋猶豫了片刻說道:「陛下,臣以為應當在明年七月起兵,至十一月正式進入交趾,臣此言原因有三。」

「一為備戰,此戰牽扯甚廣,京軍與兩廣衛軍、雲貴衛軍配合作戰,三方恐有掣肘,臣以為應當至廣州府後,理應互通有無。」

「二為天時,此時出兵,至交趾為景泰九年四月,正是交趾天氣轉暖之時,至那時,交趾水氣重痢疾頻發,不利征戰。」

「三為人和,此時交趾百姓仍對黎越僭朝存有幻想,若此時大明進軍,交趾百姓未看清楚黎越僭朝的面目,聚嘯抗天兵,恐有後患,不利長治久安。」

大明皇帝已經等了十年之久,而陳懋在第一次的對越廷議之上,公然跟大明皇帝說,陛下再等等。

於謙本來澹然的表情有一些凝重,放松的手輕輕握緊,他帶著擔憂的神情,看向了朱祁玉。

這種情景對於謙而言,頗為熟悉。

正統十四年七月,稽戾王下詔親征,廷議之時,已經垂垂老矣的英國公張輔,就在廷議上,以天時地利人和,勸諫稽戾王慎重,不要輕易親征。

結果反而引起了稽戾王的忌憚,稽戾王心里擰了疙瘩,而後越來越大,反而是愈勸愈郁結,這疙瘩越擰越大,彷若稽戾王不親征,就不是皇帝了一樣,最後稽戾王不顧勸阻,執意親征。

朱祁玉倒是面色如常,反而笑著看向了此時的英國公張懋問道:「張懋你覺得呢?」

張懋猶豫了下,俯首說道:「臣亦認為七月出征,十一月入交趾較為妥當。」

張懋的爹張輔,就是交趾揮之不去的陰影,無論什么樣的叛亂,在張輔手中,那都是三個月平定。

而張懋本人也對交趾頗感興趣,時常寫題本討論交趾形勢。

在張懋看來,陳懋所言句句在理。

朱祁玉輕輕點了點頭說道:「於少保以為呢?」

於謙頗為平澹的說道:「臣以為,等七個月,和不等七個月都行,看陛下如何抉擇。」

「等,不過是等七個月,不等,我大明軍士枕戈待旦,黎朝不能敵。」

「都行。」

於謙這話說的,就跟沒說一樣。

這就是於謙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作用。

如果他也說陛下再等等,陛下心里難免會犯滴咕:這些個武將沆瀣一氣,要做甚?

在於謙看來,陛下心里擰了疙瘩,比打不下來交趾,影響更大!

於謙的意思很明確,陛下想什么時候打,就什么時候打,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打完了,也就是善後難易程度罷了。

對於於謙而言,這都不是事兒。

於謙說完,搖了搖頭,抿了口茶,自嘲的笑了笑。

在正統年間以剛強著稱、以敢說敢做聞名內外的鐵骨錚錚於廷益,到了景泰年間,就變成了這般裝湖塗的師爺。

朱祁玉想了想說道:「魏國公以為呢?」

徐承宗眨著眼思忖片刻問道:「臣以為,於少保所言有理。」

徐承宗是蹭軍功的,他不打算表態,不懂的事兒少說話,多看多聽多學,他要是會行軍布陣,還用等陳懋前來?他自己就上了。

朱祁玉深吸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