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彎(2 / 2)

在兩次試探性的進攻中,大明軍和鎮守諒山的金星團營發生了數次極為激烈的交鋒,先鋒軍和諒山的象兵進行了一次營團級的對戰,先鋒將軍蔣琬、石彪等人與敵在丘溫縣城展開了血戰。

此戰安南方面,在城中下了樁桿,又刺濠底,加固城防,嚴陣以待,而大明出動了長短炮共計三百多門,三門黑龍炮和五十門大將軍炮,轟擊持續了整整三刻鍾的時間,丘溫縣城城破。

整整五日,大明兩路大軍,才推進到了諒山府城之下。

而於謙面色鐵青的看著面前三具大明軍卒的屍體,又看著被摁倒在地上的女人。

死的三名大明軍卒,是訓象衛的衛軍,訓象衛是大明設立在南寧府的一個衛所,本意是為大明訓練象兵,以應對安南的象兵,但是作戰之後發現象兵看著凶悍,實則雞肋,之後就訓練白象,專供先導車使用。

大明在進攻的過程中,這三名訓象衛軍卒負責押運大明的糧草,一時口渴,到農家討水喝,這農家的老漢翻牆逃跑,壯丁早就被拉去了諒山,僅剩下了這一個女子守家。

這碗水,這女子下了毒,是烏頭,烏頭是一種普遍存在於大明南方和越南北部的一種植物,根部最毒,味道最苦。

這三名訓象衛軍一不小心就中了招兒。

「殺了吧。」於謙一揮手,讓軍士將女子拖去斬首。

他一直看到這女子人頭落地的時候,才面色冷峻的回到了大帳之內。

「於少保。」陳懋走進了大帳之內,出了這樣的事兒,他要先和總督軍務溝通一下,他一臉嚴肅的說道:「我們的軍士和補給線一直在遭受安南百姓的騷擾,今天死人了,三個廣西衛軍。」

「在我看來,在外征戰,無論是邊軍還是京軍,都是大明軍。」

陳懋有豐富的和地方衛軍合作的經驗,在很多時候,京營的京軍都是大爺,而衛軍都被瞧不起,這也是軍隊出現互相掣肘的底層原因。

於謙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我們大明軍的軍紀極好,類似毒害都是抓了人送到我這里,才下令處斬,而不是復仇式的將其就地處斬。」

作為總督軍務,於謙肯定了大明軍的軍紀嚴明。

「其實在廣州府的時候,我與陛下有過分歧,現在看來,陛下是對的。」於謙無不感慨的說道。

陛下又一次證明,陛下才是對的。

再次郡縣安南,不是內事,而是外事。

於謙從袖子里拿出了一份厚重的奏疏說道:「陛下喜歡料敵從寬。」

「陛下曾說:肉食者們總是不遺余力的向被朘剝的勞動者,灌輸一個觀點,那就是肉食者的財富是大家伙共同的財富。」

「楊鐵對楊小善人參加他的婚禮感恩戴德,與榮俱焉,楊鐵想起楊大善人家中的糧食和富碩,就驕傲的挺起了胸膛,似乎楊鐵與楊善人一家是本家,就值得自豪。」

「肉食者們,總是抱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最廣大的勞動者們,面對肉食者唯唯諾諾,唯命是從;而又希望最廣大的勞動者們,面對外來的侵略者們鐵骨錚錚,寧折不彎。」

「但是又出現了一種怪相。」

「面對侵略者鐵骨錚錚的漢子,又會被肉食者們猜忌,既然如此厲害,會不會威脅到肉食者們盤子里已經分好的肉囊?肉食者們開始猜忌,進而開始迫害,直到將嵴梁骨抽掉,才安心。」

「這個時候,面對外來的侵略者,肉食者們就只能束手就擒。」

「陛下說的是大宋。」

陳懋認真的理清楚了這段邏輯看似十分混亂的話,這番話像極了當了表子又立牌坊,想要哄弄百姓成為抵抗外來侵略者的堅實厚盾,又擔心百姓緊密的團結起來,會先敲碎肉食者的腦袋。

岳飛可不是將門,土生土長的庄稼漢子,在紹興十年之前,戰功赫赫,最後以莫須有的名義死在了大理寺內。孟共是第二個倍受猜忌的武將,最後以『叛服不常』四字,不得已致仕,郁郁而終。

於謙繼續說道:「陛下還說,哄弄百姓這件事很難,但總有幾個上當的。」

「料敵從寬的陛下,對進入安南的大明軍士極為關切,高道德劣勢的大明軍,其實很難應對手無寸鐵的百姓,所以就提前讓兵部做了些准備。」

「只是之前一直在進攻,來不及布置。」

陳懋好奇的問道:「是何法?」

陳懋是征夷將軍,主軍事,不主軍務,軍事行動於謙從不指摘,軍務方面陳懋也不插手,但他還是好奇,陛下和於少保如何化解。

「訴苦會。」於謙將手中厚厚的奏疏放在了陳懋的手中,頗為鄭重的說道:「陛下不喜歡歌頌苦難,因為苦難就是苦難,不值得歌頌。」

「承受了怎么樣的苦難?為何要承受這樣的苦難?應該如何不受苦難?就是訴苦會要搞清楚的三個問題,只要搞清楚這三個問題,大明王化安南,便沒什么阻礙了。」

陳懋翻動著奏疏,越看越是驚心,料敵從寬的陛下,這把安南百姓也料為了敵人,而於謙就這個問題,准備了一個充足而完善的計劃。

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大明軍真的是王師,而不是到安南再次施加苦難和屈辱。

陳懋頗為慶幸,在景泰年間當武將,只要考慮怎么打贏就夠了。

於謙掌管的掌令官開始對已經征服的地區開始了訴苦會、抓拿村鄉懶漢地痞、掃清城內城外流匪坐寇、積極組建農庄法、恢復農業生產、組織百姓開荒墾田、組織鄉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興修水利溝渠、教諭百姓時令種植等等。

安土牧民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而於謙還讓上思朗州歸附的越人耆老和諒山府的耆老進行了溝通往來。

在於謙安土牧民的時候,大明軍對諒山府的攻勢正式展開。

在進攻,大明軍對諒山府進行了三次勸降,可是守城的是越人莫支,作為黎宜民的絕對心腹,莫支在諒山府城內,喊出了言降者殺的口號。

在勸降無果之後,大明軍只用了三日,便推進了二十里,打到了諒山府城之下,火炮開始轟鳴。

與丘溫縣城不同,諒山府城是磚石城牆,但是對大明軍而言,不過是多些火炮轟擊的時間。

一日後,諒山府軍發生嘩變,莫支被叛軍所殺,城中大亂,大明軍攻破了諒山府。

至此,升龍城門戶大開,無險可守。