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2 / 2)

這呆慫的黎宜民,難道也吃錯了葯,支棱起來了不成?

三人匆匆趕往了前廳,袁彬面北而坐,升龍禁城的中官宦奴跪地宣諭。

這是藩國儀注中規定過的禮儀,袁彬雖然沒學過,但是他見過李秉在倭國拿腔作調。

「安南國王的意思是,讓袁某做個中人,說和黎思誠罷兵言和?」袁彬面色極其復雜的問道。

中官宦奴伏地大聲的喊道:「還請天使體恤,兄弟鬩牆實違人倫綱常,我王痛心疾首,卻無良方,請天使為我王周旋一二。」

中官宦奴的話很多,但是總結起來,就只有一個意思,斡旋。

黎宜民表示,不希望兄弟鬩牆,希望可以和老四好好談談,大家馬放南山,各自發財,而這個過程,就需要一個斡旋的人,天使身份尊貴,最為合適。

黎宜民希望袁彬做中人,請黎思誠派遣官員來升龍城好好談談。

「好說,但是黎思誠是否會派人來,就不是我說了算的了。」袁彬答應了下來。

「謝天使恩德。」中官宦奴長松了一口氣,才站起身來,小心翼翼的離開了前廳。

柳溥端起了茶盞,笑著說道:「我賭十枚銀幣,這黎思誠不會派人來,這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嗎?」

唐興摸了摸下巴,玩味的說道:「我賭十枚銀幣,我也覺得黎思誠沒那么蠢。」

「我覺得這老四一定會派人來,而且是心腹!目的就是為了麻痹黎宜民,然後出其不意,突然興兵討伐。」袁彬不下注,但是表達的自己的態度。

大明軍禁賭,一切形式的賭博行為,都是要挨軍棍十杖,唐興是不視事兒的皇親國戚,不用遵循軍例,袁彬是軍卒。

遠在安南升龍城,也要遵循軍例嗎?

袁彬有恭順之心,在他的世界里,保持對陛下的忠誠,比命還重要,這是他活著的意義。

門房又匆匆的跑了進來,俯首說道:「太尉,安南刑部尚書范文巧求見天使,說是有事請教,這是拜帖。」

范文巧,就是押解升龍禁城婦人至松江府的那個安南使臣,在南衙,范文巧還向陛下討教了刑名【夜深無故入家】的具體界限。

袁彬點了點頭,柳溥才說道:「請吧。」

「參見天使!」范文巧先是恭恭敬敬的行禮,然後才落座。

袁彬表情頗為嚴肅的問道:「今日前來,是有何事要詢問?」

范文巧滿是真誠的說道:「是刑名之中,駕貼之事,范某實屬愚鈍不堪,上下求索而不得,故叨擾到了天使,還請天使恕罪。」

「廠衛抓人也要駕貼嗎?」

駕貼,是一種逮捕犯人所使用的憑票,由刑部出具,刑科給事中簽字畫押方可簽發。

袁彬可是祖傳的老緹騎,祖死父繼,父死子繼,他對此事頗為清楚,點頭說道:「當然要,如果緹騎沒有刑部出具駕貼就胡亂抓人,叫白紙案,那是要被刑科給事中彈劾的。」

「各州府辦案拿人,也要各按察司推官縣尉出駕貼,白紙案都是冤假錯案,都察院的清流不彈劾到陛下處置,是絕對不會罷休的。」

范文巧極為驚訝的說道:「陛下要廠衛拿人,也要駕貼,這…」

袁彬認真回憶了下說道:「比如永樂年間的指揮使紀綱,多蓄亡命,造兵器萬計,欲圖不軌,擅權作奸,這擅權作奸之罪,就是紀綱辦了白紙案,沒有中旨拿人進了北鎮撫司,才被文皇帝所惡。」

「緹騎偶爾會辦黃紙案,如果是陛下傳中旨,深夜抓人,那就要事後補駕貼,因為是中旨,所以稱黃紙案。但往往過後緹騎都會被朝臣彈劾,處置起來頗為麻煩,當今陛下從沒辦過黃紙案,更遑論白紙案了。」

想要弄清楚大明的執法體系,就要搞清楚條條塊塊,條條是直屬於大明六部的有司,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叫條條,而塊塊,則是大明地方承宣布政使、按察使等有司各司其職一塊一塊的權責。

這個解釋起來,略顯麻煩,袁彬頗為耐心的解釋了一番大明的條塊,范文巧這才恍然大悟。

「謝天使解惑!」范文巧再次恭敬行禮,如獲至寶一樣,滿心歡喜的離開了太尉府。

唐興和柳溥目瞪口呆的看著范文巧離開的身影。

「這黎朝里還有做事的官員?今天真的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稀奇了!」柳溥呆呆的問道。

唐興滿是懷疑的說道:「他是不是陛下的另外的線頭?實際上是咱們大明的人?這種做事的模樣,我在京師經常看到。」

「他真的是來詢問刑名形制的…」袁彬也有些不敢相信的說道。

「真不是咱大明的人?」唐興不確信的再次問了一遍。

范文巧真的在努力的搞清楚大明的刑名,只是為了完善安南的刑名罷了。

至於能不能做到,他只能說,他盡力了。

袁彬給遠在清化的大明使臣寫了一封信,將黎宜民的打算告訴了使臣。

這名使臣也不是柳溥說的那般名不見經傳,這名使臣是山東籍學子、正統十三年進士、庶吉士、左給事中,尹旻。

尹旻曾經在山東舉子罷考的時候,組織山東在廷仕林為舉子陳情,他在講武堂面聖,請求陛下嚴查鼓噪之人,表明山東士子並無謀叛之心。

尹旻之所以作為使臣出使,主要是他儀觀魁偉,音吐洪暢,有大國風范。

尹旻對著副使劉昭說道:「胡尚書京師翻譯羅馬話本,就有個笑話,說的是一件趣事。」

「迦太基和羅馬打仗,羅馬的後勤是由奴隸保障,十分的糟糕,補給不足。」

「在干旱的平原上,四十多個羅馬士兵不得不鑿井找水。」

「這個時候,同樣干渴的迦太基士兵,以為羅馬人在守護水井,發動了進攻,最後兩敗俱傷。」

「為何打仗?為了一口沒有一滴水的枯井。」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

劉昭滿是疑惑的說道:「我不知道可笑在哪里。」

尹旻笑著說道:「你看這黎宜民和黎思誠現在打的,不就是枯井之戰嗎?這安南這口井,終歸是陛下的。」

劉昭這才明白了尹旻為何突然提起了這則笑話,他滿是好奇的說道:「也不知道黎思誠敢不敢派人去升龍城去和黎宜民談判。」

------題外話------

政治笑話這東西,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有人就用這個笑話嘲諷美利堅在阿富汗的行動是枯井之戰。求月票,嗷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